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遠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得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物理學上有個測不準原理,說得其實是觀察者無法保證對所觀察系統的客觀性。這實際上正是我們人類觀察理解世界的一個普遍現象,我們總是拿著自己準備好的“尺子”去感知這個世界的,我們平常所認識的世界是我們所習慣的以及能感知的,比如我們看不到微生物的世界,我們聽不到超聲波的喧嚣。所以從根本上說,我們所感知的距離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還非常遙遠。
也就是說我們所認識到的世界其實是隐含著大量已知和未知條件的,比如在何時,何地,何種光線,何種溫度,何種範圍。。。。。。
但是認知與真相的不絕對一致並不妨礙我們面對狀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為什麼我們在“錯誤的”認知下也能有“正確”的對策呢?這是因為對真相的認知表現為複雜的層面,在某種層面上,我們找出的正確的理論和方法,只不過是部分地正確,部分地逼近真相,只要在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層面上,這些不是絕對符合真相的理論也能得到我們期望的應用性結論。就譬如盡管經典的牛頓力學沒法解決量子世界的很多問題,但我們不能說牛頓力學沒有用一樣。
由此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提出一個假設,我們認識的世界與我們手中的“尺子”相關,我們有什麼樣的標準,我們也就會觀察到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我們手中的“尺子”不同,我們眼中的世界也不一樣。
期市中人看價格走勢尋找確認趨勢的形成也是如此。做日内短線的,只關心單子下去後幾分鐘内的價格走勢,做中線的則必須了解日線和週線走勢狀況。趨勢中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細浪,那一浪是屬於自己的那一個規模的浪呢,這就在於我們手中用什麼尺子去衡量,我們所關心的浪的規模和大小,而具體到數字時,就決定於我們通過統計浪的漲跌而制定出的止損數值,也就是說你的止損一定也就決定了你是做短線還是做中線或者做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