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過多影響長遠匯價的因素
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遠期匯價,令長線的投資變得很難預測。除了長線的技術分析圖形外,長期的基本因素如資本帳和經常帳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投資者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分析更多的消息數據。匯價在長遠來說亦會有較大的變動,長線投資者的損失可能會比短線的更多。短線投資者每天的出入市交易約100基點。然而,遠期匯價可能會變動數百點或更多。假如長線投資者錯誤地預測大市去向,他們將蒙受很大的損失。
長線投資者會以基本分析去進行交易,例如經濟數據和每段時期的利率差距。基本因素會導致大市變動,但對於預測大市的長期發展的幫助不大──投資者往往在基本因素帶動市場後才如夢初醒,並再難以防止損失。長線投資有很多機會賺取利潤,但運用此策略,需承受較大的風險。
長線投資
很多外匯的投資者在決定他們應作出長線或是短線投資時都會遇到困難。假如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大額利潤,長線投資會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1. 短線投資會有很大的變動
外匯市場是一個趨勢性市場,投資者無需要二十四小時盯著交易平台都可以賺取利潤。短線投資者需要投放較多的時間留意著交易的情況,市場上的每個小變動都可能對他們的投資部位有很大的影響。由於大部份的投資者都不是全職投資,他們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緊貼大市,所以短線投資對他們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在短期内,大市或會有更多的錯誤訊息,所以投資者很可能被這些訊息影響交易。他們亦有可能會因為未能緊貼大市而導致過早提取利潤和過遲止損,因而蒙受損失。長線投資時,大市亦會有少鹵棂~訊息,可是只要在適當的水平設置止損單,受錯誤訊息影響的風險便會隨之減低。
2. 只有長線投資才可以有大額利潤
如投資者想以長線投資作為目標,那麼他們便不需要每分每秒都緊貼著大市。而且長線投資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研究報告指出,短線投資者較難在十個月内賺取利潤達1907%和在十八個月内賺取利潤達3296%,但卻的而且確地發生在一些長線投資者身上:
第四節:消息帶動交易
新聞的重要性
匯率的波動與新聞有很大的關聯,某新聞的價值在乎它是否處於預料之内。在金融市場上,這常被指為「市場預測機制」──市場參與者把註意力集中在「預測」而非「事實」。預料以内的新聞對匯市影響通常較低;但突發新聞(尤以涉及貨幣政策的新聞)必會對匯市造成一定影響。短線投資者應緊隨重要財政刊物和大衆傳媒所提供的實時數據,以了解市場面對最新消息的普遍氣氛。
以消息帶動的交易
新數據對匯率走向的影響不易鑒定,投資者不應盲目跟從市場分析人士對經濟數據所發表的意見。透過經濟數據或政制發佈對市場所造成的波動而套利是基本的交易策略之一。普遍來說,假如某基本因素的推斷正確,整個匯市均會對此作出反應──市場參與者在匯市買賣的大趨向將令匯價逐漸移至一個更合理水平。透過這種匯價變動而謀求利潤的,正是偏愛基本分析的投資者。
在這情況下,過早或過遲入市均會令你遭受損失。因此,大部份偏好基本分析的投資者都會同時應用某些技術分析以使基本因素更具效用。
一個普遍的錯誤
以上提到,新聞的發佈可令匯市大幅波動,然而這些波動往往在新聞發佈前數日便開始出現,並在發佈後數日才結束。投資新手最常犯的錯誤,是他們往往在好消息發佈後立即入市,以嘗試從中獲利。他們並不明白,假如所公佈的消息與預期一致,該消息往往已經反映在市價内。在較早時入市的投資者勝?灰汛铮?胧型呂??夠慵劭贍懿簧?吹?
華爾街上的名句:「炒消息,賺事實」!
與其等待事實公佈,投資者應該早在市場出現消息傳言時便入市。銀行經紀及金融機構堅信華爾街格言:「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意即「炒消息,賺事實」。在特定的消息(如經濟數據)的公佈日期前,市場上早有出現各種不同的預測和傳言。假如分析家普遍認為消息利好某種貨幣,各大型投資機構均會對買入該貨幣。當事實如預料般公佈,她們將向群情洶湧的市場賣貨,從而撈取一大筆。精明老練的投資者懂得這種市場定律,於是他們也會仿效各大型投資機構的行動──提早入市,靈巧地獲利。
第五節 經濟指標
經濟增長亦可透過分析各種宏觀經濟指標數據而預測,以下將介紹各國常用的經濟指標。
1. 本地生產總值
本地生產總值(或國内生產總值,GDP)是指在一個時期内,該國家或地區内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和消耗總量(不論生產商居住於該國與否),通常分為季度GDP和年度GDP。它所計算的數據包括家庭消費、政府開支、固定投資、存貨變動及淨國家出口數量。為避免重複計算的情況發生,商品範圍並不涵賒?鲣??Tb制成品。
GDP可分為名義本地生產總值(Nominal GDP, NGDP)和實質本地生產總值(Real GDP, RGDP)。NGDP以按當時市價計算;而RGDP透過本地生產總值平減指數(GDP Price Deflator),按基期的固定市價計算,反映了在扣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後的GDP。例如在2003年度,香港未經修正的NGDP為1,219,849百萬港元,如以2000年作基年,則可計算出其RGDP(2003年)為1,361,036百萬港元。
此外,把GDP除以人口總數,即可得出人均GDP (GDP per capita)。
GDP是一個反映經濟成長的指標,用以評定該國的經濟週期正處於哪一階段。過慢或負增長顯示經濟放緩甚至正步入衰退;過快的增長或會顯示經濟過熱。
2. 消費數據
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最被廣泛應用的通貨膨脹指標,各國央行、政府、投資者甚至普通市民對此數據也十分關註。它以某一年度的貨品價格為基期,計算同一組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變化,其中包括食品、服務、住屋、燃料、交通費用、醫療費用、藥品及其它日常生活所需品。不同國家的CPI所採用的基期與貨品類別亦有所不同。
透過比較不同時期的消費物價指數,投資者可看出民生消費物價變化。一般而言,CPI指數若持續上揚,代表物價正不斷上升,引發通貨膨脹。假如這種通脹並不配合經濟增長,將對匯市,股市和樓市都會有負面影響。當地貨幣亦隨之貶值。
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RPI)反映商品零售價格變動的趨勢。零售物價的調整直接影響生活水平、市場商品供需平衡和國家財政收支。過高的升幅會拖慢國家的經濟增長。
零售業銷售額
零售業銷售額計算消費總額,但不包括服務上的開支,是有關未來消費的指標。通常零售額每月公佈一次。衆多零售額數值中,以三個月平均數較為值得註視。從零售額我們可判定消費需求暢旺與否,假如消費增長高於生產速度,通脹將會發生。
19/29 首頁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