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永恒的命題無外乎選股和擇時。選股的問題就是尋找優勢行業、優勢企業的問題。好企業太少,所以選對極其重要。擇時本質上就是確定買入的估值和安全邊際,以及賣出邏輯。選股和擇時對投資成功而言無疑均極其重要,做好其一虧錢的概率便大大降低,兩者均做的不錯,則離財務自由就不遠了。
若非要對二者論個長短,愚以為選股更為重要,原因有二,其一、估值彈簧變動太大,市場先生又常常喜怒無常。一個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的公司,股價上漲1倍或跌50%也是合理且非常可能的,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擇時無疑極具難度。其二、只要確實是牛逼公司,選對標的並在合理區間買進,常常帶來驚人的財富增長,騰訊、張裕、華為、茅台、康師傅、格力、三一、恒瑞、白藥等無論上市還是非上市企業,都給股東帶來了驚人的財富增值,企業價值被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更不提美國歷史上1000倍以上的長牛股們。擇時再厲害,若買進的只是一個煙屁股,那也也只能掙一點煙屁股錢,若買到的是價值陷阱,既賠時間又賠錢自然是毫無疑義的。所以選股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話又說回來,選股也並非易事。盡管巴菲特、費雪、林奇、歐奈爾等等大師給出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標準,但真正能夠選對標的的也是寥若晨星。原因無外乎優勢企業本身寥若晨星,很少很少,中國市場改革後依靠自身競争優勢跑出來的,具有全國乃至世界級競争力的企業屈指可數。美國過去46年歷史中,成長1000倍以上的企業僅7家,成長388倍以上的僅20家,而同期上上下下的上市公司總量過萬家,也就是說選到千倍牛股的概率不到萬分之七。另外,企業都是有個性的,動態存在的,未來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必然和偶然的演進體,拿確定標準來框企業既不合理又十分困難,所以大師們的成功故事往往不可複制,難以學習,盡管個個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有幾個能做成功的呢?
回到本文主題,既然選股如此重要,如何選呢?有的人通過毛利率、淨利率、ROE等財務指標選股,有的人通過PE、PB、PEG等估值指標選股,還有技術派通過技術指標選股,更離譜的是有些軟件都可以選出牛股,哈哈,莫衷一是,姑且將以上全歸入定量選股,當然還有些只能說是算命選股,連定量也談不上。
愚以為定性分析對選股更為重要,很大意義上決定了投資成功如否。定性上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選股、投資成功的概率會極大增強。
1.行業發展階段是在青春期嗎?
行業發展階段的判別無論如何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特別是對於中長期的戰略性投資。此處的青春期是指行業處在高速發展前夜或者高速發展階段,企業在此階段有如順水行舟,行業内優勢企業會跑的更快,更易於帶來驚人的財富增值。
高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投資中國平安,立足點就是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保險為何物,等幾大保險巨頭展現在國人面前時,高盛已經賺超20倍退出。美銀、花旗、高盛等對中國銀行業的投資也是異曲同工之妙,於銀行在計劃體制下幾乎破產的時候入股,在盈利見頂、利率市場化加速前夜退出套現,不到10年,賺超10倍。當然,對於中國經濟體量和潛力而言,保險、銀行仍然難言見頂,但是還能夠期待銀行們快速增長的榮光再現嗎?鋼鐵等產能過剩的夕陽行業無疑是悲催的代表,企業在此行業生存如逆水行舟,縱使你有齊天才華,也只能感歎回天無力。寶鋼無論是技術優勢還是管理層,國内鋼企無出其右,但寶鋼帶給股東的可不是好消息。就像老古話所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不管是職業規劃,還是投資,都應該找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企業,才能搭上成長快車。當然,不排除在一個緩慢增長,甚至是萎縮的行業中也有企業能夠跑出來,如華為所在的電信設備行業,但無疑難度要大得多,概率小得多,你能保證你投資的就是華為嗎?相信思科、愛立信等股東最有體會。
除了内在價值增長放緩甚至倒退,夕陽行業的估值也必然下降,對股價帶來另一方面的殺傷力,趨勢性的估值下降無異於投資的絕症。
夕陽行業不靠譜,過於新興的行業呢?幼年期的行業不排除未來確實有企業會長成巨人,但是越是新興的行業,風險和陷阱也越多,不確定性也最大。微軟、騰訊等的成功是以全世界網絡泡沫破裂為墊腳石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除非你有自信選到這個一將,否則還是等待看清楚之後再出手。目前新能源、信息技術等行業也屬於此列。金風科技、尚德電力的股東應該最有體會。
行業發展階段同國家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中國投資經濟帶來的週期股繁榮在A股歷史上也有漲的驚天動地的時段,但若投資見頂的話,對上一輪牛市的代表企業可不是好消息。美國為代表的消費經濟支撐了大批量大市值的消費企業。當中國經濟處在轉型階段的時候,消費醫藥為代表的未來是不是青春期的行業呢?
2.行業空間夠大嗎?
