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價值投資的軟肋

2013-06-06 20:24:48

芒格欣賞一位農夫的智慧:“我想知道我將死在哪裡,這樣我將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價值投資者的軟肋所在,避開在中國理解和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那麼對我們在中國成功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會大有幫助。

軟肋之一 —- 極端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一個極端是以偏概全,教條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把巴菲特的“低價買進少數傑出企業股票長期持有”的經典策略等同於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全部,不管什麼股票、什麼價位都敢買進長期投資。

另一極端是矯枉過正,全面否定巴菲特投資策略和長期投資在中國的適用性。並不斷有人冒出來要“還原巴菲特的真相”,宣稱“巴菲特神話的破滅”。

軟肋之二 —- 靜態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忽視了巴菲特是同一台持續學習的機器,他的投資思想呈現明顯的階段進化的特徵。人們往往抱著巴菲特曾持有的觀點,教條地套用現實和未來。

軟肋之三 —- 對能力圈的誤解

孔子有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東信中談到對投資的態度:“對大多數從事投資的人來講,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多少,而是怎樣如實地確定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一個投資者沒有必要做太多事情,只要他或她避免犯大的錯誤。”

我們先來看看巴菲特對能力圈的陳述
巴菲特說:“你不必成為熟知每個企業或許多企業的專家。你只需評估那些位於你能力圈之内的企業。圈子的大小並不是很重要的,但是知道它的邊界在哪卻是至關重要的。”

市場對能力圈的誤解:理解表面化。一般認為是可以理解的或熟悉的領域,例如大家說的“不懂不做”,“不熟不做”,就是這個含義。這個能力圈的邊界比較模糊。

巴菲特說,我們往往試圖考慮那些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可是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可知的……那些可知的事情不一定是重要的——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心裡充滿了這些事情。

對投資而言,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對投資而言,價值是重要的,而任何資產的價值都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所以對投資而言,影響所投資產未來現金流的因素才是最重要。對股票投資而言,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影響公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獲利能力,而獲利能力又是由行業前景、商業模式、經營實力(護城河,即競争優勢)、管理實力和財務實力等因素決定;對債券投資而言,影響債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發債機構的償債能力。

對於投資而言,什麼是可知的?
巴菲特的“理解”或可知的是有特指的,即可預測的能力。他說:“我們對於‘理解’的定義是:能夠有相當的把握回答未來10年内企業走向的問題。”即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否則應歸類“不可以理解”或“難以理解”。

因此,我們不要有虛幻的能力圈,這是事後諸葛亮
許多人喜歡對複雜適應性系統如股市、宏觀經濟進行短期預測,或者對一些變化非常快的行業進行預測,盡管他們是行業專家對本行業非常熟悉,但仍然可以歸類為“虛幻能力圈”。他們擁有選擇性記憶,只記住自己預測對的時候,錯的時候則選擇忘記。認知偏見和情感協同作用,讓他們相信他們知道不可知的事,將他們引入事後聰明、傲慢自大、先入為主、固執己見的“虛幻能力圈”内。

巴菲特則清醒地認識到:“對於這些在快速變化的產業中運營的公司來說,預言它們的遠期經濟狀況根本就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極限。”

確定你處在能力圈之内有兩條標準

一、“雙十協定”。不願意持有十年的股票,甚至不要考慮持有十分鐘;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10年後的10年企業前景繼續看好。

二、知其一,還要知其二。

另外,能力圈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認識自己

能力圈表面看認識外部世界,實際上其本質是認識自己。

蘇格拉底最推崇的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镌刻在德爾斐神廟上。他認為自制的涵義就是“認識你自己”。 那麼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

蘇格拉底的答案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認識自己的無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的無知的人。

因此,做價值投資要固守所知:永遠不要離開你的優勢領域。離開能力圈,就像唐僧離開孫悟空用金箍棒劃的圈子的保護。

另外,還要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

巴菲特:“投資的成功首先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接下來是你勤勤懇懇地學習,使自己不再無知。”

