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2008  原始點差  不加佣金。
十七年信譽保障
零起付:0.01美元返佣也可以支付到賬。
隨時付:隨時提現,無週期或次數限制。
免費付:不扣任何手續費,全額到賬。
2011-10-20 09:07:03
金在金價前景看淡之下紛紛沽出,以致金價下挫之勢未能扭轉。
加拿大巴烈克金礦計劃大規模鑄造“創世紀金幣”,計劃用一千噸至二千五百噸黃金造此幣。如果計劃落實,將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幣鑄造,因為以往南非克魯格蘭金幣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噸,1986年日本裕仁金幣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噸,1991年明仁金幣用金六十噸。對黃金市場而言,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國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噸,“創世紀金幣”將可完全消化。
1999年7月6日:英倫銀行週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噸黃金,籌集得二億九百八十萬美元,這是英倫銀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賣,也是該行五次拍賣的第一次。自英國公佈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噸黃金儲備的四百十五噸以來,金價已跌逾一成。消息宣佈後金價隨即跌破260美元水平,達
256.4美元,創下20年新低。
黃金不會人間蒸發、磨損的“永恒價值”,為市場留下禍根。因為數千年來存世的黃金估計達十二萬五千噸,其中約三分之一在各國央行的金庫裡,其餘為私人藏金和首飾物。
一邊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計劃估售一千三百噸左右黃金),另一方面金礦主開採數量有增無減。原因有二:第一是黃金單位生產成本下降,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產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礦務公司已發展出“產銅為主產金為副”的生產模式,估計副產的黃金1995年占黃金總產量的9%,2005年將增至17%。黃金隨黃銅而來,意味礦場愈來愈不會把黃金產量與價格挂構。
有人已預估下世紀初金價見150美元,目前金價真的不知伊於胡底了。作為貸幣商品甚至純粹商品,黃金已失去“長期持有”的價值,這是投資者不得不承認和留意的。
經過十幾年的堅持和猶豫,我們的林行止先生對黃金的價值終於絕望了,大江東去矣。
是啊,持續二十年的黃金熊市,誰能料到?怎能不讓人絕望。
在上面一篇又一篇的短評中,林行止旁徵博引、絞盡腦汁企圖給下跌的黃金市場合理化,或者說,找些理由。但正如所有的大熊市,你可能找出上千個理由,結果卻發現沒有一個真正站得住腳的。
黃金一向被認為是抵禦通貸膨脹的利器,八十年代通脹不可謂不烈,但金價一再下跌。林行止究其原因,黃金不能生息,而且還要倉儲費,就是倒貼錢。
可是,為什麼無息且要花費保存費用的藝術品會漲呢?林行止認為它獨一無二。那麼,房地產在八十年代又為什麼會漲得那麼兇呢。因為到了1990年代,藝術品價格表現平平,盡管通縮,房地產為什麼仍是上漲?
我們一般談論市場總會首先想到供需狀況。也就是說,供大於求,價格下跌;求大於供,價格上升。可是我們最終發現,市場的供求竟然與市場價格相互作用。從實際需求看,黃金是供不應求的,每年大約有一千噸的缺口。但各國央行的儲備買賣卻是追漲殺跌,讓黃金市場變得求不應供。
我們在上面已提到央行的“非理性”行為,這確實讓人大跌眼鏡。林行止那篇寫於1999年7月的短評,還大贊英倫銀行向來是很有眼光的呢!不過,它大敗給索羅斯,又在金價底部大肆拍賣黃金,實在難以讓人恭維。
不僅是英國央行,包括美國在内幾乎所有的央行,都遵循伯恩斯坦總結的“黃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性愈大”的規律。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揚,從1982年的375美元漲到1987年股市崩盤後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銀行出售黃金。之後,黃金再次轉勢,到1992年時降到350美元左右,這段期間各央行總共兌清了五百噸黃金。從1992年到1999年,黃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國央行總共出售了三千噸左右黃金,一年約四百噸。
最愚蠢的是,各國央行最後發現敵人就是它們自己。只要中央銀行持有的官金過剩,每次官金出售就會成為頭條新聞,金價就會下跌,出售所得相應減少。
面對如此不負責任又對市場產生舉足輕重影響的參與者,其他黃金市場投機者紛紛走避,這也在情理之中。
有趣的是,下跌的金價可能刺激了它的實際需求。1990年,用於首飾和電子工業的黃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單單用於首飾生產的黃金就比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於人口在此期間只成長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飾消費增加了二十倍。
