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商主要就是指Prime Brokers。對Prime Broker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
說說對prime brokers的選擇。Prime Brokers,包括其他的一些支持企業裡面是三教九流什麼都有了。由國際大牌企業,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還有故事大王。對他們的appraisal該怎麼做呀?
比方說,有些員工在對prime broker的選擇時特別愛犯的毛病就是建名氣大的用。又什麼“四大”八大的(這些媒體評出來的東西,或者是在行業内以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我指的是除了老闆的所有人,評出的東西,我個人認為都不可偏聽偏信。你比如說,Refco的事,Refco挺大了吧,這不是該出事還是出事。我的策略就是對什麼高氏,摩氏,雷氏,巴氏等大牌子,公司的business intelligence也不能松懈,該盯還得盯,再說還興許盯出什麼business opportunities呢!大不了對他們的權數變一變。)
說到正題,appraisal到底該怎麼做呀?我的答案是用公式(我不樂意說模型,咱本身就沒文化,說什麼文明詞丫!)這個公式你得自己做,買是買不來的。但是也得花點錢買一個prime broker評估的結果。我自己公式算出來的結果和買來的結果作一下比較(包括算法和結果),然後再做決策。
又有人問了,你這個公式變量都有哪些呀?我就簡要說幾個大的變量包括:交易速度,服務質量,價格,交易數量,内部對沖度,市場靈敏度,數據準確性等等。把上面的加和再減去風險的數就有了。算的時候呢,朋友們需要根據自己的不同口味對每項進行加權。風險的變量有哪些呢?這根corporate valuation還有點不同,你總不能因為到人家那裡買這點東西,就due人家的Diligence吧?這個風險主要是從一些public available的東西下手,比如說新聞了,什麼公司註冊信息了等等,等等。這個調查呢還是得用上面提到的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兄弟姐妹。大夥又該說了,你這又什麼business intelligence,又什麼這個那個的,你得花多少錢呀?你這方法有性價比嗎?實際上,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成本與運營並沒有幾個錢(比較而言),但是,當你運營他後,你不但可以感覺到他的效果,甚至,你可以從管理會計的報表上直接看出來你沒白給他們工資。
選了prime broker後,跟別的broker還打交道嗎?呵呵!大夥聽說過狡兔三窟吧。而且,在每個broker裡面放的錢也應該跟上面通過共識算出來的那個數有關。
綜上所述,我們在評估prime broker時一定要客觀,嚴謹。(水都會有偏差,誰都會有個人傾向,怎麼辦?那你就跟你的兄弟們brainstorm吧!)員工有點偏差不要緊,但做老闆的一定要客觀或盡量客觀,不能左了,也不能右了。
(ps.大夥看我的語氣是不是有點看不起什麼四大八大的?呵呵!行,你就說我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吧!)
這時候,有些朋友會問了,那如果我用那些大企業,再跟他們他的過程中跟他們建立了一種企業間的或私人間的友好關系,而這種關系可能將來會用到,也可能用不到,我怎麼可觀的算他們?這就要回到第一條去了,“商業機會”,從宏觀看你開公司這件事。將來你會在什麼時候用到他?怎麼用?得花多少錢?能得到什麼?等等等放到一起在建立一個公式,然後把算出來的數加到前面的數裡(你想出來的東西越多,數字就會越準確)。
這裡多提一句公式。有些人認為一個幹金融弄出來的公式越多,就越professional,這是孩子話!也許不是,就是他只看到了那些幹活的了。通常analyst最愛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大部分有用,但是又少部分就不敢恭維了,因為什麼呢?有些analyst在分析時最愛犯的毛病就是該用數學的也用,不該用的也用,把一個很簡單的事情,用一系數學公式來說,這東西讀起來的“惡”就一個字。那公式到底好用不好用?這要從兩個方面連看:一是看你算法如何,二是看你用得如何。決策者用算學公式的原理是什麼?我想就是要用數把各式各樣的想法(在操作的時候,就是各式各樣的信息)統一起來,不要偏,應為決策者並不是神。數學使人發明的,是供人使用的,如果咱們讓數給用了,我想這比被人雞奸還難受。
咨詢公司現在講就太多了,如果有需要我單獨講講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會在第6章和第8章出現。
9) ; ; ; ; ; ; ; ; ; ; ; 網絡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的選擇。
這個部分首先要自己想想。比如說什麼硬件與軟件的性價比,可靠性,軟件再開發的能力,網絡的壓力,流量,安全等等。然後也參考一下consultant的意見。一般都是general consultant能做這個評估。
10) ; ; ; ; ; ; 風險與靈敏度的策略。
這個問題不想數學也得數學了,準備加一章風險。在行業内,也有給對沖保險的,後面給出一個保險公司名錄。
最後,再跟大夥分享一下先主父對我的教導。在我來英國前,先主父說你要去英國了,你的讀幾本書,然後跟他談談感受。共有三本。亞當.斯密《國富論》,孟德斯鸠《論法的精神》,盧梭《社會契約論》。當時要出國了,心裡也長草了,再說一心的就想著什麼專業課程了,再加上經驗不夠(以前也就是小打小鬧,也談不上經驗)也沒讀出個什麼所以然來。後來談感受的時候,挺大歲數了還挨了一頓臭罵,換回來六個字“抓本質,建系統”。後來來到英國後,越來越發現想在這資本主義混著三本書還真有用(讀這三本書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我就有點倒練九陰真經了。反正到現在我是讀過不下20遍)。“抓本質,建系統”這六個字我還在慢慢體會,博大精深呀!這六個字對運營公司相當有用,有什麼用呢?就是不用象有的同行早6晚10的。
行了,該講的也差不多了。不對的地方很多,大家就批判著看吧!如果實在不行就罵兩句,誰讓我以前也罵過別人的文章呢?(不是在海龜網)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