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亞當.斯密

詳細說明: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亞當.斯密 著
郭大力 王亞南 譯
 
序論及全書設計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
並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
 第一章 論分工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小同
  第一節起國於職業本身性質的不均等
  第二節起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一節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物這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順便談談前四世紀銀價的變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銀價值比例的變動
  懷疑銀價仍在繼續跌落的根據
  社會進步對三種原生產物的不同影響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關於銀價變動的結論
  改良的進展對於制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的結論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
序論
 第一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的一部門或作為維持國民資本的費用的貨幣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並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的發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的勃興與進步
 第四章  都市商業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序論
 第一章 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從外國輸入國内能生產的貨物
 第三章 論對其貿易的差額被認為不利於我國的那些國家的各種貨物的輸入所加的異常限制
  第一節 即使根據重商主義的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順便談談儲金銀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儲金銀行
  第二節 根據其他原則,這種異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勵金順便談談谷物貿易及谷物條例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一節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 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通路的發現,對於歐洲有什麼利益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即政治經濟學中把土地生產物看作各國收入及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學說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費用
  第一節論國防費
  第二節論司法經費
  第三節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關的費用
      第一項 論便利社會商業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設施
      便利一般商業的
      便利特殊商業的
      第二項論青年教育設施的費用
      第三項 論各種年齡人民的教育經費
  第四節 論維持君主尊嚴的費用
  本章的結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節 特別屬於君主或國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節 論賦稅
      第一項 地租稅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賦稅不與地租成比例而與土地生產物成比例的賦稅房租稅
     第二項 利潤稅即加在資本收入上的賦稅特定營業利潤稅
     第一項和第二項的附錄 加在土地、房屋、資財上的資本價值的稅
     第三項 勞動工資稅
     第四項 原來打算無區別地加在各種收入上的稅
      人頭稅
      消費品稅
 第三章 論公債  序論及全書設計
  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
  這類產物或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對消費者人數,或是有著大的比例,或是有著小的比例,所以一國國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給情況的好壞,視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無論就哪一國國民說,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兩種情況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說,這一國國民運用勞動,是怎樣熟練,怎樣技巧,怎樣有判斷力;第二,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究成什麼比例。不論一國土壤、氣候和面積是怎樣,它的國民每年供給的好壞,必然取決於這兩種情況。
  此外,上述供給的好壞,取決於前一情況的,似乎較多。在未開化的漁獵民族間,一切能夠勞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從事有用勞動,盡可能以各種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給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漁獵的人。不過,他們是那麼貧乏,以致往往僅因為貧乏的緣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覺得迫不得已,要殺害老幼以及長期患病的親人;或遺棄這些人,聽其餓死或被野獸吞食。反之,在文明繁榮的民族間,雖有許多人全然不從事勞動,而且他們所消費的勞動生產物,往往比大多數勞動者所消費的要多過十倍乃至百倍。但由於社會全部勞動生產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給,就連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只要勤勉節儉,也比野蠻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勞動生產力的這種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裡,勞動的生產物,按照什麼順序自然而然地分配給社會上各階級?這就是本書第一篇的主題。
  不論一國國民在運用勞動時,實際上究竟是怎樣熟練,怎樣有技巧,怎樣有判斷力,在運用情況繼續不變的期間,一國國民每年供給狀況的好壞,總必取決於其國民每年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究竟成什麼比例。我以後要說明,有用的生產性勞動者人數,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和推動勞動的資本量的大小及資本用途成比例。所以本書第二篇,讨論資本的性質,逐漸累積資本的方法,只及因為資本用途不同,所推動的勞動量亦不相同這幾點。
  在勞動運用上已有相當程度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的不同國民,對於勞動的一般管理或指導,曾採取極不相同的計劃。這些計劃,並不同等地有利於一國生產物的增加。有些國家的政策,特別鼓勵農村的產業;另一些國家的政策,卻特別鼓勵城市的產業。對於各種產業,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發展的國家,怕還沒有。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歐洲各國的政策,都比較不利於農村的產業,即農業,而比較有利於城市的產業,即工藝、制造業和商業。本書第三篇將說明,什麼情況使人們採用和規定這種政策。
  這些計劃的實行,最初也許是起因於特殊階級的利益與偏見,對於這些計劃將如何影響社會全體的福利,他們不曾具有遠見,亦不曾加以考慮。可是,這些計劃卻引起了極不相同的經濟學說。有的人認為城市產業重要;有的人又力說農村產業重要。這些不相同的學說,不僅對學者們的意見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且君王和國家的政策亦為它們所左右。我將盡我所能,在本書第四篇詳細明確地解釋這些不同學說,並說明它們在各時代和各國中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要之,本書前四篇的目的,在於說明廣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樣構成的,並說明供應各時代各國民每年消費的資源,究竟有什麼性質。第五篇即最後一篇所讨論的,是君主或國家的收入。在這一篇裡,我要努力說明以下各點:第一,什麼是君主或國家的必要費用,其中,哪些部分應該出自由全社會負擔的賦稅,哪些部分應該出自社會某特殊階級或成員負擔的特殊賦稅。第二,來自全社會所有納稅人的經費是怎樣募集的,而各種募集方法大抵有什麼利弊。第三,什麼使幾乎所有近代各國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為擔保來舉債,而這種債務,對於真實財富,換言之,對於社會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有什麼影響。

[本地下載]

  • 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壓本站軟件。
  • 下載本站資源,如果服務器暫不能下載請過一段時間重試!如果這個軟件總是不能下載請聯系我們。
  •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業軟件是供學習研究之用,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購買正版;若用於交易,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