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任何投資理念之前,明確每個人的人生理念至關重要。
出生的家庭和地區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關鍵時期是否受人點撥,是否培養了強烈的閱讀興趣,這一切都會導致人生理念的大相徑庭。
有的人一輩子只圍繞著飲食溫飽,掙到錢就是最高目標,當然無可厚非;有的人只把金錢作為生存的基礎,一旦實現財務自由就謀求拓展自己的自由天地,玩藝術,做學問,遊世界,樂公益;有的人一生只追求自己的夢想,可能有大量的金錢收益,但只是副產品,也可能一輩子窮困潦倒,但其過程本身的充實、愉悅和成就感已足夠補償其付出,比如曹雪芹寫《紅樓夢》。
在當今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全球化的時代,加上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先進工具平台,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自由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這句盧梭的名言,依然是對現實極為深刻的描寫。我在中國生活工作接觸了很多人,大部分人在生計中掙紮,對很多人來說,自由不僅是抽象上沒有可能,在現實中更是不可能。到了發達國家的加拿大,雖然國家制度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權利,從法律或者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實現自由的可能。但我依然發現,在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一般人來說,自由只是抽象的可能,為了獲得生計,不得不一生奔波勞碌,找工作成為媒體上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沒有工作時,需要尋找工作,有了工作時便被工作捆綁,掙錢養家成了大多數人的緊箍咒,自由根本無從談起。更有甚者,那種容易被替代的工作,那種缺乏競争力的工作,不管你工作了多少年,也不管你多麼敬業,當這個行業沒有存在價值時,所有從業者都可能一夜失業。隨時失業失去生計來源的恐慌是懸在很多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把很多人逼得如拉磨的驢子,低頭幹活,不再眼望前方。
這種窘迫的局面來自於現有教育體制的失敗,不僅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也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高等教育體制的失敗(當然,不排除全球有一些頂尖的大學依然在做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夢想和創造力的事業)。現代教育體制以批量培養工人(worker,找工作的人)為核心,各個高校是知識工人的批量生產流水線,從入學的第一天甚至在準備入讀大學的很多年,大家就在為未來找一份工作做準備,因為大學是讓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競争力基礎,這種高教文化已經滲透到所有基礎教育甚至家庭教育環境中,在這種思維定勢下,讀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這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偉大”目標。
這種工作思路的高等教育,培養了大量需要工作的人,但誰來創造工作機會呢?這樣的結果是,大學教育的價值在貶值,即使是美國常青藤類院校,其文憑價值相對於其高額的學費也在貶值。很多學生為了上這些名校,學費負債累累,並不能憑這個文憑找到相應的高收入工作。全球大學畢業生求職難的現實並沒有帶來高等教育的反思,現在大家抱怨的是政府創造就業不足,把闆子打在政府的屁股上。但是作為支付高額學費的學生和父母,已經越來越理性,開始選擇一般院校,尋求用一般價格獲得一張大家認同的大學文憑。但工作思路並沒有什麼不同。只要大學教育的理念不發生根本變化,這種讀大學找工作,結果找不到工作的局面會依然延續下去。
