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追趕巴菲特

2013-06-24 20:08:39

這是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實名註冊的新浪微博上的三個數據。他的關註對象只有一個:複星集團官方微博,但關註他的人卻超過10萬名,粉絲名單幾乎囊括了中國實業界和投資界的所有大佬小弟們。即使郭廣昌的微博至今未發佈一條信息。

假如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開通了新浪微博,或許郭廣昌的關註名單上會再增加一個名額,因為拷貝伯克希爾模式並成為中國的巴菲特,是創業剛滿20年的郭廣昌及複星團隊今後20年所追求的更高目標。

郭廣昌此前見過一次巴菲特,那是在2010年9月29日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莊園。在當晚由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巴菲特共同舉辦的慈善晚宴上,郭是受邀的50位中國企業家之一。巴菲特本人可能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在場有一位追隨者,希望在未來歲月 “複制”他的傳奇。

僅僅一年之後,美國《機構投資者》雜志用一篇題為《中國的伯克希爾》的封面故事來描述郭廣昌所掌舵的複星集團。為人低調的郭廣昌將自己形容為“一個平淡無奇的人”,但是他從不掩飾“打造一家偉大企業”的夢想,並願意將此展示給全世界。

正因為有這樣的志向,在史玉柱、馬雲等好友紛紛淡出企業經營之時,45歲的郭廣昌選擇了再創業。“未來20年,我不提退休兩個字。”

複星“船長”

接受採訪的這天早上,郭廣昌在杭州有一樁商務洽談,回到上海時已經錯過午飯時間,匆匆吃了一碗面條,便坐到記者面前。20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僅有3.8萬元啟動資金的初創企業,已經是一家淨資產規模達572億元的大型投資集團,只是郭廣昌的忙碌狀態幾乎沒什麼改變,只不過當年是為了做市場調查騎著一輛28式大橫梁穿梭於大街小巷,而現在是每天八、九個投資決策研讨會,每年三、五百個項目的最後拍闆,以及空中飛人般的生活。

在複星,郭廣昌有兩個重要的角色需要扮演:企業發展戰略的“總設計師”和投資項目“最後的把關人”。複星“四劍客”是中國商界不多見的穩固組合,在1992年“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日子裡,郭廣昌與梁信軍先後辭去複旦大學團委的工作“下海”,之後汪群斌和範偉於1994年加入。共同創業廿載,他們分工明確、各展其才:口才一流的梁信軍(現擔任複星集團副董事長兼CEO)主要跑在投資一線,認真務實型的汪群斌(現擔任複星集團總裁)和範偉(現擔任複星集團聯席總裁)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花費更多精力。而畢業於複旦大學哲學系的郭廣昌,雖然時常引述《圍城》裡那句“從幹實際工作的人的眼光看來,學哲學跟什麼都不學沒兩樣”自嘲,但哲學帶給他的理性思辨能力將他推到了那個把握全局的位置。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掌舵者,複星在各個發展階段尤其是在逐漸壯大之後展示給外界的戰略充滿思辨意味。在成功推動醫藥業務上市之後,複星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2001年涉足商業零售業,2003年進軍鋼鐵業、證券業,2004年屯兵黃金產業,通過並購疾行在多元產業投資的路上。這個越來越龐大和複雜的經濟體在2004年宏觀調控的凜冽寒風中遭遇過度多元化的質疑,複星在主動公佈財務“體檢”報告、平息“德隆第二”争議的同時,力求向外界傳達“多元化產業與專業化經營”的平衡思路。2007年休養生息後的複星集團在香港上市,強化了在中國潛在增長行業的戰略投資業務,“匯聚成長力量”成為這一時期複星最嘹亮的聲音。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郭廣昌講述的則是“反週期之道”,認為彼時是主動出擊的大好時機,並於2009年大手筆投資了包括分衆傳媒在内的數家企業。在2010年開啟國際化徵程時,複星又提出了“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並被海外企業視為手握“打開中國大門的鑰匙”。

