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簡史

2011-10-20 09:07:03

淘金熱

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新大陸的黃金發現使得世界貴金屬的產量一年增加七噸以上,大約是以前的兩倍之多。到了1700年,世界貴金屬的總量是1492年的五倍。之後,葡萄牙人在巴西發現金礦,十八世紀黃金產量又再增長一倍。

到了1859年,隨著美國加州、澳洲、俄羅斯、西伯利亞源源不斷地開採,世界黃金產量一年便高達二百七十五噸,是十八世紀平均年產量的十倍以上。這意味著,當時十年的黃金產量就比得上從哥倫佈到1848年這三百五十六年間的黃金產量。

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美國克朗代克河、科羅拉多和南非陸續又有金礦在開採。1908年,世界黃金的產量是1848年的一百倍以上,是1888年的四點五倍。到了1908年,各種形態(貨幣的、儲備的、裝飾的)黃金總量可以熔成每邊十米的大金塊,而1500年才每邊二米(它可是此前三千年文明的積累)。

十九世紀淘金熱中首發上場的卻是俄羅斯金礦,烏拉山的金礦1823年的年產量還不到二噸,到1830年則增長到五噸以上。其後,西伯利亞也發現了大量黃金,1842年已年產十一噸,到了1847年,俄羅斯的黃金產量占了全世界的60%以上。1914年,俄羅斯的黃金年產量達六十噸。

俄羅斯黃金之所以不有名,可能是它的發現是靠非常有組織地使用奴工。而在美國加州等地就是另一幅景象了。1848年加州發現黃金,到了1853年,已有十萬人湧進加州,其中包括二萬五千名法國人和二萬名華人,年產量不久就達到九十五噸。

黃金的魔法無邊。澳洲原是個英國流放罪犯之地,由於在1851年發現了黃金,竟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人搶著買船票赴澳洲,後者從此變成“黃金海岸”。

南非在1886年發現黃金,但當地的金礦比較特別。第一,南非的黃金多半深埋在地底一英裡,平均只有一英尺厚的礦脈中;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南非的礦石質量很低,一噸的礦石只含不到一盎司的純金,而且將純金與礦石分離的工作非常困難。也正是第二點,南非金礦公司股票一度崩盤,有些甚至跌了95%,這多少與前幾年沒找到盈利模式的網絡股有點相似。

最後,由於氰化法的採用,使得南非黃金年產量從1886年的不到一噸增長到1889年的十四噸。又過了十年後,年產量已達一百二十噸。

金本位:追憶逝水年華

雖然英國在1821年最終決定採取金本位制度,但讓其他國家也隨之確立金本位,還是靠上述的世界黃金產量的劇增。因為那些採用金銀複本位或銀本位的國家,可以大膽地抛棄銀,而不愁無法兌現黃金。到了1876年,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除了中國和印度仍採用銀本位制外,像法國、德國、美國等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金本位制。順便一提,盡管黃金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迷人,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銀還是主要的金錢形式。只是以後,銀的兩個劣勢開始變得明顯:一是銀缺乏金的魅力,銀比較快生鏽變色,銀從沒有像金那般引起衆人極度強烈的欲望;二是銀的體積比金大得多,因此金的運輸費用比銀少得多。

金本位制度是以一定量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制度,它有三個特點: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入輸出。在國際金本位制度下,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的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充分發揮了世界貨幣的職能。當然,在國際金本位時期,不僅在國内市場上,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大部分支付也不是通過貴金屬進行的,還要借助於各種貨幣形式。當代諾貝爾獎獲得者蒙代爾的“貨幣不過是一定量黃金的名稱”,很好地概括了金本位制度的特徵。

從美國内戰結束到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這五十年中,金本位制度如日中天,取得了類似宗教的地位。因為它把自古以來人類對這種閃耀金屬的原始信賴,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那段時期黃金充分配合工業和金融發展需求的高度複雜動態,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

金本位對當時第一金融帝國英國最為有利,像今天的美元一樣,英鎊是人們最先選擇的貨幣。由於黃金儲備是不產生收益的,英格蘭銀行以其最佳信譽降低黃金儲備標準。1913年,該銀行持有黃金有一億六千五百萬美元,而法蘭西銀行是六億七千八百萬美元,美國財政部則需要十三億美元。

在這個金本位最美好的時代,還是出現過幾次大的金融危機。1890年,英國最有名望的霸菱財團投機阿根廷失敗,面臨破產,急需四百萬英鎊,而英格蘭銀行基金儲備不到一千一百英鎊。幸好,當時的俄國、法國央行和金融大財團羅特希爾德家族與英格蘭銀行通力合作,擺平了危機。以後歐洲的幾次危機也是靠各國相互支援共度難關。

但是,當時的美國就沒那麼幸福了,在歐洲人的眼裡,美國和阿根廷沒什麼區別,也只是一個新興市場罷了。所以,當1895年美國黃金儲備跌到900萬金幣時,只有靠美國人自救了。救星是美國的大金融家皮爾龐特·摩根,他闖入總統辦公室,對著焦躁不安的克利夫蘭總統等一班頭頭腦腦說:“今天將有一張1000萬美元的匯票要求承兌,不到下午3點,一切就完了”。然後,摩根提出自己的銀行和倫敦的羅特希爾特家族籌集350萬盎司的黃金,作為交換條件,美國財政部發行價值6500萬美元的30年期的黃金債券。最後,市場恢複信心。

原因還是結果

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一次大戰爆發,確實是金本位制運作得最美妙的日子,歐洲政治經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這多少拜金本位所賜?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金本位功莫大焉,正如一百年後將新經濟與華爾街的匹配無間歸之於格林斯潘的妙手一般。可是從事後來看,國際金本位制的成功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當時英國的一位政治家迪斯雷利倒是看出了這一點,他說:“把英國的商業優勢與繁榮歸功於我們英國採行金本位制,世界上再沒也

沒有比這更虛妄了。英國的金本位制不是英國商業繁榮的原因,而是結果”。

一次大戰後,歐洲滿目瘡痍,人們以為只有金本位制才能走上複生之路。英國在1925年又恢複了一度停止的金本位制度,可是美國的1929年大崩潰引發的全球經濟蕭條很快讓英國在1931年結束了金本位。一年後,在四十七個採用金本位制的國家當中,只有美國、法國、瑞士、荷蘭以及比利時仍採用金本位制。六年後,已沒有一個國家允許人民將貨幣或存款兌換成黃金。羅斯福1933年上台後,為了緩和黃金大量外流的危機,宣佈人民持有金幣不再合法,必須全數上交銀行,並用行政命令把金價釘牢在1盎司35美元上。這個價格維持了三十七年。

對金本位一向不以為然的凱恩斯在1930年極富遠見地指出:

“黃金今後再也不會從一個人的手中轉到另一個人的手中,人們那渴望觸摸黃金的手已經被奪走了觸摸它的機會。這很讨人喜愛的家庭守護神以前居住在錢包、長襪、罐盒裡,如今在各個國家都被一個大金像給吞並了,它住在地下,人們看不到。黃金現在是看不見了——它又回到地下。但是,當我們再也看不到那穿著金黃華服的神在塵世上行走時,我們便開始將它理性化,就在不久之前,我們對它什麼感覺也沒有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