總而言之,黃金的實際需求遠大於供給,但金價還是持續下跌了。
市場是非理性的,至少我們還沒找到合理的解釋。或許《聖經》中記載的埃及“七年豐年七年災年”,也是黃金市場的一種自然常態,但當年埃及法老王在先知摩西的指導下,順利地度過了奇異的時代。而當代各國的央行卻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
這也是“金本位制”讓人憧憬的原因,早在1875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傑文斯就警告說:“人們對貨幣問題的偏見多得數不清,所以依賴人們的才智去管理是不智的”。
盡管讓黃金成為世界各種貨幣粘合劑的“金本位制”失敗了,不過,人為管理的美元本位能取代得了嗎?在這兒,黃金市場可能再次找到了生機。
美元又衰落了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價跌至251.9美元,創下二十年來低位,在底部橫盤兩年後,於2001年再次發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為414美元,漲幅達60%。
黃金在2001年複生是很有意味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十年中,美國人玩了一把乾坤大挪移,虛擬經濟占據世界的舞台。它的決定性因素是兩個:人力資源和行業標準。而IT經濟的主要原料是矽,一種數之不盡用之不絕的砂子。新經濟的對立面是舊經濟,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石油、農產品、礦產等能源和原材料產業,它們在90年代被貶得低下三四。
遺憾的是,人們並不是僅僅活在虛擬空間中。我們要走動,就需要石油;要吃喝,就需要農產品;要蓋房,就需要鐵、鋁等原材料。隨著2000年科網泡沫完結,人們又開始追捧這些實物經濟,2001年的黃金等貴金屬上漲,只不過是接下來幾年商品大牛市的一個組成部分罷了。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盡管黃金一直在被“非貨幣化”,可是它的貨幣化或準貨幣化功能是否徹底喪失一直是有争議的,尤其是當美元出現頹勢時,黃金又露出其峥嵘面目。
90年代的強勢美元似乎讓人想起了50年代的美元黃金時代。一方面,美國以昂貴的價格輸出標準品牌和新經濟技術,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勞動力和原材料;另一方面,以亞洲為代表的高速成長經濟體系採取出口導向和重商主義,買入美元資產來平衡升值的匯率。而美國發達的金融資本市場,也使得其他發達經濟體系參與其中,這些都造成了大量的美元需求。
強大的美國國力和強美元在2000年達到了頂峰,紐約時代廣場的國債時鐘停止運作,國家錄得了二千三百六十億美元的預算盈餘。但三年後的2003年10月9日中午,國債時鐘上的數字是六萬八千二百億美元,一天後的10月10日,數字已經增加了十六億美元。
5/6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範K·撒普博士指出:交易成本是影響交易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少有交易系統可以創造比它的成本更高的利潤。通過外匯返佣代理開戶,可以大幅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升獲利潛能、改善交易績效。
風險提示:
金融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極高的風險,未必適合所有的投資者,請不要相信任何高額投資收益的誘導而貿然投資! 在您決定投資槓桿類金融產品時,請務必考慮您的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導致的損失有可能超過存入的資金,因此您不應該以不能承受損失的資金來投資!投資風險不僅來自於槓桿交易,也有可能來自於交易商, 請仔細甄選合規的交易商以規避風險!所有投資者的交易帳戶應僅限本人使用,不應交予第三方操作,任何由接受第三方喊單、操盤等服務而導致的風險和虧損應自己承擔,責任自負!
兄弟財經是一間獨立的咨詢服務公司,不隸屬於任何交易商,僅向投資者提供信息咨詢、降低投資成本的咨詢類服務。 兄弟財經不邀約客戶投資任何槓桿類的金融產品,不接觸投資者資金及賬戶信息,不提供交易建議,不提供操盤服務,不推薦交易商, 投資者自行選擇交易商,兄弟財經僅提供信息咨詢,交易商的任何行為均與兄弟財經無關!
投資者在兄弟財經進行任何咨詢行為均代表接受和認可上述聲明!
所有投資者均為自行選擇且直接前往交易商官網進行投資行為(包括提交開戶資料和存取資金),兄弟財經不承擔客戶與交易商之間的交易争議及由交易商問題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任。 如果您不了解槓桿類金融產品市場的風險,請千萬不要參與相關投資交易!
請確保您具備以下條件:專業級的投資知識與能力;可以承受損失的資本(虧損不會導致負債或影響生活)。否則切勿參與槓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