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中,遇到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既要對所考察的投資公司的經營業務有清楚的了解、還要對其執行經營的人有明確的判斷;此外,還需要理解市場的股價的意義。顯然,要做到這些,單一領域的專門知識顯然是不可能勝任的——這就是學歷與投資能力並無必然關聯的基本原因(尤其是,很多“經濟學”者或財務會計出身的人,以為股市就應是自己“專業”範圍内的事,結果總是對股市“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可能有任何投資人具備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所有專業知識,同時又能對人的品性、能力的把握,以及對股價波動的認識都到很位。如此,股市上投資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豈不是過高而難以達到了嗎?
是的。投資正是這樣一個行當:看起來誰都可以做,但要想做好,其要求卻是非常的高。投資的技能並非天生或靠所謂的靈感天分,更非單一學科、專業的事(這也許就是學歷教育培養不出“專業投資人”的道理)。其實是一個人綜合的理解能力和行為方式的體現。查利.芒格因此稱投資(挑選股票)是“處世藝術的分支”,並有過這樣的比喻:“對於只有一把斧子的人來說,每個問題都像一個釘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於只習慣的單一方法,或思維方法及知識構成很單一的人,他常常會用“一根筋”看問題或解決問題。這樣的人,常常不自覺地好走極端:憑借自己的那一點“專業知識”掐指一算,要麼這家公司是“掌上明珠”式的公司,要麼那家公司是在“財務造假”;一會以為找到了投資的“訣竅”而豪情滿滿,一會又覺得是被市場捉弄而憤憤不平(指責市場不規範、不成熟);投資行為上要麼自負而大起大落,要麼膽小謹慎微沒有信心。
對此,芒格給治好這類“拿斧子”的人的特效藥方:如果這個人有一整套各個不同學科的方法,自然地他就會選用許多工具。如果“A”是狹隘的專業教規,“B”是其他許多學科組合成的偉大並特別有用的概念,很明顯專業知識“A”加上綜合知識“B”,比單單一個孤伶伶的“A”強得多。
世界上各種學科、各類行業間雖然“隔行如隔山”,但也並非都互相隔絕的,而是具有類似的規律。因此,投資雖然要求的知識面很廣,但並不需要對所有行業的專門知識都要成為“行家”,只要能通曉很多不同領域裡的思想方法,就可自如地處理投資上的大部分情況。芒格把這種通過多學科的學習,建立清晰的多種思維模型叫做思維的“格栅”。有了這種格栅,就可以按自己直接和間接的經驗、知識將其擺放在格栅模型裡,長期積累成為一個投資人的投資能力。
在徐星公司多年的投資研究和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證券投資首先是門科學——無論是公司價值的評估,還是市場股價的演變,與自然界的很多事物一樣,並非是不可把握的隨機現象,其研究方法和邏輯與其它領域學科類似;其次才是門藝術——以日常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各種現象的知識經驗為積累,通過合理的邏輯和類比來做的具體投資分析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