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何傑(化名)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要通過網絡,關註國際外匯市場,報價、下單……但最近,何傑的這種"夜貓子"生活以損失10萬元而終結。
"所謂的發財捷徑,往往是倒黴的陷阱。"何傑如此總結自己的網絡炒匯生涯。
像何傑這樣通過網絡炒匯的人並不少見。11月24日,國家外管局宣佈,自今年3月以來實施的"斷網行動"取得顯著成效。這次由公安部和外管局聯合組織的行動,主要打擊目標是從事互聯網境外炒匯的非法網絡炒匯活動。
對於何傑來說,這次為期半年的"斷網行動",或許正是他徹底擺脫網絡炒匯噩夢的最好方式。但專家認為,"斷網"之後,監管部門仍需正視虛擬金融交易需求。"宜疏不宜堵。"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說。
内地投資者虧損面超過90%
作為深圳某企業的財務人員,如何盤活手頭的幾萬美元外匯,一直是何傑的心頭大事。2005年,何傑利用假期參加了某公司舉辦的"居民理財培訓"。在被號稱是"國外某大銀行外匯操盤手"的"專家"灌輸了幾次"外匯知識"之後,何傑開始對境外匯市發生興趣--"專家"介紹說,境外炒匯收益率可以達到至少20%以上,"遠遠高於内地外匯存款和外匯理財的收益。"
何傑回憶:"專家"強調,想參與境外炒匯,通過他們公司的互聯網交易平台就可以操作,他們公司有幾十年的匯市實戰經驗和操作業績,可以幫助内地客戶實現高收益。"最吸引人的是,專家說,按規矩,只需要交少量保證金,通過網絡獲得境外公司提供的交易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以保證金放大100倍後的資金量進行外匯合約買賣,輸贏在保證金中體現。"
"專家還說,如果資金量夠大,還可以放大到幾百倍。就是說如果我投入10萬美元,有可能進行1000萬美元的買賣,這太刺激了。"在參加了該公司的操盤軟件培訓之後,何傑和其他十多人一起,交了5000美元以上的等值人民幣或外幣作為保證金,匯入了"專家"指定的個人儲蓄賬戶,並和"專家"簽訂了書面合同,由其所在公司向客戶提供操作平台,通過互聯網連接境外合作公司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每次交易收取50美元手續費。"公司方承諾,我和其他客戶打入的資金,無論外匯還是人民幣,公司按照金額大小,會安排不同通道進出。"何傑說,"這也解除了我資金出境的擔憂。"
但是,何傑在進行了數月交易,交納了數千美元手續費之後,並沒有獲得預期收益。"資金損失了差不多10萬元。不過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有的人是血本無歸。"
事實上,除了像"專家"這樣的角色之外,非法網絡炒匯還有更多表現形式。"斷網行動"發現,北京、天津等地的非法網絡炒匯活動呈現出一些欺詐性很強的新特點。例如,許多從事網絡炒匯的公司都使用極具誘惑力的字眼進行宣傳,刻意隐瞞交易風險、誇大投資回報率,欺騙投資者。有的騙子公司利用外匯保證金交易行騙,其交易系統與境外外匯交易系統並不連接,在對客戶有利時甚至會出現系統故障。内地投資者在不熟悉國際外匯市場情況下,容易成為詐騙分子侵害的目標。為逃避法律的制裁,一些從事網絡炒匯的公司以所謂"講座"、"培訓"、"咨詢"名義向客戶推介交易方法,客戶按其方法自行與境外公司取得聯系並將資金匯往境外指定賬戶後,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但是也有少數公司通過協助客戶交易或代理客戶交易,從中賺取手續費。
事後回想起來,何傑覺得作為財務人員的基本金融知識,是幫助他"懸崖勒馬"的重要原因。而何志成告訴記者,内地投資者參與網絡炒匯,"虧損面超過90%"。
僅僅斷網還不夠
據悉,從事網絡炒匯的公司或機構都聲稱與境外某著名公司或機構有合作關系,或是境外公司、機構在境内的代表處,投資者通過互聯網一般也能查到這些境外合作者的資信情況,加之高收益的誘惑,投資者很容易上當。
何志成認為,網絡炒匯吸引内地投資者的地方之一,在於它遠低於内地銀行炒匯的"低門檻"。"參與度很高,參與者可以以少量資金,撬動數倍甚至數百倍的資金,在網絡上進行合約買賣。剛剛入行的人,大多數抱著賭博的心理,希望以一博十突擊發財。"
實際上"槓桿"倍數越大輸贏越快、越刺激,也越接近於賭博,公司網站便如同"賭場莊家"一般,獲利越大。
另外,由於網絡炒匯公司的合作夥伴系境外企業,其資信資質内地監管部門無法掌握。據調查,一些網絡炒匯公司所聲稱的境外合作公司竟然在所在國沒有註冊。另外,客戶將交易保證金存入網絡炒匯公司工作人員的個人賬戶更無保障,一旦這些賬戶資金被轉移甚至銷戶,客戶將蒙受損失。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凡未經批準擅自開展外匯期貨和外匯按金交易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參與雙方不受法律保護。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楊柳勇提醒投資者,内地投資者參與網絡炒匯,不僅違法,而且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