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存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有13.2萬億人民幣,卻僅只有10萬億物資。但也不要緊,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來大米小麥也就可以了。
外匯儲備,其實就代表著了物資,代表著了人民幣的購買力。代表著市場上的大米小麥牛羊食鹽。正因為人民幣的背後有物資,有外匯。我們才相信人民幣,才願意拿3000元的工資,才願意擺面攤賣5元一碗的牛肉面,才願意辛辛苦苦一輩子,只為了銀行存款裡的幾位數。
外匯儲備,不是財政部的錢,不是央行的錢,是人民的錢,是人民托管在中央銀行保險庫的一筆財富。中央銀行身受人民的重托,誠惶誠恐尚且都來不及,怎可侵犯人民的利益,將人民的錢拿走,這是背信棄義,監守自盜。
450億美金,相當於3600億元人民幣。或居民存款的3%。每一元錢的人民幣,購買力少了3%,相應貶值到了0.97元。銀行裡十萬元的儲蓄,便自動貶值至97000元。從外匯儲備裡劃帳450億至財政部,相當於往每一個人的頭上抽收取了3000元的《現金稅》。這麼天一樣大的事情,怎麼就沒人說哼了一聲,說劃就劃了呢。這麼天一樣大的事情,每個老百姓,便交了3000元的稅。
中國國有銀行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廠長經理貪污腐敗,毫不吝惜,毫不愛國。而貪官污吏的腐敗揮霍,貪官一個都不抓,一個都不追究責任。銀行虧損漏洞,卻讓十三億人民來買單,問人民每人抽取3000元稅。貪官喝酒,卻要百姓買單,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為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註資,這件事做得了很不漂亮,整件事非常地缺乏透明性,也再讓人質疑政府的信譽和文明度。劃走450億後,人民幣已經永久性地貶值了3%,然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又再是6%。若加上對人民幣信譽的傷害,簡直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中國的央行官員,完全辜負了人民的重托。央行的職責,在於維護發鈔行的信譽,捍衛人民幣的信用度。央行官員的守則,在於誓死捍衛人民群衆生命財產安全,為此不惜付出生命榮譽職位代價。而當人民的財產被劃走,貨幣信譽顔面掃地,央行官員不站出來說半句話。只想著妄想用技術面手段調控物價,簡直都是玩火自焚。
貨幣必須和物資一一對應,一個國家的財富,不可能從印鈔機裡面產生,這是最基本的守則,是不可違背的自然定律。當然從貨幣到物價的傳遞有一個傳導過程。但技術面永不可能取代基本面。調節利率、央行準備金、積極或消極的財政政策、這些都只能微調於一時,延緩於一時,堤防築得越高,洪水也就越強。
中國的貨幣/物資比例(M2/GDP),已經達到了十分可怕的220%。而國際社會一般常規,僅只有在70%。或者說,在目前不變的情況下,物價至少還要再漲三倍,才可以完全消除掉貨幣裡面的泡沫。想當年,居民存款在五萬億的時候,朱老總深切地感歎到,這是一只吃人的猛虎,一經下山,會將市面上的物資全部掃光。而今五年以後,貨幣更翻了幾倍,而市面物資增長有限。颟顸短視,怎麼就不知腳下面的火山呢。
拉美的一些國家,也曾有過大發紙幣,再靠技術面調節的事情。當時一些軍閥官僚以為高枕無憂,技術面可以超越基本面。但結果他們是住在了洪河堤下,一旦頑疾累深,金融系統終有一天無法支持,大量貨幣再也封鎖不住,當第一筆貨幣進去流通系統時,便會引起雪崩,物價飛漲不可收拾,幾倍,幾十倍,貨幣信譽蕩然無存。用技術面調節貨幣泡沫,壓得越久,彈得越大。
還是堅持這樣一個觀點,房價是太低,不是太高,遠遠地太低太低太低。房價上漲,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擠掉的是貨幣系統裡面的泡沫。政府應該有次序地,溫和地,盡快地讓物價上漲。盡量讓貨幣泡沫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在具體地價格體系調整中,可以考慮剝削内貿補貼外貿。盡量地讓房地產,公交,教育,醫療,水電煤等費用上漲。
讓房價上漲五倍,十倍,獨自承擔掉所有的貨幣壓力。把所有的貨幣壓力宣洩口都放在了房價上面。而採取補貼,稅收,技改等方法,讓外銷外貿類部門,成本盡量不上漲,少上漲。剝削國内百姓補貼外貿。
中國仍然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出口貿易高於一切。如果房價不漲,而貨幣壓力流竄到了紡織,電子,機械等出口類部門上面,那可真的是誤國誤民,萬劫不複的了。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