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有關金庸人物的第三篇作品, 大概也應該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 張無忌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但我對他的感覺就沒有虛竹先生和令狐沖那樣強烈, 我今天寫這個人物實際上不是為了寫張無忌這個人, 而是要寫張三豐和他的太極神功。
武功練到張三豐這個境界, 大概該學的大部分都學過了, 該練的也都練過了, 但如果只是學和練這兩個層次的話, 張三豐大概成不了張真人, 也成不了一代武學大師了。 所以, 學習和鍛煉是必要的, 但真想成為一代宗師, 更重要的是“悟”和“思”,最後能夠拿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來。 這應該可以歸屬於一種境界吧!
所以學習以後的“悟”和“思”並且最後能夠發展成為自己的“道”並應用以進入這個市場是我希望表達的第一層的意思。
我想講的第二個層面的意思就是為何高人如張三豐, 思來練去, 搞到最後的是太極拳而不是其他的東西呢?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以, 從這個層面上說,張三豐的太極拳就是化繁為簡, 返璞歸真。 所有的有關力量, 有關速度,有關技巧都化解到那一個一個無始無終, 無窮無盡的圓圈中, 端的是奇妙萬分。 應該說, 在這個層面我們可以體會到這樣的一種境界, 那就是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盡可能地化繁為簡, 因此, 在金融市場的追求中, 我們的努力方向應該也是盡可能地接近市場本身, 那些看上去最原始, 最簡單, 最直接的東西相反應該比複雜更有實際的意義, 因為只有這樣的思考方向才能讓我們更加接近市場本身。同樣, 我們在這樣的層面應該還能夠體會到圓的形狀作為大自然的最終選擇自然有它對於自然和天地的獨到的體會和理解。 圓的精妙之所在正如太極拳的精妙之所在, 自自然然,綿綿不絕, 圓轉不斷。 拿張三豐的話來說,那就是太極拳應該做到 “太極圓轉,無使斷絕。當得機得勢,令對手其根自斷。一招一式,務須節節貫串,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得勢之處, 動如迅雷; 失勢之處, 固若金湯。
我們縱觀金融市場, 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一個不同大小, 不同級別的圓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市場, 小的循環構成大的循環, 大的循環套著小的循環, 無窮無盡, 直至永遠。 從市場的形態上來看待市場, 從底部的發育到頂部的形成, 再到新的一個循環的開始, 又在那個地方不是一個一個不同的圓在貫穿始終。園既是一切上升的開始, 同時也是一切下跌的前兆, 不必去說圓弧頂或者圓弧底, 比這兩種形態更為廣泛的其他絕大部分的頂底形態只要你換個角度, 你都可以看到那種自自然然, 有始無終, 超越所有經典的存在。
很多金融投資人窮其畢生精力在研究這個市場並且試圖找到足夠有用的高招和秘籍來對抗市場以便在這個市場獲取盈利, 這種想法當然非常好, 但實際上能夠真正看到那一天的不會太多, 因為, 絕大部分的人太過重視有形有質的理論或者實際, 在這個方面, 我們需要體會的是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劍的那段描寫。 張三豐是現教, 張無忌是先學, 而且當著對手的面教, 也當著對手的面學。 張三豐教完以後不是問張無忌學會了多少, 而是問他忘了多少, 意在招先, 重要的不是招, 而是神和意, 那些“高探馬,攬雀尾”,右腳實,左腳虛都只是外部的形式而已, 因為思想也必須通過某些具體的外部形式來進行傳遞和表達, 但外部形式所表達出來的思想你能夠領會多少, 那就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機緣巧合了, 也是判斷一個人到底有沒有真正地領會市場, 而不是簡單的依葫蘆畫瓢的根本所在。 每一個人都講波浪, 都講平均線, 都講乖離, 都講趨勢, 都講背離, 但隐含在這些表面的分析技術背後的“神”之所在才是根本啊!
實在覺得沒有更多要表達的了, 希望有緣者得之。
祝大家好運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