給郭廣昌啟發最大的是李嘉誠、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以及沃倫·巴菲特。2004年6月,在韋爾奇來華時,他曾經在論壇上“七問韋爾奇”,考證被奉為經典的“韋爾奇商業理論”是否適合中國民營企業。2006年4月,他和長江商學院同學馬雲、江南春、牛根生、朱新禮等人專門前往香港,拜會李嘉誠,求教如何管理一家綜合型企業。而當複星逐步向“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轉型的時候,為他提供養分的是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商業模式。

“在戰略思考上,每次當一件事達到一個水準,覺得可以歇一口氣的時候,他都能提出一個新的像大山一樣的目標。”梁信軍曾經如此評價他的這位創業搭檔。

在翻越一個又一個山頭之後,如今複星呈現給外界的是一張“產業運營+投資+資產管理+保險”的巨幅版圖:四家控股產業公司複星醫藥(600196,股吧)、複地、南鋼、海南礦業,數十個股權投資項目,資產規模166億元的資產管理業務,以及由永安財險、複星保德信人壽和鼎睿再保險3家公司組成的保險業務。此外,近年來通過對法國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希臘Folli Follie的參股,以及與凱雷、保德信的合作,複星在海外投資界也被視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20年來踩準時代節拍,有驚無險穿越中國經濟社會變遷,將企業帶到這樣的高度,複星上下都對郭廣昌的決策力頗為認可。自2000年起,複星光在集團層面就投資了76個項目,其中並不包括醫藥、地產、鋼鐵等行業的產業運營項目以及保險項目,調研過的項目數量可想而知。而郭廣昌是這些具體投資項目的“最後把關人”,特別是在團隊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他需要作出決斷。

“既然我是最後一道門檻,需要我出現的時候,我必須得出現。”為了做好這個最終的決策,對於重要的項目,郭廣昌會親赴一線考察,尤其是看地塊很積極,“基本上每塊地都去看,跑在複地很多老總前面。”在他一位下屬看來,這位外表看似瘦弱的浙江人,少有驚人之語,平和好相處,不過透過眼鏡片射來的目光總是炯炯有神,自信堅定。在項目投資決策溝通會上,偶爾提出的問題,多是下屬沒有想到、一時難以回答的。

不過,或許經歷過後對事物的態度漸趨超然,亦或是曾經的内心波瀾已不足為外人道,郭廣昌並不太願意回顧20年創業生涯中的“最“時刻。他說自己不喜跌宕起伏,而是鐘情水到渠成,強調企業的平穩前進才是自己所追求的:“我不大喜歡戲劇性,複星成長的歷程中也沒有什麼轉折點,只是一步步做而已。0.99的365次方幾乎接近於0,而1.01的365次方等於多少,我清楚地記得是37.78。”

挑戰“投資+保險”模式

1992年,巴菲特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28年,創造了23.6%的年複合增長率。那一年,中國尚處在企業股份制試點階段,郭廣昌還是初入商海的懵懂青年,他原本打算懷揣4500美元積蓄到美國留學,但最終決定把這筆錢派個更好的用處。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日後中國經濟會展示出如此充沛的發展動能,而來自大洋彼岸的思想火花,日後還是給了他啟示。在複星大量涉足投資業務之後,“價值投資”、“中國動力”等關鍵詞是其投資核心。

不過,郭廣昌想要做的和中國其他“巴菲特門徒”不一樣。近年,中國追隨巴菲特的人不計其數,但多數人只是學習其價值投資理念,卻難以企及其保險浮存金(保費)模式。郭廣昌想要挑戰的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將複星已經建立起的投資能力與低成本融資渠道嫁接,盡管外界對這種模式能否在中國土壤上複制成功存有疑慮。

