目前全球股市劇烈動蕩,尤其中國股市。各大財經媒體大肆報道近期的股市表現以致許多投資者對其投資誠惶誠恐。目前,我們可看到財經媒體描述近期股市表現的部分措辭,存在很大誤導性。投資者應對這些表述保持清醒、冷靜、獨立思考,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慌亂狀態。以下13個在媒體報道中常見的表述,我認為它們容易迷惑投資者,令投資者看不清實際的股市走勢。
排名第13位:“全球恐慌(Global jitters)”。上週,這個表述被美國財經媒體運用了933次。其實投資者根本無法看清這種名義上的“全球恐慌”。你可以試著向對投資不感興趣、不熟悉的人解釋什麼是“全球恐慌”,以及為什麼6個月前沒出現這個詞,但現在卻出現了,看看會出現什麼後果。繼續努力解釋吧。這裡需要告訴你的是,現在我們不必理會所謂的“全球恐慌”、不必過度驚慌。近期頻繁出現“全球恐慌”這個表述,是對股市表現不合理、不明智的描述,因為股市一直處於波動之中,股市動蕩司空見慣,投資者無需對股市動蕩持惶惶不可終日的態度。
排名第12位:“是時候獲利了結啦(It’s time for profit-taking)”。賣出股票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要因為缺乏深思熟慮、長遠眼光,僅看到股票在近期上漲或下跌就賣掉它們。
排名第11位:“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Earningsmissed estimates)”。這種說法不對,實際上,預期收益應比實際收益低,因為那些預期收益是不切實際的。企業不應根據那些剛走出校園,而在30歲後不再投身於投行工作的分析師所做的預期收益目標而發展。因為這類分析師雖然聰明、精力充沛,但畢竟他們的實戰經驗不足。
排名第10位:“風險規避(Risk-off)”。無論你想或不想承受,風險都存在。它如可視的光譜般,有多種顔色、陰影及性質。過分簡單粗暴地定義這世界是否到處都存在風險,會令那些愛用腦獨立思考的投資者生厭,覺得滑稽可笑。
排名第9位:“當心掉落的刀(Watchout for falling knives)”。因為你有可能被掉落的刀傷到而受傷流血對吧?但投資者不必一味地這樣看待:在股價下跌時買入一只股票好比拿到一塊燙手山芋、接了一把刀。投資者不必為在股價下跌時買入股票而過分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是這麼看待股市的:本週以25美元做一項其上週價值為50美元的投資是危險的。但如果你僅抱著那種投資心態,盲目地深感焦慮,我唯有祝你好運。
排名第8位:“憂慮聯儲導致股市下跌(Stocksfell on Fed worries)”。美聯儲商讨加息已5年,但投資者僅在近期對這個議題做出反應,何必呢?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過分揣測加息後會對股市產生何種影響。
排名第7位:“現在我們看不到股市未來走勢(We’re seeingheightened uncertainty)”。因為美國1929年9月和1987年9月出現的股災如何產生、產生何種影響已被顯現出來。2007年8月開始浮現的全球金融危機及2015年6月開始出現的中國股市下跌也已被顯現出來。但我們無需對股市未來發展動向妄加揣測,此舉毫無意義。
排名第6位:“錢已被輕松賺到(The easy money has been made)”。從那些1986年買入蘋果股票(Nasdaq:AAPL)、2002年買入但2011年賣出新浪股票(Nasdaq:SINA)、2010年買入特斯拉股票(Nasdaq:TSLA)和2013年買入百度股票(Nasdaq:BIDU)的投資者身上,這點非常顯而易見。
排名第5位:“______的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 of ______)”。從加息、希臘、強勢美元、弱勢美元、歐盟、油價、黃金價格、鋼鐵價格、中國、選舉、政府支出、嚴寒冬天、溫和冬天、通脹這些詞組中,任選3個與風暴搭配,即是近期可影響到股市走勢的3個事件。這個世界很複雜,其實那些風暴對股市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排名第4位:“買方比賣方多(More buyers than sellers)”。真是這樣嗎?買賣雙方的人數應持平,有賣才有買,所以,多出的那部分買方從何而來?
排名第3位:“投資者逃離股市(Investorsare fleeing stocks)”。每時每刻,每一只股票都有人買入。投資者不可能集體從股市逃離。
排名第2位:“在扣除一次性費用前,企業淨利潤是很可觀的(Earnings were positive before one-time charges)”。是的,這好比在償還按揭貸款前,你也有能力花1200萬美元購置房產。
排名第1位:“股市出現6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Stocks suffered their biggest 1-day drop since June)”。你也知道,6月僅是10週之前對吧?你大可不必耿耿於懷於短期内的股市表現,請把目光放長遠,考慮做長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