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中很少存在簡單的因果關系,其複雜性可以用混沌理論來描述。混沌是一種表觀上混亂無序、而實際上具有深層次規律性的特殊運動形態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投機市場永遠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人類普遍的好奇心理和賭博心理都使人們要在有一定資本後去一窺究竟。投機市場給人的普遍印象是:有的弄潮兒發財致富於頃刻之間,有的則傾家蕩產於彈指一瞬,輸贏之際,巨款轉手。
當代最知名的投機記錄分析家佈賴爾?史迪華曾經對期貨市場的輸贏分佈做過一個分析。他抽取了8746個交易商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75%的投機商是輸家。在這個統計樣本中,輸家有6598個,而贏家僅2148個。輸家的損失總額近1200萬美元,遠遠超過贏家總利潤200萬美元。輸贏的美元比率是6:1!輸贏分佈情況還表明,對大多數投機商來說,輸贏量都不大。84%的贏家每人在9年期間贏數不超過1千美元。史迪華的研究還表明,大投機商並不比小投機商更成功。
看來在這個領域同樣是大部分人在虧錢,少數人在贏錢,而且從統計的角度來看,贏的錢遠比輸的錢少,就是說在財富轉移的過程中,財富的損耗也是非常大。既然大部分人都虧錢,那是不是大部分人用的分析方法有問題?讓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投機市場主流的分析方法: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
基本分析法,又叫基礎分析法,是從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對價格的影響角度來分析價格走勢的方法。從實踐來看,我們運用基本分析方法時經常發現,其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投資者不可能掌握所有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任何有關市場的信息,包括任何内幕信息(難以獲得),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變化,乃至他們的錯覺(難以量化),它們哪個能被遺漏?由於各種因素的消長變化,我們甚至不能忽略任何不起眼的“細節”。而且,市場價格的變動同時也受臨時交易因素的影響,臨時交易因素可以延緩、抵消、加劇供求因素的影響。因為投機需求和投機供給本身就是供求因素的一個方面。
至於技術分析,它有三個基本假定或者前提條件:第一,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第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第三,歷史會重演,這三條構成了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靈魂。但是,我們必須對此相應認識到:“市場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都是錯誤的。”如果以已發生的市場行為來解釋價格變化的原因或作為我們實際操作的依據,那麼,很大的可能性是——追隨錯誤,並導致失敗。這是一種悖論。而且,在追隨趨勢的過程中,往往是在一波大趨勢中被一個相反的小趨勢淹沒。這是第二個悖論。同樣,“歷史會重演”也存在一個相反的命題——“歷史會刷新”。即便歷史無數次重演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只要一次改變就足以“致命”。所以,每當我們面臨“歷史”時,也就是我們面對上述悖論,機械使用技術分析將給我們帶來重大損失。
正由於以上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局限性,從而導致人們對市場是否有内在規律的懷疑。1965年,薩缪爾森得出“在股市上賺錢和在賭場上贏錢的難度相等”的結論,認同隨機漫步理論。
既然主流分析方法都有自身的問題或者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說主流分析方法都不能真正認識投機市場的根本結構,都不能完全發掘投機市場的交易規律,所以大部分人都賠錢這樣一個事實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有兩條路來選擇:1.在原有的主流分析方法上繼續修修補補,使其繼續完善;2.站在新的角度,從一個新的視角去重新發展一套方法去探究市場的根本結構,起探尋交易的真正規律。
“巴西叢林一只蝴蝶偶然扇動翅膀,可能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卷風”,197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發表了題為《蝴蝶效應》的論文,提出了混沌理論。混沌理論是研究如何把複雜的非穩定事件控制到穩定狀態的方法,它徹底粉粹了對“因果決定論可預測度”所存的幻想。
通過了解混沌理論,我們知道沒有人可以真正知道市場在下星期的現在會如何變化。人們都是以自己的信念體系來交易,我們開始閱讀市場本身,不再閱讀其他人對市場的意見。你能夠發現市場的根本結構,並將個人的根本結構與之融合,這便是中國傳統哲學意義上的“和諧”。
1997年3月,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對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狀況倍加稱贊的時候,一只來自美國華爾街的“大蝴蝶”突然振動翅膀,驟然掀起了金融風暴。這場金融風暴讓全世界的人們深刻體會到了,混沌現象在金融界乃至經濟領域的真實存在性和巨大的影響程度。混沌的特點是對初始條件十分敏感,但内在必須具備“風暴動因”(如體制漏洞等),因此,金融大鳄索羅斯扇動一下翅膀,就掀起了這場涉及整個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現在混沌理論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最具潛力的學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