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簡史

2012-03-05 12:11:36

外匯簡史(一)

人類原始的貿易方式“物物交換”,為了交易的便利而產生了具有比較價值的貨幣。不同貨幣之間進行交換的商務歷史應該是與貨幣產生的同時誕生的。外匯之間像現在這樣的形式進行交易,應該追溯到1880年之前。歐洲經過100年以上的各種各樣的組合變換後,確立了以金、銀為兩個計價基準(被稱之為Bimetallism),伴隨著白銀的生產量增加,使用量減少等因素,逐漸構築成為僅僅使用黃金作為貨幣的金融系統。取代了金、銀同時使用的拉丁貨幣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

十九世紀的德國關稅同盟(Zollverein)於1818年在德國的普魯士創立,將各同盟國不同的硬幣以及度量衡等標準化,以促進各國間的貿易往來。這個聯盟促成了1871年德國的統一,普魯士銀行成為德國銀行,繼續用黃金穩定控制所有的紙幣與硬幣,最終成造就了德國馬克的誕生。

拉丁貨幣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是一八六五年,法國勸說比利時、意大利、瑞士和希臘組成的。拉丁貨幣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將每個國家的金、銀硬幣定為法定貨幣,允許在區内自由交易。聯盟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國家的參加,但由於戰争以及金銀價格的差距增大,終於在1927年宣告結束。

1870年瑞典、丹麥、挪威也仿效拉丁貨幣同盟成立了北歐貨幣同盟(Scandinavian Monetary Union),是用以純金為基礎的貨幣。這個貨幣體系因受戰争的困擾,與1924年瓦解。

美國早期沒有統一貨幣,各州政府自行發行貨幣,最多的時候流通的貨幣超過了一萬種,各種貨幣之間的溢價與折扣問題一直困擾著商業貿易,1863年美國通過了國家貨幣法案,決定由國家銀行印發統一的貨幣,並於1914年成立了聯邦儲備銀行,才真正地確立了今天的美元。

外匯簡史(二)

在1880年,美國與歐洲的主要國家把本國的貨幣價值與黃金的價格固定了下來,形成了黃金本位的聯動制,成為後世的“美元聯動制”、“歐元聯動制”的鼻祖。一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才中止,中止之前一直是國際貨幣系統的基幹系統。

為了發揮本來黃金本位制的優點,進而簽訂帶有一定的柔軟性的國際條約,在1944年美國的新罕佈什爾州的Bureton woods召開了國際會議,簽訂了著名的佈雷頓森林協定,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佈雷頓森林體制中成員國的匯率在1%的範圍之内與美元幾乎固定,美元本身以1盎司=35美元對黃金固定,以黃金儲備為保證的佈雷頓森林體制至此形成。佈雷頓森林協定雖然可以因經濟基本面的因素而變動、調整對美元的匯率,實際上是為對應投機性的資本移動而發生的危機而制定、實施的。

1960年後半到1970年前半之間,美國的貿易收支不斷地惡化,引發了市場對黃金價格(對美元)上漲的投機性觀測,投機資本紛紛掏出了美國。德國政府為了與這種投機性的資本移動相對抗,在1971年5月導入了DEM(德國馬克)的浮動匯率制。

1971年8月,美國政府宣佈廢止了黃金與美元的固定價格制度(即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固定價格制度),歐洲與日本等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對美元停止了幾乎固定的匯率,被迫實施了相對浮動匯率制,這就是外匯史上(世界經濟史上)著名的“尼克松沖擊”。到1971年12月,黃金價格1盎司上升到了38美元,重要工業國試圖在佈雷頓森林體制下來設法修正、調整國際貨幣體系,但最終由於無法防止投機性行動,到1973年初,佈雷頓森林體制下制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完全崩潰了。

外匯簡史(三)

在佈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之後,一些主要工業國還在持續地對外匯匯率進行著規制。英國到1979年廢止了這些規制為止,養老金基金不能有超過1百萬英鎊的資金到國外投資。澳大利亞到1983年廢止了這些規制為止,“盯著美元”的美元聯動制一直在維持著。其他很多國家到現在為止還在實行著某種形式的固定匯率制或變動性聯動制的外匯管理。

與這種動向相區別的是歐洲内部在1970年初開始了對匯率問題進行協調、管理的行動。1971年設立歐洲經濟委員會(EEC)的六國成員國之間開始在2.25%的範圍之内進行管理(被稱之為“歐洲匯率snake”),對美元的匯率在4.45%的範圍内進行管理(被稱之為“隧道内的snake”),並制定了相應的協議。後者的“隧道内的snake”與佈雷頓森林體制崩潰的同時放棄,但“snake”的方法本身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在1970年代一直維持了下來,其間很多國家在“snake”的制度下進進出出,比如英國也是在1973年加入了“snake”,2個月之後就隨即撤出了。“snake”一直堅持到1979年被歐洲貨幣體系(EMS)所取代。

歐洲貨幣體系(EMS)於1978年12月5日歐洲理事會決定創建,1979年3月13日正式成立,其實質是一個固定的可調整的匯率制度。它的運行機制有二個基本要素:一是貨幣藍子——歐洲貨幣單位(ECU);二是格子體系——匯率制度(歐洲貨幣制度(ERM))。歐洲貨幣單位是當時歐共體12個成員國貨幣共同組成的一籃子貨幣,各成員國貨幣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是由他們各自的經濟實力決定的。歐洲貨幣體系的匯率制度以歐洲貨幣單位為中心,讓成員國的貨幣與歐洲貨幣單位挂鈎,然後再通過歐洲貨幣單位使成員國的貨幣確定雙邊固定匯率。這種匯率制度被稱之為格子體系,或平價網。各個參加國的匯率對於經過加權平均的ECU的變動幅度維持在2.25%。在1992年英國與意大利被隊從基金所襲擊,被迫退出了ERM,意大利不久又立即恢複了成員國身份。歐洲匯率機制ERM是在1999年1月1日開始的歐洲統一貨幣的基礎上形成的。歐盟的丹麥、瑞典、英國現在沒有參加歐元圈,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十國也還沒有被認可加入歐元圈。希臘是2001年才滿足了加入歐元的條件,加入了歐元圈。瑞士與挪威因為不是歐盟國家成員,所以還不可能加入歐元圈。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佈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以後,美國銀行的外匯交易在數量上,金額上都增加的非常多。美國企業exposure(因金融的國際化與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擴大,企業借貸、投資、信用、匯率等風險的增大而進行的管理)的對沖開始,1975年會計制度改變(用FASB8對匯率進行時價評價),更加促使這種傾向加速。至此,外匯交易額就開始大踏步地持續地上升了。

外匯簡史(四)

我們在《外匯簡史》(一)、(二)、(三)中曾經提到過,匯率波動由市場決定是從1973年在佈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之後開始的。但即使貨幣在管理制度之下決定匯率的波動的時代下,也並不是政治的力量在完全地支配著匯率的變化。在那時候貨幣管理的制度之下,也是在一定的經濟允許的範圍内由政治來確定貨幣之間的匯率。我們從可以從最安定的、也是期間最長的英鎊對美元的匯率變動的歷史來回顧一下,就最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