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方講史:細說三國

詳細說明:本書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作者以生動別致的“講史”形式詳細講述了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書中不但將三國時期的各種事件和人物剖析、介紹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加上作者自己的判斷和評論,讓讀者更深刻、更有興趣地了解歷史真相。作者還善於用現代人所了解的名詞去解釋歷上的各官職和家族關系等,使全書顯得通俗易懂。本書則是叢書中最富可讀性的一種。 目錄代序(序一)
說三分——序黎東方先生《細說三國》(序二)
原出版自序 寫在《細說三國》之前
中國大陸版自序
一 合久必分
二 黃巾
三 董卓
四 呂佈
五 袁術
六 公孫瓒
七 陶謙
八 早期的劉備
九 袁、曹之戰
一○ 烏桓
一一 公孫度
一二 公孫康
一三 公孫淵
一四 孫策
一五 孫權
一六 諸葛亮
一七 赤壁
一八 孫夫人
一九 荊州問題
二○ 益州易手
二一 曹操收降張魯
二二 劉備攻取漢中
二三 劉備稱王
二四 孫劉翻臉
二五 漢吳同盟
二六 諸葛亮北伐
二七 諸葛亮的為人
二八 蔣琬
二九 費?
三○ 從董允到樊建
三一 曹家的事
三二 孫家的事
三三 劉家的事
三四 司馬懿
三五 司馬師
三六 司馬昭
三七 姜維
三八 分久必合
書摘  西洋人談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繼起的說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潰,另一文化誕生的說法。湯因比(A•Toynbee)與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會”一詞,代替民族或“文化”,並且補充了一點:某一社會崩潰之後,其構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會所局部保存。湯因比喜歡說,“中國社會”在佛教進入之時已經崩潰,此後不再有中國社會,而只有“遠東社會”。
  在實質上,中國史與西洋史不同。我們的週朝,十分燦爛,卻不是昙花一現的希臘;我們的漢朝,十分雄偉,而不是一衰而不可複興的羅馬。我們中國人具有西洋人所沒有的韌性,我們的朝代雖有興亡,國勢雖然有盛衰,而我們的民族自從埃及、巴比倫之時便一直屹立於東亞,不曾死亡,而且繼續發展。
   我們的政府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政府好的時候,是治;政府不好的時候,是亂。治久了以後,難免有亂;亂了一陣以後,由於我們這個韌性的民族“江山代有才人出”,由於我們這禮儀之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所以遲早會有非常之人,挺身而出,做成非常之事:“撥亂反治”。於是,希臘、羅馬於亂了以後未能再治。而我們中國每逢“天下大亂”以後,不久便“形勢大好”,一治一亂,成了中國歷史的軌迹,雖則我們不可把這軌迹看得太呆闆。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或其修訂人毛宗崗,說出一句令人難以駁倒的話:“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等於說:“治久必亂,亂久必治。”這種話,西洋人說不出來。他們對於他們國家的未來,不可能有如此樂觀的信心。
  “合久必分,分就必合”這八個字,與宇宙論中“一張一弛”的大道理,頗能相通,站在嚴格的歷史科學的立場來說,分與合至少是極可能的趨勢:“合久會分,分久會合。”
    至於,合久了何以不僅會分,而真的分了;以及分久了何以不僅會合,而真的合了?“人”的關系很大。位居要津的人,倘若有決心與能力,是可以挽狂瀾於即倒的;倘若沒有決心,又沒有能力,那末,便常常把好的局面弄糟。
  兩漢的大一統局面,維持了四百多年;種種機構已經磨損、腐蝕,不再管用。分的趨勢,確已形成,外戚宦官之輪流把持中央,剝削地方,是病徵,而不是病源。
    病的本身,差不多已到了無藥可救的階段。打外戚,除宦官,只是治標而已,治不了本。是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是固本培元,滋陰補陽。
    西漢初年之所以蓬蓬勃勃,是由於劉邦簡化了法律,減輕了賦稅,因襲了秦的“三權分工”制度,加上武帝以後之徵用全國各地的人才,提倡以孔子學說為中心的學術......

[本地下載]

  • 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壓本站軟件。
  • 下載本站資源,如果服務器暫不能下載請過一段時間重試!如果這個軟件總是不能下載請聯系我們。
  •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業軟件是供學習研究之用,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購買正版;若用於交易,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