伯克希爾的2012年財報顯示其總收益為241億美元,盡管保險業務僅貢獻了16億美元的承保利潤,卻為公司提供了731億美元保費進行投資。由於巨額保費收入可為保險公司實現盈利,巴菲特將這筆資金稱為“負利率資金”。迄今為止,保費占到伯克希爾投資來源的70%,而伯克希爾已連續10年享用這筆負利率資金。這正是郭廣昌急切想要效仿的商業模式。

為了更接近這個模式,郭廣昌近年來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拼接複星的保險版圖。2007年,複星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入股了當時出現償付危機的永安保險,2010年經歷永安保險新一輪增資後,複星在永安保險持股達19.93%,位列永安保險第二大股東。2010年2月,複星聘請美國前財長約翰·斯諾(John Snow)作為公司國際化顧問,並通過後者介紹,結識了美國國際集團(AIG)CEO羅伯特·本莫仕(Robert Benmosche)。雖然後來由於價格等因素,複星與AIG的子公司友邦保險(AIA)失之交臂,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由斯諾穿針引線,複星2011年最終與美國金融巨擘保德信共同發起設立複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雙方各持有合資壽險公司50%的股份。今年1月,複星繞道香港,與世界銀行成員組織國際金融公司(IFC)合資成立鼎睿再保險公司,進一步明確了“以保險為核心的世界一流投資集團”的發展目標。

郭廣昌至今只見過巴菲特一次,但巴菲特的傳記是他的案頭書,《滾雪球》更是在複星内部人手一本。“他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郭廣昌說,巴菲特一旦確定了投資原則,雷打不動,持之以恒。這種紀律性讓他感觸頗深,以致於在複星大大小小的内部會議上,投資紀律成為他的必談内容。“我們要堅持價值投資,堅持對一個公司基本面的考察,絕不跟風。堅持是個很不容易的事情,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團隊會跟我講,你看二級市場40倍的PE,我現在20倍,為什麼不可以投?現在這個概念這麼好,為什麼不能投,等等。我們一定不能隨大流、隨概念,一定要看基本面分析。”

這個被外界評價為“擁有足夠的理性和謹慎”的企業家,對於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但當大的逆向投資機會來臨時,郭廣昌仍然會讓外界感受到他的大膽。

當史玉柱增持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的舉動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註的時候,事實上複星2012年也砸下了近30億元人民幣,實現了49.1%的内部收益率(IRR)。在回顧這筆投資時,郭廣昌說:“人是很容易被忽悠的,現在回想起來,看上去感覺分衆傳媒投得很好,民生銀行投得很好,現在覺得理所當然應當去做。但是做的過程當中壓力是很大的,你自己一定要有定力。有定力就是理性、獨立的思考,而不是人雲亦雲,因為從衆心理是一般投資者最容易選擇的。”

他也用這筆成功投資激勵團隊,投資機會永遠存在。“有一位投行人士評價複星時說了一句話,”複星以前的確做了很多很好的投資,但是未來這種好的投資故事,是不可能再重複了。”但2012年我們對民生銀行的投資很好地反駁了這種觀點。”

在對投資維度的思考中,在“價值投資”、“中國動力”、“對抗通脹”關鍵詞之後,近一兩年複星特別添加上了“互聯網”。“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判斷是,電子商務發展到了一個臨界點,互聯網正在對傳統渠道、服務及生產的供應方式、人的生活方式產生拐點式影響,像我這樣的老頑固也要全面轉型。”郭廣昌笑著說,他最近也用上了微信,並在微信群裡與其他企業家、與團隊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趁著今年5月4日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之機,梁信軍代表複星團隊,前往美國與巴菲特共進晚餐,並溝通了雙方合作事宜。顯然,複星希望離這位投資大師又近了一些。

佛心道骨儒表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理性判斷,去相信什麼是對的,然後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我從心底認為,做企業本身就是在修行,所以我會很認真地去做。”作為一位表態還要“再創業二十年的企業家,郭廣昌經常會被問到内心驅動力的問題。

