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兩個月之前,我們採訪了CFH集團的創始人兼CEO Christian Frahm,請他談談關於
外匯市場的看法,他說,“這可能不是投資
外匯的好時代,卻是交易的好時機”。
那麼,問一個深刻的問題:交易和投資到底有什麼不同?
【正文】
廣義上兩者類似,但是要詳細區分時,可以說,“投資”關註更長期的財富增長,手段是“買入並持有”;而“交易”則是更加頻繁的“買入和賣出”。
交易和投資各有優勢和劣勢。一個非專業的交易者很難在交易中獲得成功,通常應該看做是投資者。當你投資時,你需要對全局有了解。而交易者則需要著眼詳細的技術和基本面分析。
我有一位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Matt,但是我發現他沉迷於每小時查看市場價格走勢,他對風險的承受力遠超一般投資者。當市場與預期相一致時,他能高興得蹦起來,反之則極度失落、無精打採。可以說,Matt已經脫離了投資範圍,更傾向於交易。他混淆了投資和交易的概念。
【投資時不應做的3件事】:
不要看重小幅波動
你需要側重全局。如果你在投資,那麼要記住你將在較長時間内持有一種資產。那麼長期策略才是關鍵。如果你在持有的工具上進行了足夠的調研分析,那麼你應該可以大致確定價格趨勢會在較長期保持一種方向。
外匯市場和股市或者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不一樣,它最大的趨勢週期約在7年左右。比如,歐元/美元貨幣對在2001年至2007年的7年間總體都保持向上趨勢。而一支表現良好的股票的市場週期通常可以保持向上趨勢超過10年。
不要一開始就投入大額資金
如果你要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者ETF,那麼一開始可以只買入少量,如果接下來價格下跌了,那你再以低價買入更多。你可以通過技術分析來識別可能的市場回調機會,然後以更好的價格買入。需要註意的是,有些國家的
外匯交易賬戶不允許在持倉的同時買入更多同樣的貨幣對,因此在使用這一策略前要了解具體情況,有需要的話多開幾個賬戶。
價格下跌時不要過度恐慌
很多投資者遇到價格下跌時容易慌神。這時真正能幫助你的只有交易原則。在長期投資中,價格下跌可能正是買入更多資產的好時機。
【交易時應該做的3件事】:
尋找刺激市場波動的事件
如果你想交易,那麼你應該尋找快速刺激市場波動的事件,可以是公司聲明、數據發佈或者重要會議。這些事件能在很短的時間内影響市場的波動方向,因此也給交易者帶來迅速盈利的機會。
設置止損
在
外匯交易中,如果市場與你的預期相反,你感到恐慌是很正常的。你一定要設置止損以控制虧損範圍,而不能寄希望於市場最終改變方向。大多數成功的交易者對虧損非常敏感,他們會盡可能的控制虧損。另外,不要隨意移動止損位。
堅持查看行情
如果確定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經常查看市場行情時,才開始交易。有些短期交易者發現市場與預期相反時,會中途決定長期持倉。但很可能就此困在一個對自己不利的交易中。
【外匯交易是屬於投資還是投機?】
首先要清楚,做外匯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很多人的交易思路是賺錢短期内匯率波動的差價,而且一直是這樣操作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投機行為,俗話說,是“倒一手”的觀念。
利佛摩爾大師在七十年前,已經意識到交易,是一種投機行為,他把交易人群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投機,另一種是非理性投機。比如理性投機者,知道什麼時候該買入,什麼時候該賣出,價位很明確,按計劃執行。而非理性投機者,買入以後,如果出現浮動虧損,就會改變最初的投機思路,採取一直持有,等待解套的方式,從而由投機變成一種長期投資,其實這樣做是不對不正確的,有可能招致虧損爆倉,另外華爾街也曾經形容利佛摩爾是投機小子,後人稱尊稱為“投機之王”。
真正的投資是什麼類型呢?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為企業註入較大的資金,並長期持有幾十年,這是屬於理性投資。有人可能會問,理性投機與理性投資,哪一個更具有優勢?其實做好了,兩個都一樣。巴菲特是前幾年的世界首富,而利佛摩爾作為投機者代表,曾經動蕩過美國的商品市場,做一天的市場皇帝,連美國總統都要托人請他手下留情。
每年操作很多筆單子的行為,基本都屬於投機,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理性投機,順勢而為,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只要堅持這個原則就一定會成功。
【結語 】
不管你是在投資還是在交易,我們的目的是實現財富的增長,而不是滿足於幾次盈利。無論採取什麼方法,有一條真理永遠不會變,那就是:賺錢,然後讓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