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莫斯:投資未來者才是忠於現實的人

2013-06-03 13:51:09

彼得林奇曾經講了這麼個故事:一男一女兩個情侶大學生畢業後都找著了不錯的工作,男的很時尚,貸款買了量跑車,在女朋友面前風光潇灑,引得他人的羨慕;而女的則想著未來將大部分收入節省下來投資買了證券,依然過著學生時代的節儉生活,在男朋友面前似乎過於寒碜,甚至顯得配不上那個男生。但是6、7年後,男生由於花銷過大,始終沒有多少積蓄財富,後以至於不得不變賣跑車來過日子;而那位女生則憑借證券市值的大幅升值,不但輕松購房而且手頭寬裕生活自在,以至於後來男生再想向這女生求婚時,這女生莞爾一笑飄然而走……。

著眼於長遠者,才有真正的收獲。這是生活中的道理,其實也是投資上的道理。但是,投資人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看很多券商的報告,基本上主要是考慮這家公司現在、未來1、2年的業績如何,然後乘以一個按照當前市場熱度而主觀設定的“市盈率”作為“估值”。至於這家公司未來5年、8年乃至10年後的情況,很多投資人說“誰知道呢”?誰還關心那麼長久的事呢?某位基金經理甚至也曾對我說,對一家公司,看到明後年?能看到下個季度的狀況就不錯了!

很多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主流表現則盡是如何關心即將要披露的宏觀數據如何來決定投資策略。這樣的投資經理也給人以很“專業”的樣子,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回避風險、獲取收益。

但巴菲特的觀念則很少會成為投資界的主流:“我不很關心現在如何,我只想著8年、10年後一家企業是否一定比現在強”,“就算美聯儲主席悄悄告訴我他要發佈的新貨幣政策,對我的投資決定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在顯得很“主流”的投資人眼裡,巴菲特的上述言論簡直就是火星上的投資人的思維——不可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從公認的“價值評估”理論中——盡管這也是主流的投資經理們學過的投資理論——我們也能發現其中的矛盾:比如在DCF(現金流折現)估值中,近期數年現金流的貢獻對整個價值的貢獻僅占20%左右,但分析師卻要花主要精力於這些時期“三張財務報表的預測”,但對價值貢獻占80%的長遠“穩定期”的經營,則基本上都是拍腦袋式的簡單主觀假定——給個“永續增長率”,不過這一永續增長率是3%還是4%,甚至都不需要較真。

長遠的未來如何不需要關註,而只關心眼前的經營如何,這正是流行的大多數投資經理與巴菲特投資方法的主要區別!

這種區別經過時間的考驗而產生的不同投資結果,早已得到市場的證明,高下立分!

不僅長期結果不同,按我的觀察,就像那兩位不同理財觀的男女學生後來結局的不同,立足於長遠的人往往更加有信心並心性樂觀,而過分著眼於眼前的人,往往焦躁不安且對未來充滿疑慮缺乏信心。

從一個朋友發來的E-mail中,我看到了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的一句訓言:投資未來的人,才是忠於現實的人。作為一個投資人,是把精力放在觀察現實還是著眼於未來,不但是個價值觀的問題,更是一個具體投資方法上的差異問題。也許,市場上永遠存在這種差別,而這正是那些投資未來者的福音。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