行業空間決定了一個企業成長天花闆的高度,無論是開發新市場還是搶占老份額,沒有天花闆的企業是不存在的。行業空間過小的限制在偉星股份上體現的非常明顯,紐扣拉鍊行業偉星無疑是一家極具競争優勢的企業,但是無奈市場空間過小,盈利和估值都上不去,就不要期待偉星從30億長到300億了,簡單說就是生意都給你偉星,也支撐不了這麼大的市值。所以對投資而言,行業空間越大越好,特別是大行業、小公司的組合是最值得投資的情形。廣袤的行業空間才能為企業的成長提供沃土。看國家的未來,消費、醫藥無疑就是大行業和小公司的最佳組合,所以A股市場優勢消費醫藥標的估值一直下不來,當你確定一個企業現在市值50億-300億,但成長到1000億-2000億是大概率事件的時候,你還在乎估值是20倍還是 30倍?
3.管理層是否目光遠大,執行力強,可信和勤勉盡責?
再好的行業,企業管理層不行,機會便都給了對手,除非獨家經營,別無二店如茅台。管理層的價值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特別是充分競争性的行業。沒有喬佈斯的蘋果會是什麼樣?沒有任正非的華為會是不可想象的。每一個牛逼企業背後都有一個精神領袖和讓對手膽寒的管理層,盡管需要行業時勢才能造英雄,但是自己是騾子是馬,是在市場風雨中才能檢驗出來的。在目前市場環境中,看企業管理層,除非有特別的優勢可以近距離觀察,否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企業的歷史記錄,企業發展中每一個經驗教訓都可以鑒別管理層的眼光、執行力和誠信度,所以沒有歷史的次新股、新股還是多看看再說。
另外一方面就看激勵機制,一個好的機制能夠帶來管理層和股東利益的一致化,最直接的就是看管理層持股、股權激勵是否到位?盡管不排除有事業心非常強的好人,不計個人利益的為股東創造價值,但畢竟是鳳毛麟角。許多國企證明了,如果管理層都是做和尚的心態,甚至是做老鼠,企業能夠在市場化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嗎?所以,作為小股東,也必須先陰暗一點,小人一點,不要期待馬兒跑得又快又好,還不吃草。企業機制體制能夠讓管理層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是必須的,對投資而言什麼都不要相信,只能相信利益驅動。
4.企業競争優勢代表未來嗎?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成功的競争優勢。林奇把他稱為利基,巴菲特將其稱為護城河,簡單說就是和同行相比最有競争力的幾闆斧,管用又最好無法複制。由於行業、企業的不同,相應競争優勢的體現也應該不同,資源、牌照、技術、品牌、營銷、資金、人才、低成本、地域等等。高新技術企業無疑對研發和技術需要格外看重,資金密集型行業雄厚的資金實力無疑是最大的利基,同質化產品就需要看營銷和低成本能力。
註意,對企業的競争優勢不僅要看當前,更應該看清未來競争優勢在哪裡,畢竟我們投資的是企業的未來。兩桶油、四大行的超強競争優勢直到今天還無人能及,牌照、規模、網點、低資金成本造就了其壟斷地位,某種意義上就是印鈔機。但是稍加深究,他們歷史上的競争優勢還能持續嗎?貨幣不再超發,利率市場化,金融牌照放開後,四大行還能是以前的四大行?如果原油進口權放開,民營資本順利進入石油行業,兩桶油還能是原來的兩桶油?地方煉油廠從兩桶油買進原油,用小產能還能夠生產出比兩桶油成本更低的產品,進而獲得更大的利潤說明了什麼?電力行業也是,魏橋自發電就是對整個電力行業壟斷的嘲諷。如果看清未來大勢,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就不難決定要不要投資他們。修正藥業無疑是靠營銷發家的典型,成長極為快速,但是相信醫藥行業未來的成功者肯定不是修正藥業,也不是斯達舒這類產品。醫藥行業正本清源後還是要靠研發、質量和產品優勢。換一句話說,具有研發、質量和產品優勢的企業將是未來的大概率勝出者。
投資不能僅看當前優勢,更應該看未來競争優勢,只有未來的競争優勢才能決定行業内企業的是提升?還是沒落?投資當然要投會從烏雞變鳳凰的未來優勢企業。
綜上所述,1、2兩點實際上是選行業,行業好不好?3、4兩點實際上就是選企業,企業自己行不行?若回答都是yes,那就恭喜你,一個好的標的就噴薄而出了。定性分析的目標就是選出優勢行業的優勢企業,只有這樣的標的才會跑的更快更穩健。不要期待千裡馬爬坡的時候還能和平地飛馳一樣快,更不要期待一只蝸牛突然間會跑的比馬還快!
定性分析選優勢標的,再定量選擇投資時點,成功就變得簡單而又可以複制了。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說定性更重要,並非否定定量的價值,再好的行業、企業,買的太貴,嚴重影響長期收益率。如青島啤酒從2001年-2011年10年間淨利潤增長 17倍,無疑是非常好的企業,但期間股價僅增長7倍,原因就是兩個時點的估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