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進入“非理性繁榮”階段,固然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概括起來原因主要有兩條:人們對“新經濟”的過分信奉鼓吹以及“傳統智慧”的泛濫。在這些表現的背後反映了一個現實:股票市場被誇大了,誇大的内容包括社會對股票市場的註意,也包括人們賦予股票市場的意義或關於重要程度的認識。事實將一再證明,股票市場不會使所有人致富,也不會解決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羅伯特·希勒認為,為選擇股票而關註商業界的行為是愚蠢的,認為股票價格會一直上漲的觀點更愚蠢。
要準確預測市場,成功進行投資決策,方法創新與獨立精神一樣重要
自羅伯特·希勒預測美國股市泡沫破滅至今的四年時間裡,美國股市發生了重要變化。納斯達克指數從最高的5000餘點下跌至最低的1200餘點附近,股價縮水程度超過七成,同期美國道·瓊斯指數也縮水五成。現在,納指反彈至2000點附近,道指也反彈至10000點之上。關於美國股市未來漲跌的争論也將持續下去,羅伯特·希勒還會不斷地發表關於股市走勢的觀點,並與不同意見者争論,但這些都不再重要了。因為美股如此劇烈地變化已經充分證明羅伯特·希勒判斷市場準確無誤,歷史已經明白無誤地奠定了他作為股市預測大師的地位,其作為行為金融學市場分析理論創始人之一的地位進一步加強。
羅伯特·希勒準確預測市場,提供給投資者的不僅是一次重要的投機或規避風險的機會,而且是一次關於如何理解金融市場本質、如何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的重要學習機會。特別是後一個學習機會,引起了投資者及金融理論家們的普遍重視。在學習羅伯特·希勒如何準確分析金融市場的過程中,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提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他說:“為什麼專門研究股票市場,專門研究金融市場的專家,學了那麼多理論,對他們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說明不少人對市場的看法缺乏獨立性,盲從或羊群心理十分嚴重。說明人們所賴於分析市場的理論是無用的,對於準確分析市場沒有什麼益處。是金融市場太難預測還是其它原因使人作出錯誤的判斷?”
在林毅夫的問題中,影響人們尤其是一些專家學者正確判斷市場的兩個方面因素都是存在的,既有金融市場本身存在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場本身之外的原因,總之,主客因素皆有。但歸根到底,還是主觀方面原因占居主導位置,畢竟是分析者對金融市場認識不夠,學習不夠,思想方法創新不夠。或許正是由於金融市場太複雜,才要求分析者加強學習,認真研究,並註重市場分析方法的創新。事實上,市場充斥著太多的人雲亦雲的觀點與分析者運用大衆化的方法分析市場有關。思想方法上的惰性帶來觀點雷同的現象是不鮮見的。
林毅夫所提的問題包含有強調金融市場分析方法創新方面的重要内容。不僅如此,他的問題強調了作為金融市場分析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精神品質,那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應有的特行獨立的精神。在林毅夫看來,這個精神是最重要的,它能使分析者處於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這種精神很值得人們尊重和學習。
羅伯特·希勒對為什麼很多經濟學家和知名人士在預測股票泡沫的時候沒有準確預測這個問題也頗感興趣,他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解釋了其中的奧秘。他說,經濟學家是在一起的一群人,與一般投資大衆一樣,觀點會互相影響,所以對股市泡沫預測可能出現偏差。從這個方面講,預測不是一個智慧問題。一個人要提出與主流市場背離的觀點是很困難的。
羅伯特·希勒對問題的解釋從另一個方面既反映了金融市場的本質,也反映了投資大衆市場判斷的一個重要現實,那就是他們的認識經常是背離事實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市場本身,即金融市場有意義的信息或決定價格走勢的信息經常以一種不對稱形式存在,只有少數人能掌據那些至關重要的信息。羅伯特·希勒準確預測股市泡沫到來以及其破滅,關鍵在於他以獨特的眼光和方法發現了不對稱的重要信息。
運用行為金融學理論看中國期貨市場
在上述分析中,“非理性繁榮”一直是理解羅伯特·希勒行為金融學理論的關鍵。從所特指的對象即上個世紀末的美國股市狀況看,這個詞代表了市場宏觀上的無效性。其實,不僅如此,市場的無效性還表現在微觀方面。例如,個別股票上也存在無效率特徵。因此,“非理性繁榮”也存在於個別股票甚至某個商品期貨市場上。市場宏觀、微觀上的無效性是如何形成的呢?顯然是投資者過度投機及市場内在的反饋機制形成的。受到人們過度追捧的股票有高估價值的一面,同時也有價值被低估的一面。有證據表明,受最多追捧的股票在第二年的投資回報率比那些受到最少追捧的股票低6?4%。這一重要發現引起了羅伯特·希勒的高度重視。他進一步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市場在微觀上也是存在無效性的,從而使市場微觀上的“非理性繁榮”也具備同樣的理論基礎。因此,行為金融學也適合於市場微觀方面的分析。
以商品期貨為例,由於有保證金制度、雙向交易、投機功能、規避風險功能等方面的優勢,其所表現出的市場無效性可能超出股票市場。正如市場宏觀上的無效性為人們所忽視一樣,市場微觀上的無效性也為一般投資者和理論分析者忽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去年底發生的中航油事件,表面上是由公司決策層決策錯誤及風險防範失當造成的,但其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是對原油期貨市場價格走勢的判斷錯誤。陳久霖及其智囊團以一個均衡觀點認識市場,認為市場價格會在一個區間波動,40美元/桶是均衡區間的上限,不能接受原油價格在區間之外形成上漲趨勢。先不說其區間認識是否符合實際,就其不能接受原油價格上漲本身就足以看到他們在市場分析方法上的落後。不可否認,原油價格上漲令許多消費商難以承受,但市場也不能僅因為此而出現回落,回落到所謂消費商願意接受的水平。事實上,原油價格上漲有政治上的要求,最大的消費商美國通過美元貶值抵消了原油價格的影響。一方面是美國政府容忍了原油價的上漲,另一方面是對沖基金大量介入商品期貨以回避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再加上中國等對原油的大量需求,進一步推高了原油價格水平。而且,這種推高超出了消費需求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已經表現出相當程度的市場無效性,也可以說,原油市場出現了“非理性繁榮”現象。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立即得出原油價格下跌的結論。
因為根據羅伯特·希勒關於“非理性繁榮”的定義,這種現象可以長期存在。與其它種類商品期貨所不同的是,原油,也包括其它工業原料期貨諸如銅期貨在内,其特徵更具宏觀特徵。盡管其僅是單個商品,但它與社會經濟政治有太多的聯系,它的上漲和下跌與經濟發展週期密切聯系在一起,它的所謂“非理性繁榮”維系的時間較其它商品期貨更長。
4/5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