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態的養成

2011-07-19 09:43:14

人的需求是無限的——這是經濟學之始,可謂道盡人心…我們做投資的又好,一屆「打工仔」又好,都希望他朝有天能「飛皇騰達」…每個人都有,達成的方法,卻是「萬萬千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同一種方法而「至富」…當中,最重要的是人性中的「賭性」,經濟學有雲,「凡是涉及機會成本的,都是一種賭搏」…對我個人來說,雖然我不喜歡賭搏,但不得不承認,會有一股「賭性」潛藏在心…另一方面,我們每次進場,都會有不大不小的「恐懼」,怕「輸」是最大的問題——這同時造成了「信心問題」——造成的現像就是時而冒進,時而退縮,沒能把握住好的機會…

、盈損比,一定要大於比,最好是比,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有略大於的勝算,就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什至賺錢。

、槓桿比率,在沒有盈利之下,絕對不過倍——就是大家說的資金利用率,不超過。

、不加死碼,在虧損的情況下,只能按原訂方案止損,不可繼續加倉。

、當盈利超過了比例例如點,可以續加倉位,而加倉後的最大損失,不能超過原來的盈利,即是說,在保本的情況下,才能夠加倉。

如果不考慮「盈損比」的情況下,高至勝率的真正意義,就是成功,卻只要有那的失敗,結果就是把所有的盈利「輸光」,什至是「損過頭」…

如果不考慮技?X,純以概率計算,根據可查的紀錄,成功的投資投機?者,成功率都是多一點…

如果根據數學的換算,要得到份的成功率,盈損比必需要大過比,才能夠在的成功率達到收支上的平行,而只要達到,就能夠達到每月的回報——要一到兩天交易一次…

但是,實際運用上,還是跟計算是有分別的——就以我目前的實際「成功率」看,的成功率,年回報率只得大約——而且每年不同…這是因為,成功率,在廣義上說,只要賺點,也算作「成功」,損點,也算作「失敗」——這就導至了實驗和實際的不同之處——但設立「盈損比」的作用,大家應該是清楚的了…另一方面,在設立有實際意義的「盈損比」,較計算上的盈損比,可能會更加重要…

正如上面所說的,盈損比達到比以上,就能在的「成功率」之下達到收支平行,但實際上呢?盈損比是點對點,還是點對點,還是點對點?這樣的實際價位的設定,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而實際「盈損比」的選擇,則是基於長中短線為考慮的——個人以為,中線的選擇,會較為有彈性和實用性——所謂中線,我一般都以點數來定的,超過了點以上,都算作是中線了…

而根據經驗,我個人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只會動用資金的十份一以下——用我自己的說法,就是限制在槓桿比率倍以下…

然後,在有盈利達到點以後,才續步加倉…

這並不是隨意的設定,而是經過了嚴格的統計和計算後得出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保證在一定的成功率的基礎上,能保證損失控制在以下——以年度計算,損失,也較容易在往後的日子,追回損失…至於加倉的切入點和技巧,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但能做到的,不會太多——我個人也未能完全成功…

個人以為,加死碼還不如直接的止損,來得更切底一些…重要的是,加倉時的切入點,到現在,還沒有人能系統化的說明問題…就以個人來說,個人的加倉法有點特別——一般來說,大家的加倉順序,是、、,而我的卻是、、——前者是「金字塔式」加單,我卻相反,辜稱之為「倒金字塔」加單吧…

以「贏利」為最終目的,而不是以「娛樂」「找刺激」為最終目的,手法上,肯定是不同的,大家的思考因素,也肯定不同——我敢打賭,壇裡的會員,都希望最終達至盈利——改善生活…

一個題外話,由於要「改善生活」心切,很多人都會用美元開始做「迷你」…但結果呢?

「幸運」的,可能會一個月就能賺美元——這可不是什幺神話——但香港有句名言,「輸錢皆因贏錢起」——如果長期不懂得資金管理,不懂得如何「收手」,就是今天給你萬,明天就可以「打回原形」——這可不是我「吹」的,而是有實在的「親身經歷」,因為那個人不懂得收手,也不懂得把資金重新分配,就只知繼續賭,結果「辭職」三個月後,風光不再,只能「重操」故業,還欠下一「屁股」的債…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