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之争,可算是市場中發黴長醭的陳詞濫調了。私下裡,俺把這個話題與多空之争、高手之争並稱為股市三大無聊。今兒個舊話重提,姑且也算是一種無聊吧。
先來看看幾位著名的投資家對投資與投機的論述:
凱恩斯:投資是對資產在其整個生命期内的收益進行預測的一項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一項活動。
格雷厄姆:投資活動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保證本金的安全又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收益。而不能滿足上述條件的活動是投機活動。
巴菲特: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會考慮你的資產(即你的企業)將會怎樣;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價格會怎樣而不關心企業。
總的來看,無論是凱恩斯、格雷厄姆還是巴菲特,他們都認為投機者關心並預測或猜測股價的波動,而投資者則是關註資產本身的質地。如果更具體地講,投資和投機有以下不同:
從時間上來看,投資與投機的區別首先在於“機”,即對投入資金的時機把握的不同。投資者關心的是股票價格是否低於其内在價值,而投機者則關心股價是否將進入大的波動區間。其次,在於持有資產的時間的長短不同,投資者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回報,而投機者做夢都想著騎上黑馬,恨不得天天漲停闆。
從關註的對象來看,投資者關註的是資產的内在價值,是上市公司的持續回報和發展前景,以及未來現金流入的折現。投機者關註的則是價格波動及其表現形式,如技術指標、股價形態等等。如果說市場波動的背後是人的心理活動,那麼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是在分析市場參與者的心理活動。這是投機與投資的根本區別。
從用於評估的指標體系來看,投資者考察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現金流、、利潤增長、紅利分配等等,這些因素是未來股價上漲的根本,因此指標與股價波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投機者採用的無論是何種指標,其與股價波動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系,充其量是具備某種相關關系。
在實際中,純粹的投資者是鳳毛麟角,而徹頭徹尾的投機者倒是比比皆是,而不少所謂的投資者(含機構投資者),也只不過是“投機著的投資者”。
之所以舊調重彈,是因為最近隨著汽車闆塊的大幅上揚,以及銀行股以及鋼鐵股等闆塊的全面走強,坊間關於價值投資與價值回歸的議論又開始不絕於耳。上述闆塊的持續走強固然有其深刻的行業背景,但就此認為此輪行情是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回歸行情未免有些過頭了。
在一個充斥著短期行為的大環境中,奢談投資無疑是自欺欺人;而對於那些價值回歸行情的倡導者,不妨稱之為“僞價值論者”。
“不争論,大膽試”。簡單地說,只要你期望有人在某一價位接盤,你就是在投機。
先說這些,做完這輪行情再接著侃。
20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