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令我們都驚歎於大笨象起飛原來也能如此輕盈快速。與此截然不同的是,近幾年銀行股在業績連年可謂出色的情況下而股價越走越低,創業闆、題材股就是冷不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大概都緣於同一個原因,拜“特殊程序”所賜,而這個程序也創造了美國股市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這是基於一種投資策略——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程序,即在股票市場上漲時提高股票投資比例,而在股票市場下跌時降低股票投資比例,俗稱“追漲殺跌”。最近一、兩年來中國A 股市場公、私募基金越來越風行量化交易、程序交易,這種交易多數就是追漲殺跌的另一種高端洋氣上檔次的稱呼。下面是巴菲特在1987年度的股東信中的詳細闡述。
市場上有所謂專業的投資人,掌管著數以億萬計的資金,就是這些人造成市場的動蕩,他們不去研究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反而專研於其它基金經理人下一步的動向,對他們來說,股票只不過是賭博交易的籌碼,就像是大富翁裡的棋子一樣。
他們的做法發展到極致,便形成所謂的投資組合保險,一個在1986到1987年間廣為基金經理人所接受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只不過是像投機者停損單一樣,當投資組合或是類似指數期貨價格下跌時就必須處分持股,這種策略不管如此,只要下跌到一定程度便會湧出一大堆賣單,根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高達600億到900億的股票投資在1987年十月中面臨一觸即發的險境。
若是你認為投資顧問是被請來投資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買下一家農場後,一個理性的主人會不會叫其不動產經紀人開始尋求可能的買主,只因為隔壁的農場最近賣出的價格更低一些?或是你會不會一早起來就想要把你的房子賣掉,只因為幾分鐘前你聽到隔壁的房子以比以前便宜的價格脫手。
這樣的舉動正是投資組合風險理論告訴退休基金或是學術單位當他們持有福特或是通用電氣部份股權時,應該要做的動作,因為這些公司的價值越被低估,你就越應該趕快把他們處分掉,根據邏輯推論,這種方法還要求投資機構在股價反彈時再把他們買回來,一想到有這麼多的資金,掌握在整天沉溺在愛莉絲夢遊仙境般的經理人手中,也難怪股票市場會有如此不尋常的表現。
然而許多評論家在觀察最近所發生的事時,歸納出一個不正確的結論,他們喜歡說由於股票市場掌握在這些投資大戶手上,所以小額投資人根本一點機會也沒有,這種結論實在是大大地錯誤,不管資金多寡,這樣的市場絕對有利於任何投資者,只要他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事實上由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人所造成的市場波動,反而使得真正的投資人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去貫徹其明智的投資行動,只要他在面臨股市波動時,不會因為財務或心理因素而被迫在不當的時機出脫手中持股,他就很難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