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股市崩盤的10條教訓

2012-11-07 09:33:00

25年前,也就是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暴跌近23%,這是該指數有史以來最高的單日跌幅。盡管這次暴跌沒有引發另一場大蕭條,但它的確使投資者進入了股市波動的新時代。

盡管有市場控制措施,例如2010年5月6日的“閃電崩盤”後推出的旨在避免如黑色星期一那樣的另一次崩盤的“斷路器”機制,但市場仍然容易產生嚴重而漫長的衰退。

 

如今美國股價接近於五年前達到的最高紀錄,那是在房貸危機和金融危機拖垮美國股價之前。道瓊斯指數接近於歷史最高水平14,164.53點。同樣,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stock Index)也接近於其歷史最高水平1,565.15點。不過,隨著即將到來的11月大選和1月份美國削減政府支出和增稅造成的“財政懸崖”,股價在攀向新高峰時預期將可能面臨一輪波動。

鑒於此,MarketWatch對幾位曾親歷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投資經理就從中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這對於現在的投資者來說很重要──進行了調查。

1. 在別人沖動時保持客觀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旗下Mutual Series基金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彼得•朗格曼(Peter Langerman)說,為了在其他人亂做一團時保持冷靜,投資者需要對其投資組合選擇保持信心,因為成功取決於能否在市場最壞的時期生存下來。

1986年創建了Heine Securities Corp.(Franklin Mutual Advisers的前身)的朗格曼說,現在的高頻交易算法與1987年10月19日導致投資者驚慌失措的從衆心理沒有太大不同。

朗格曼說,“基本經驗之一是,你不會永遠正確,事情可能變糟,因此你必須相信你的投資組合能完好無損,讓你堅持挺過混亂時期。”

2. 像巴菲特(Buffett)一樣:在恐慌時買入,在貪婪時賣出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簡稱AAII)副主席查爾斯•羅特佈拉特(Charles Rotblut)說,盡管黑色星期一創造了紀錄,但歷史上股市崩盤很常見。

羅特佈拉特說,“你能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如果你堅持持有長期投資組合,你就會安全無恙。”他指出,1987年以後,大盤股股價在1988年上漲約12%,在1989年上漲約27%。

羅特佈拉特說,將股市崩盤看作買入機會的投資者充分利用了這些反彈。

3. 列出在股市崩盤時要買入的股票

為了在股市低迷時揀到便宜,不要等到市場暴跌時才決定你要買什麼股票。

Barrack Yard Advisors的負責人馬蒂•勒克萊爾(Marty Leclerc)說,“列出你希望持有的公司,如果它們不太貴的話。”25年前他曾是經紀公司Dean Witter一位年輕的部門經理。

勒克萊爾說,“利用這種極高的波動性獲益。”他以耐克公司(Nike Inc.)作為主要的例子。在1987年10月19日和10月20日的兩個交易日中,耐克的股價從1.27美元跌至94美分,總跌幅為26%。該股票在1988年1月底反彈回股市崩盤前的水平,25年後該股票的交易價接近每股100美元。

現在,勒克萊爾的股票購買名單包括金融交易所運營商和包括肥料生產商和生物種子公司的全球農業公司。

4. 漲得快的股票跌得更快

A. Gary Shilling & Co.總裁、經濟學家加裡•希林(Gary Shilling)說,“任何一種旨在通過股票賺大錢的模型都註定會失敗。”

希林說,1987年的股票崩盤在一天之内對前半年漲勢迅猛的股市進行了強力修正。

正如許多接受採訪的經理所指出的,股票崩盤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一種叫“投資組合保險”的策略,它的目的是通過在股市上漲時買入股票指數期貨,然後在股市下跌時賣出它們以限制損失。

希林解釋說,這種策略的問題在於,當它被廣泛應用時,就不再能反映最初建立模型時的基本面。當變為程序化交易時,這種折中式策略就不堪重負,趨於崩潰。

5. 沒有不可能的事

一位統計學家告訴特德•阿隆索(Ted Aronso,他在1984年創建了機構投資公司AJO),1987年的股市崩盤是一次25西格瑪事件,即距離均值25個標準差。換言之,它是一次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這種思考方式的問題在於,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隨時都在發生。

阿隆索說,“我們以人類的方式思考,我們找出市場陷入瘋狂、更接近於“模糊地帶”時的模式和趨勢。”

阿隆索給投資者的最好建議是,不要迷失在投資熱潮中,要降低成本,分散資產。

6. 不要理會股市噪音

Banyan Partners的首席市場策略師鮑勃•帕夫利克(Bob Pavlik)說,10%的修正率是很常見的,而且通常每年發生大約三次。

1987年,帕夫利克剛工作,那時他是Laidlaw, Adams and Peck的助理投資組合經理,他說他不認為股東們從25年前的崩盤中學到了多少教訓。投資者在股市修正期間仍然會恐慌,忘記這是股市持續存在的緊縮和擴張週期的一部分。

帕夫利克說,“如果你只關註細節,就會輸掉大局。”然後他補充道,“你輸掉了那些本能對你有幫助的週期。”

7. 不要為減少損失而退出

Ballentine Partners的首席投資長威廉•佈拉曼(William Braman)說,在黑色星期一之後,一群經濟學家警告說,金融界的末日來了。相信他們的投資者錯過了機會。

1987年就職於Baring Asset management、專門管理國内大盤股成長型投資組合的佈拉曼說,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配置應能承受每日和每週的波動。

佈拉曼說,“你必須持續關註長期,不能被短期噪音沖昏頭。”

在1983年創建RTD Financial Advisors的羅伊•迪利貝托(Roy Diliberto)同意這種說法。

迪利貝托說,“退出的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何時該回來。”

8. 不要定期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如果你每季或每年重新平衡投資組合,抛出表現好的股票,買入表現差的股票,那麼你可能需要重新考慮這種做法。

迪利貝托說,改進的投資組合管理軟件允許投資者根據市場事件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他稱其為“機會主義再平衡”。

他說,“2009年,我們的債券比重過高,於是買入了比重偏低的資產類別,我們在按兵不動的人之前達到了盈虧平衡。”

9. 量力而為

經歷過1987年10月那場股市崩盤的經理們表示,追加保證金要求實屬火上澆油。

AAII的羅特佈拉特說,盡管從那時起保證金要求已經收緊,但個人投資者仍應避免它。

Barrack的勒克萊爾說,個人投資者唯一應該關心的追加保證金要求是機會主義的追加保證金要求──例如對沖基金必須廉價出售以收回成本,向價格施加下行壓力並創造便宜股價的時候。

10. 投資者現在面臨著更高風險

1987年,投資組合保險和程序化交易威脅著金融市場的有序運行。現在,高頻交易算法每微秒都處理著大量交易,放大了波動性。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長官傑夫•阿普爾蓋特(Jeff Applegate)說,這種風險,正如2000年以來的市場動蕩所證明的,傷害了散戶投資者對股票的興趣。

羅特佈拉特說,技術和廣泛使用的網絡交易的興起還使個人投資者更容易進行不經思考的交易,不再有經紀人或養老金計劃經理來說服個人投資者遠離危險。

但是,由於科技讓投資者能更方便地自行交易而無需傳統指導,因此波動性可能導致焦慮,並讓投資者更容易跟風,支付更高的費用。

AJO的阿隆索說,“現在投資者的風險敞口更高了。現在有更多機會利用投資構想,放大投資構想,有更多‘進步’給了投資者更多掏自己腰包的機會。”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