巴菲特投資醫藥股、比亞迪、IBM,是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的表現。

以上能力圈的問題,說的比較多,接下來,我繼續闡述價值投資的軟肋。

軟肋之四 —- 貪便宜吃大虧

廉價股不廉價:因為價格便宜選到品質不好的企業和行業。這種“雪茄煙蒂投資法”存在價值實現的三個問題。

(1)價值下降:廚房裡不會只有你看到的那一只蟑螂
(2)價值回歸慢,回報降低;
(3)股價上漲後,基本面改善,賣得太早。

軟肋之五 —- 會買不會賣
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
好公司賣得太早,差公司賣得太遲。

四條基本賣出原則:
1、高估時賣出;
2、基本面發生永久性惡化時賣出;
3、買進後發現當初判斷錯誤時賣出;
4、發現更好的選擇時賣出。

正確的賣法是首先要做正確的分類,不同類型的證券制定不同的賣出策略,而不是一刀切。優質股和廉價股的賣法不一樣;穩定增長行業的股票和週期性股票賣法不一樣;核心持股和衛星持股的賣法不一樣。

軟肋之六 —- 對資產配置的迷茫

資產配置的核心:機會成本的比較和選擇
中國的陰陽法:資產分為陰和陽,或者公的和母的,即生息資產和非生息資產。
巴菲特的三分法:基於貨幣的資產;非生產性資產;生產性資產。

人為設定比例的謬誤:例如銀行理財顧問的建議:股票50%,債券30%,黃金10%,現金10%,包括保險公司所為的大類資產配置,表面很理性,很科學,實際上是毫無道理的胡言亂語。

正確的資產配置策略:留足短期需要的資金和應急基金,剩下的資金根據投資機會放手一搏。

資產配置需要戰略縱深,大至是指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

它的作用是“利用可用的空間對突進的敵軍部隊進行阻滞,擾亂,與其週旋等待敵弱我強的最佳時機,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攻擊以及攻擊的程度。而且,部隊在被快速擊潰的情況下,大面積的緩沖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部隊,指揮部也有時間來考慮新的作戰計劃。就是“以空間換時間”。

投資中的戰略縱深,就是在投資組合的行業、企業配置上保持相對的集中、適度的分散,根據機會成本進行股票、債券、套利等的合理配置。

如果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一兩家公司,100%投資股票等一類資產,或者只有長期持有一種投資策略,就是過度集中,缺乏“戰略縱深”,出現不利局面或者投資良機時,缺乏穿插、騰挪的空間。個人建議小資金5-10家公司,大資金10-15家公司,分佈在四大產業群上,並適當配置股票、債券、套利、現金,象巴菲特那樣常規投資和非常規投資相結合,策略多樣、技術全面,就具備了“戰略縱深”。尤其是在股市高估區域,適當配置債券、套利,並建立應急基金,是構築戰略縱深的關鍵。

軟肋之七 —- 壓力之下技術變形

1、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價值投資者最寶貴的品質是獨立思考,目光長遠,内部計分卡。短期排名、客戶短期利益訴求之下壓力之下使用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

2、亂創新,不純粹: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結合,價值投資和波段操作相結合等。

3、正確創新之道: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微創新,持續改進和進化。

軟肋之八 —- 調研不當的危害

1、調研不足:業餘投資者一般調研不足。看起來很美,遠看一朵花,近看爛渣渣。
2、調研過度:内幕交易;左手拿顯微鏡,右手拿放大鏡看企業,週身都是毛病;信騷擾。

調研需要適度。適度調研的原則如下:

(1)第一信息源原則。
(2)抓基礎變量;
(3)立體調研:企業本身,競争對手,上下遊等;
(4)現場調研的重要使命:看經營者是實幹家還是鑽營者。
(5)抓住身邊的機會:彼得林奇的建議,尤其適用普通投資者。
(6)最偉大的提問:你正在做哪些競争對手沒有做的事情?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