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

2011-06-30 09:00:00

 一、行為金融學理論的產生背景與基本框架

(一)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研究

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理論與金融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體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為以及情緒對人的金融決策、金融產品的價格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也是心理學與金融學結合的研究成果。近年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得出許多有價值的結果,引起金融學界的極大關註。

將人的行為研究與傳統的經濟學研究結合起來,在經濟學界已不是新鮮的事情。我們知道,不少經濟學大師都曾將人的行為放到一個特定的或更廣泛的範圍内進行研究,從而找出影響經濟決策的行為因素,獲得對經濟現象的合理解釋。

凱恩斯(1936)在其經典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用了很大篇幅讨論人們的心理對有效需求的影響。在凱恩斯的邏輯裡,資本主義發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從而生產過剩,爆發危機。為什麼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呢,因為有三大心理規律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與投資。

首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人們新增收入中用於新增消費的比重。此項比重遞減,也就是說,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增加不會比收入增加得-快。人們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為財富存起來。因此,人們越富裕,消費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於人們的消費跟不上收入的增長,就會有一部分產品賣不出去,社會生產無法保持平衡。

其次,資本的邊際效率遞減規律。資本的邊際效率是指新增一個單位的投資所帶來的新增利潤。因為開始投資時,總是投資於資本回報比較高的項目,隨後的投資,其回報率相對降低,以此往下,預期投資的回報率就會下降。並且,投資者的心理很容易對未來產生悲觀情緒,這也會使投資者趨於消極,使資本的邊際效率下降。這樣一來,投資需求不足,影響到宏觀經濟的平衡。

第三,流動性偏好。所謂流動性偏好,是指人們對持有現金愛好。人們心理上偏好現金,是因為三個動機:1、交易動機。為了應付日常開支,人們需要保留部分現金在手上;2、謹慎動機。為了應急,防止意外,人們也會留有部分現金;3、投機動機。即人們為了尋求更大的收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現金,以備隨時可以調用。

按照凱恩斯的分析,這三大心理規律的存在,使宏觀經濟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無法得到平衡,其結果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要解決經濟危機,就需要政府出面對經濟運行進行幹預,增加全社會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規律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

在管理學的研究中,行為研究更為重要。因為管理過程不僅是一個管理物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管理人的過程。上世紀30年代的管理理論主要是從行為的角度進行的研究。這個行為,一方面是自然人的行為,另一方面是非自然人(機構、團體、組織)的行為。

如馬斯洛(AbrananH.Maslow,1943)在其著作《人類動機的理論》中,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行為順序是在滿足了前一個需要以後才會追求後一個需要。

而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在對企業的研究中觀察到,管理者對於人性的觀點是建立在一些假設基礎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據這些假設來塑造他們自己對下屬的行為方式。

總體上講,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研究的區別主要在對以下三大主題的答案不同:

1、從事金融實務的人之所以犯錯誤,是因為他們依賴“拇指規律”嗎?傳統金融理

論的答案是“否”,而行為金融的答案是“是”。傳統的金融理論對人的行為假定是:理性預期(rationalexpectation)、風險回避(riskaversion)。但行為金融理論認為實際工作者使用拇指規律,即經驗的方法來處理數據資料。關於拇指規律的典型例子是:“過去的業績是對未來業績的最好預測指標,所以對投資基金投資要選擇有五年最好業績的基金”。其實,這並不全對。因此,持有這種偏見的實際工作者就會犯錯誤。所以,行為金融讨論的第一個主題就是:經驗驅動的偏差(heuristic-drivenbias)。

 一、行為金融學理論的產生背景與基本框架

(一)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研究

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理論與金融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體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為以及情緒對人的金融決策、金融產品的價格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也是心理學與金融學結合的研究成果。近年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得出許多有價值的結果,引起金融學界的極大關註。

將人的行為研究與傳統的經濟學研究結合起來,在經濟學界已不是新鮮的事情。我們知道,不少經濟學大師都曾將人的行為放到一個特定的或更廣泛的範圍内進行研究,從而找出影響經濟決策的行為因素,獲得對經濟現象的合理解釋。

凱恩斯(1936)在其經典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用了很大篇幅讨論人們的心理對有效需求的影響。在凱恩斯的邏輯裡,資本主義發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從而生產過剩,爆發危機。為什麼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呢,因為有三大心理規律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與投資。

首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人們新增收入中用於新增消費的比重。此項比重遞減,也就是說,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增加不會比收入增加得-快。人們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為財富存起來。因此,人們越富裕,消費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於人們的消費跟不上收入的增長,就會有一部分產品賣不出去,社會生產無法保持平衡。

其次,資本的邊際效率遞減規律。資本的邊際效率是指新增一個單位的投資所帶來的新增利潤。因為開始投資時,總是投資於資本回報比較高的項目,隨後的投資,其回報率相對降低,以此往下,預期投資的回報率就會下降。並且,投資者的心理很容易對未來產生悲觀情緒,這也會使投資者趨於消極,使資本的邊際效率下降。這樣一來,投資需求不足,影響到宏觀經濟的平衡。

第三,流動性偏好。所謂流動性偏好,是指人們對持有現金愛好。人們心理上偏好現金,是因為三個動機:1、交易動機。為了應付日常開支,人們需要保留部分現金在手上;2、謹慎動機。為了應急,防止意外,人們也會留有部分現金;3、投機動機。即人們為了尋求更大的收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現金,以備隨時可以調用。

按照凱恩斯的分析,這三大心理規律的存在,使宏觀經濟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無法得到平衡,其結果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要解決經濟危機,就需要政府出面對經濟運行進行幹預,增加全社會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規律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