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華爾街的成熟期
經過20年代的股市崩盤、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華爾街從20世紀中期到現在,進入了“華爾街的成熟期”。
在華爾街的成熟過程中,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一個是美林模式對證券經紀業的改革,另一個是證券分析手段的出現。
美林模式的開創者叫美裡爾,他在20年代來到華爾街,起初是華爾街一個並不成功的經紀人,他在一個所有人瘋狂買入的牛市裡保持著相對冷靜的頭腦,一直懷疑股市即將崩盤,他甚至因為自己的這種懷疑而去看心理醫生,而醫生在和他談完之後,卻相信了他的判斷,和他一起抛售了自己的股票。事實證明,美裡爾是正確的。1929年的股災來臨了,華爾街進入了蕭條期,在這段蕭條期,華爾街沒有什麼經紀業務可做,他只好為幾家連鎖店做財務顧問。美裡爾是一個很善於思考的人,他發現連鎖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商業模式,可以借鑒到證券業務中來。在股市回複生氣之後,他回到華爾街,將連鎖店的模式引入到經紀業務中,建立了遍佈全國的網點,使得美林證券一舉成為傲視群雄的“美林帝國”。美林證券的經紀人全部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其宗旨是為大衆提供理財的服務。而此前在人們的心目中,華爾街的經紀人一直是一群用客戶的錢養肥自己的壞蛋。美裡爾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華爾街經紀人的形象,他向美國民衆灌輸了一個專業、誠信的金融行業的概念,將資本市場從一個少數人的遊戲變成了大衆的投資場所,使證券走入了中產階級,走入了千家萬戶。
現代證券分析方法起源於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之前,投資者對證券的内在價值沒有科學的分析方法,股票價格往往和企業的實際價值沒有任何的關系,股市完全是一個投機者坐莊和投機的場所,股票也完全是投機家投機的工具。格雷厄姆提出了許多嶄新的概念,比如現金流、公司運營資本等,這些概念現在已經成為了現代金融學最基本的常識。他也創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分析方法和投資手段,例如強調無形資產和核心技術對公司的重要意義,發明了現金流量折現法的公司估值方法,這些方法今天已經成為全世界所有的基金經理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格雷厄姆使用自己發明的分析方法賺了很多錢,名聲大噪,人們接踵而來,向他學習投資,其中就有後來成為投資大師的巴菲特。格雷厄姆還著書立說,藉此在更廣泛的範圍傳播他的投資理念,他的分析方法和投資理念逐步成為了現代金融分析方法的主流和標準。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經濟繁榮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卻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幫助美國結束了“大蕭條”。二戰期間,美國經濟增長125%,到1945年,美國的失業人口僅為70萬,只有1940年的10%。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整個二戰期間,美國股市一直在上漲,道-瓊斯指數從130點增長到210點。
戰時的軍事工業抑制了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引發了戰後經濟的迅速繁榮。到1960年代,美國股市的規模越來越龐大,任何一個人或是機構都很難再坐莊,因為坐莊的成本太高,於是莊股從美國股市消失了。在這一時期,一個重要的事件是美國共同基金(也就是機構投資者)的起飛。基金起源於英國,早期英國和美國的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最早的開放式基金是美國波士頓的馬薩諸塞金投資信托基金(該基金成立時只有5萬美元的資產,在第一年結束時資產膨脹至39.4萬美元,目前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在1970年代以前,基金的發展非常平淡,此後,基金業開始起飛,進入1990年代,共同基金每年增長25%,很難有一個行業能在這麼長時間内一直保持如此持續的高速增長。到2004年底,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為8.1萬億美元,占全球共同基金規模的半壁江山。
美國共同基金之所以在此時興起,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國在1930年代通過了一系列的證券業法律,奠定了比較嚴格的基金監管的法律框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二戰後經濟平穩高速發展,居民的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帶來了巨大的投資理財需求。
機構投資者的興起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較散戶更加專業,使市場漸趨理性,並對上市公司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監督。機構投資者的出現使得投資成為一種產業,實現了規模效應,相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機構投資者更有能力對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這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市場的有效性。
1970年代以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滞脹”現象,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出現了一輪高科技浪潮,一大批科技含量極高的企業陸續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這些企業包括Apple、Intel等,小型機、個人電腦、半導體工業、網絡、生物技術等高科技行業開始湧現。
在1970年代後的幾十年,在世界範圍内,幾乎所有的高科技產業都是在美國興起的,經濟學家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事實證明,資本市場和科技進步高度有效的結合,營造出一個強大的創新機制,這個機制是美國經濟和科技產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的根本原因。它創造出了“矽谷”這樣的神話;它不斷地發現和推動一輪又一輪的高科技浪潮,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革命性的深刻變化,實現了美國從傳統經濟向新經濟的轉型,並使其在全球範圍内至今仍然保持領先地位。
在高科技產業的帶領下,美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咆哮的九十年代。道-瓊斯工業指數從1990年2000多點起步,持續上漲到2000年的12000點左右,市值上漲接近六倍,而美國資本市場牢牢占據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市值占全球市值的一半以上。雖然九十年代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股市危機,1998年長期資本資產管理公司破產引發的股市危機,以及2000年中期互聯網泡沫引發的股市調整,等等,但總的來說,90年代的美國股市可以說進入了一日千裡的發展時代。
進入新世紀之後,美國的資本市場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危機。“9·11事件”對美國民衆的心理形成了極大的打擊,而安然、世通和安達信醜聞的出現,說明了即使在一個嚴格監管、運作良好的市場上,也會出現監管漏洞,或許這一點對市場投資者信心的打擊更為嚴重。
盡管美國的資本市場在新世紀遭受了這些負面的沖擊,但是其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内生的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例如,在股市危機出現的時候,美聯儲大幅投放貨幣對市場形成支持;美國證監會在安然事件出現後迅速出台了《薩班尼斯-奧克利法案》,加強了監管力度,等等。因此,市場仍然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在進入新的千年之後,美國道-瓊斯指數基本上維持在1萬點左右。
4/5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