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金貨幣角色的演變過程

2011-10-21 09:17:04

20世紀60年代前

黃金作為交易的媒介已有3000多年歷史。經過一段漫長時期,金本位制度逐漸確立,在1717年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至19世紀未期,歐洲國家已廣泛實行金本位制度。美國於1900年實行金本位制度。在國際方面,黃金自由進出口,用以結算國際收支差額,黃金由收支出現逆差的國家流入收支出現順差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正式在1919年停止採用金本位制度,但於1926年恢複使用金磚本位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紙幣只能兌換400盎司國際認可金條。而踏入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處於動蕩時期迫使大部分國家放棄以黃金兌換貨幣的制度(英國在1931年、美國在1933年),只允許中央銀行及各國政府之間進行黃金交易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便形成了美元兌換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聯邦儲備局兌換黃金。國際間在1934年簽署了佈雷頓森林協議,確認了這個制度,並一直實行至1971年。

193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將聯邦儲備局買賣黃金的官價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聯幫儲備局與歐洲的中央銀行一直致力維持這個兌換價,直至1968年。

1960年期間

由於自由市場對黃金作為制造首飾及投資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國連同英國、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荷蘭、西德及瑞士成立黃金總庫,希望把黃金市價保持在接近官價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這個新機構實際上是外匯穩定基金的擴展,使財政部在必要時可增加黃金的供應量來壓抑自由市場的金價。

1968年期間

由於國際貨幣市場呈現不穩及美元因美國陷入越戰而備受壓力,帶動全球黃金投機活動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下,各國的中央銀行暫停黃金總庫的運作,而倫敦金市亦停市兩星期。

倫敦金市停業期間,瑞士信貸銀行、瑞士銀行及瑞士聯合銀行在蘇黎世成立金庫,進行黃金買賣,南非開始通過蘇黎世金庫定期沽售黃金。

黃金雙價制開始推行,將私人及官方黃金買賣分在兩個不同的市場進行。

1969年期間

新加玻開放黃金市場予非當地居民。

美國解除對輸入1934年輸入1934年前鑄造的金幣的限制。

1971年期間

蘇聯自1966年停止出售黃金予倫敦以來,首次恢複向倫敦售金。

美國宣佈暫停以美元兌換黃金。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艾高連會議上,同意把美元貶值7.89%。10大工業國組織同意美元貶值,把黃金的新官價定為每盎司38美元,上下限波幅不超過2.25%。

1973年期間

日本開放黃金進口。

美元第二次貶值,黃金的官價定為每盎司42.2222美元。

黃金雙價制終止。

新加坡開放黃金市場予當地居民。

1974年期間

繼1972年英鎊區解體後,中國香港開發黃金市場。

歐洲共同體財長達成宰斯特協議,各國中央銀行可按市場價互相買賣黃金。如中央銀行從自由市場購入黃金,其數量不得用作增加中央銀行的淨持金量。

10國外長同意中央銀行可用其黃金儲備,按市場計算作為外債的擔保。

美國總統福特及法國總統狄斯唐同意中央銀行可按市價重估其黃金儲備。

1975年期間

美國開放黃金市場。

美國財政部拍賣250萬盎司黃金。

英國暫停輸入於1837年後發行的金幣,包括富格林金幣。

十國組織同意國際結算銀行可參與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拍賣。

國際貨幣基金會成員達成協議,取消黃金官價制度,並以每盎司42.2222美元的價格,將一半黃金歸各成員,同時協議中央銀行可在自由市場買賣黃金,而國際貨幣基金會將其1/6的黃金儲備拍賣,所得收入用來援助落後國家。

1976年期間

十國組織同意在國際貨幣基金會修訂組織章程前,不會在自由市場購入黃金,但卻同意國際結算銀行可代其購入黃金。

德國及瑞士批出2.50億美元的信貸予意大利,以黃金作抵押。南非宣佈500萬盎司黃金作擔保,獲得外國貸款。

國際貨幣基金會開始每月拍賣黃金,為期4年,將共拍賣黃金2500萬盎司,另外又會把2500萬盎歸歸還成員國。

20世紀80年代

1980年金價創歷史新高,升至每盎司850美元,到1985年則跌至每盎司284美元低位。80年代黃金買賣活動大幅下降,但實金購買量持續增長,尤其以亞洲地區為甚。這種市場狀況,目前在世界主要黃金市場繼續維持。

各國央行及政府當局在80年代及90年代均有購買或沽售黃金。國際貨幣基金會(全部成員國)黃金持有量於1995年2月底為9.051億盎司。

20世紀90年代

從1994年至1996年間,價格並沒有大波動。而由1996年到1999年,價格開始下滑至250美元。

此外,投資氣氛淡靜,亦導致金幣及金條囤積需求下降。這同時造成在1995年,歐洲及北美等地區的投資轉向,致使1996年的交投量下調。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