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劇大時代在劇中股神葉天對方展博說下這麼一段話:
貪心輸錢贏,輸血不輸錢,人人去輸血,殺人不刮風,下雨去離島,離家喝牛奶,見人領遺產,出獄嫌錢腥,快樂無人格,出家無工錢,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矣!
在劇末,展博破譯之後的文字如是: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投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惜人性貪婪,耗盡心思,巧取豪奪,樂土成煉獄,血雨醒風,殺戮不息。無數人蕩產傾家輸性命,勝者則喪良知人格,餘於股壇數十載,未嘗見一真正贏者,智者應知此乃一處永無贏家之戰場,取勝唯一法“及早離去”。
在中國股市發展了二十餘年以後的今天,再回過頭來看以上的那段話,其中深意很讓人回味,不管是原文還是破譯後的文字,其中對股市和股民的人性的描述都有可以算是十分前衛的描述。
首先來看看原文,看似沒有什麼意義的一些文字。其實好好體會一下,每句話結合上下文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而且可以說是對投資者心理和人性的一種判定。賭徒的心態,也是人的心態包括投資者的心態,似乎都存在著對“錢”這個事物的特殊感情。為了錢,賭徒可以一擲千金,輸的稀裡糊塗之後,卻仍然樂此不疲的人遠遠多於那些知難而退的人們。抱有這樣心態的投資者,看重錢甚於一切,在錢和自己的血之間,甯可去賣血以換錢,再去投資,繼續賭博。其實每個人内心對風險都會有個看法,財富管理者們會喜歡用“風險承受程度”和“風險承受意願”來描繪這兩個看法。很顯然,對於甯可賣血換錢繼續參與遊戲的人們,他們的風險承受意願遠遠大於他們的承受程度。對於那些崇尚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當代中國經濟大家們,他們自然是不屑一顧的。可是站在人道主義和社會平等的基礎上,政府對這類的行為是需要監督和克制的。
接下來的幾句話看上去似乎更淩亂,殺人和刮風,下雨和離島看上去並沒有什麼聯系。但是這也可以是來形容股市的。很多人認為股市是個隨機漫步的市場,事實上,很多學者在對美國股市過去70年的數據分析所顯示的股市回報分佈,基本顯示是正態分佈。我們知道,正態分佈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各事件之間相對獨立,沒有聯系;如此反推,我們似乎也可以說股市或許真的是如是的隨機市場。那麼,很自然的,殺人未必是在風高夜,分手也未必一定是在雨天。股市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和幸運輪是差不多的。
離家喝牛奶和見人領遺產似乎也可以反映出金融行業的一些問題。第一是門面功夫,可是往往其實難副,金融行業處於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行業之一,尤其是當下發展的財富管理行業,究竟多少投資者是了解哪怕是最簡單的金融投資常識的,或者能夠看得懂財務數據的已經相當稀少,更別提還需要將這些信息轉化為對所投資股票的認識了;可是金融行業究竟又為這些投資者提供了足夠的服務嗎?如果金融行業出於自身的利益局限不能提供這些服務的話,國家是否需要建立一些機構對投資者進行一些輔導和提供咨詢服務呢?第二是,金融行業利益為先的原則往往和投資者利益相抵觸。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作為核心得到保護,而金融業只是作為受托機構獲得附著利益,是不僅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範圍内金融監管當局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接下來的三句話,說得可以是三種人或者三種投資的心態:第一種,在股市裡經歷過摸爬滾打,吃一塹長一智的投資者,他們更容易看清楚股市的本質,有可能看重股市作為投資的本意,而不是短線套利的投機行為;第二種,投機人士,只為物喜,追逐利益。這類投資者,往往是投機者的主體,可以說在賭場上那時連賣妻兒女都是可能幹得出來的;第三種人,更註重精神的追求,自然,這些人往往不會涉足股市。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如果社會裡都是這類的人,那麼資源如何整合,發揮更大的效用呢?
可以說,破譯之後的文字所反映的好懂得多,也同樣更為清楚地揭示了股市存在的意義。人們往往善於遺忘,當現在流連於各種咖啡店門前的時候,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當年的咖啡店繁榮的原因則是為了信息交換,是最早的保險經紀人和水手談判保險合約的場所?其實不說股票,好比兩兄弟合股經營一家商店,這本來是很好的一樁合作,大家各出其力,各盡其責,各展所長。可是弟弟發現長久經營不如把股權轉手給他人賺錢更快。於是弟弟將其一份出售給了他人。的確弟弟現在富有了,可是他經營商店那麼久所積累下的經驗再無用武之地了。而他再去經營餐館,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成功的概率可能很小了。當然,股票投資者可以說,我可以依賴經營管理者來管理所投資的企業,不用我自己操心。可是經典的委托代理問題告訴我們,作為投資者,你如何可以信賴一個和你有這利益沖突的人來管理你的資產呢?要知道,最後可以輸的分文沒有的人是你,而不是他!
當股市真的是集資的場所而不是套利的場所的時候,社會財富的分配可以有一定的保障,這就好像西方曾經盛行的DEFINED BENEFIT養老金計劃,你退休之後的生活至少有一定的保障,在這樣的條件下,消費才會得到促進,社會生產才會得到順暢的發展,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良好的股市,其實對社會的繁榮和穩定也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
常年以來,葉天的這些話都在我腦中浮現回味,我想這才是這部電視劇比“丁蟹效應”更值得讓人關註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