他至今記得,1984年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天,哲學系學長們迎接新生的那句歡迎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佛家禅語裡的獻身精神和入世情懷,讓當年17歲的少年心潮澎湃,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宏大而又悲壯的事業中去。

日後,郭廣昌回憶起激情燃燒的大學時光時說,“在當時的複旦校園裡,穿著舊軍裝,三五成群大談超越馬克思的人之中就有一個是我,這也是當時的複旦一景。那種青年人特有的熱情與執著,現在每每想起,自己都為之感動。這也始終是我真實的個性,這種理想主義也是複星人創業的初衷和底蘊,只是我們現在更懂得用理智和成熟的方式去實現這種理想。”

但在創業早期,儒家思想對這個團隊的影響更大,他們提出的口號是 “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1995年8月,在複星第一期中層幹部會議上,郭廣昌談到為何創業時說,中國知識分子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在自身發展與治國之間,缺少西方社會中很重要的一環——企業,因此就缺少一批實業家、一批中堅力量。中國要改變面貌,首先要有這樣一批企業。

這一文化口號一直銘刻在複星辦公室的牆上,郭廣昌也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表達,“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很簡單,就是國富論的命題。而整體使命要由一個個小使命來完成,我的任務就是把複星做好。”

到後來,道家佛家思想對郭廣昌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他始終認為,對自己而言,把一個企業做好就是最正確的事。“我的很多朋友學佛,和我講了很多道理。我思考後說,如果你們講的是對的,那麼沒有比做一個企業更符合佛家的道理了。做一個好的企業,比坐思冥想更有價值。我從心底認為,做企業本身就是修行。”

他對儒道釋三家的思想相通性和側重點,以及自己内心的驅動力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將這三家思想融會貫通來勉勵自己和團隊。“佛為心,佛家講慈悲為懷。我們從心底深處願意為社會做事,這是你最根本的動力。如果沒有這點價值觀,你會委屈死。道為骨,道家講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修身的文化。人身體不好的時候的確會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提倡太極拳,讓大家身心健康、愉悅。儒為表,講究入世,講究責任感和不斷學習,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

在史玉柱將微博簽名改為“告別江湖,真正退休,遠離嘈雜,花草貓狗,環球遊走”,馬雲高調卸任阿裡巴巴CEO打算投身公益的時候,與這些圈内好友的選擇截然不同的是,郭廣昌對複星全體員工鄭重承諾:“未來20年,我不提退休兩個字。我一定會保持我的創業精神,跟我們董事會成員一起,一直努力做下去,把複星做好。”

“從做企業的高度和影響力而言,馬雲當之無愧是我們這代人裡的領袖,很難望其項背。論號召力他肯定比我強,退下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我想更多思考一些方法論的問題。”在郭廣昌看來,打造一家“全中國、全球的偉大企業”仍然是實現諸多美好願景的有效途徑,他願意為此繼續傾註熱情。

有意思的是,在複星一本企業形象畫冊的醒目位置,引述了這樣一句話“中國缺的是有一個想法並且能夠持之以恒把這個想法不斷堅持做下去的人”,這句話出自馬雲。

對於日複一日不辭辛苦的工作,郭廣昌坦言,說毫無疲乏感並不真實,但自己調整得很好,如果是真心想做事,就會很享受工作的狀態。也因此,他說,“20年後的今天,複星集團非常明確提出來再創業——不是因為我們是苦行僧,恰恰相反,我們感覺很幸福,因為我們覺得創造者是幸福的,他們創造著一種新的生活。”

“前面20年我很享受工作的狀態,未來20年我也會很享受。” 郭廣昌平靜地描繪未來的生活,只是說這話的背景不再是1992年的複旦大學文科樓518室那個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間,而是2013年複星集團總部13樓的茶室。這間茶室位於上海黃浦江西岸,視野寬廣,透過落地玻璃窗望出去,江水奔流不息。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