與此相反的是事業思路或者說創業思路、自由職業思路。一些人循著自己的内心夢想,上大學也是為了逼近自己夢想;或者在家庭的熏陶下,繼續父輩的事業,如一些出生於企業家世家或者專業人士家庭的人,他們也會讀大學,但其畢業的出路不是找工作,而是做生意,創企業,或者開診所和律師行等等。這批事業思路的人,有的人可能一生很難富裕,但是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快意人生,在局限中享受自由。那些創企業的人,經歷艱難困苦,有失敗有成功,但那種攻克艱難,磨砺意志的過程,讓人生得到升華,有的還能把企業由小做大甚至改變世界的發展軌迹。是這些人推動了世界,他們在主動的苦難中,也在内心的愉悅中成為世界的動力。也是這些人在創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人類歷史上,凡是重大的發明和偉大的創造都是來自個人極度的熱愛和無怨無悔地高興付出。這批人是自由的精靈,或者是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或者是豐富物質支持下的真正自由。
工作思路與事業思路是兩條路線。前者總是處於沒有自由或害怕失去自由的狀態;後者總是處於精神上自由的境界。前者是無休無止的痛苦;後者是每時每刻的愉快。只有工作思路的人一生掙紮於生計的困頓中,時刻希冀更多的金錢但永遠失望;事業思路的人沉浸在夢想裡,沒有金錢也很滿足,金錢來了只當額外之財。
不管是工作思路還是事業思路,要讓人生更有意義更充實的話,那就要通過投資這座通向財務自由的橋梁。通過投資,處於困窘中掙紮於工作中的人,還有可能走出困境,建立自己的財務基礎,從循環往複的工作輪回中跳出來,重新回到自己的夢想,過上更豐富的人生。事業思路的人通過投資可以更早創立自己的事業,盡早忽略柴米油鹽的瑣碎。
從投資來講,不管是做資產管理還是個人理財,是著眼於賺更多的金錢還是金錢只是豐富人生的一個基礎一個部分,這就會產生巨大的投資理念差別。
如果以賺更多的錢為人生目標,那麼就會願意投入生命中的所有時間,去捕捉所有可能賺錢的機會,就會願意選擇短期投資和多次交易,只要選擇短期和交易,那就不得不追蹤各類信息,宏觀的、行業的、個股的甚至投資世界裡的各類小道消息、趣聞掌故,面對多次的交易決定,不得不面對股價起伏不停地揣摩買入還是賣出。要犧牲安穩的睡眠,要犧牲跟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如果把金錢只是當作人生的一個部分,希望更多的時間享受人生,追尋夢想,拓展人生的豐富性。那麼其投資理念會著眼於長期和盡可能少的交易。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大量地舍棄,犧牲一些短期看起來不錯的機會,只選擇那種長期穩定持續增長的優秀公司,短期的經濟社會變化不會影響其收益,決定其增長的因素屈指可數。選擇這類投資的人,過正常人的生活,可以夜夜安枕,無需為股價的起伏擔憂,看重家庭的價值、親情的價值和朋友的友誼,更不舍的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夢想。
簡單地說,人生的價值大於金錢。這樣的價值觀也就限定了投資在人生中的位置。對於這樣的投資人,他會將投資的時間和精力的效率最大化,而更多的時間讓自己獲得豐富的人生意義,將自己的人生内容和人生重心置於李澤厚先生在《哲學探尋錄》中所叙說的追求中:
“只有以這親子情、男女愛、夫婦恩、師生誼、朋友義、故國思、家園戀、山水花鳥的欣托,普救衆生之襟懷以及認識發現的愉快、創造發明的歡欣、戰勝艱險的悅樂、天人交會的皈依感和神秘經驗,來作為人生真谛、生活真理了。為什麼不就在日常生活中去珍視、珍惜、珍重它們呢?為什麼不去認真地感受、體驗、領悟、探尋、發掘、‘敞開’它們呢?你的經歷、遭遇、希望、憂傷、焦慮、失望、歡快、恐怖……,不也就是你的實際生活嗎?回憶、留戀、期待、執著、追悔…… 種種酸甜苦辣,即使作為自體驗不也重要嗎?一切事件、事物、景色、環境,不也都圍繞著它而構成意味嗎?不正是在這裡,你才真正活著麼?人生無常,能常在常駐心靈的,正是那可珍惜的真情‘片刻’,此中大有深意在。只有它能證明你曾經真正活過。於是在這日常、平凡的似乎是俗世塵緣中,就可以去歡慶自己偶然的生;在這強顔歡笑中,這憂傷焦慮中,就可以去努力把握、流連和留住這生命的存在。”(《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第26頁,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如何以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獲得安全、穩定又長期的投資回報呢?投資標的的選擇和有安全邊際的價格是關鍵之關鍵。選擇投資標的需要判斷力,等待合適的價格需要超強的耐心。培養耐心不易,提高判斷力更難,而且判斷力是最關鍵的,如果投資標的選錯,那就是無論多麼超級的快馬,在南轅北轍的方向上永遠達不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