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即使一個籃子裡的雞蛋打碎了,另外籃子裡的雞蛋仍然完好無損。但巴菲特曾說,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你小心地看好它。
哪種說法是對的呢?
專註與誘惑
常常有朋友感歎,自己持有的股買入後一直不漲,備選沒買或是其他人推薦過的票卻漲了。而當他抛掉手中沒漲的票換股後,往往之前的票卻又開始上漲。碰到這種事,可能讓一些人心理失衡,甚至演變成高吸低抛花錢找罪受。
有些朋友意志堅定,越是不漲甚至是下跌,他越是會堅持,甚至於不斷加倉,包括追加現金投入或是賣出盈利的股票換入,慢慢地所有資金會押註在一二只股票上。如果他分析沒有錯或是股票終於見底反彈,那他會扭虧為盈甚至大賺一把,若是他分析錯誤或是碰到黑天鵝,則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另一類人則體現出很好的包容性,既然自己看好的票多,其他人推薦的票覺得也好,那幹脆全買了,把組合内的標的量擴大。東方不亮西方會亮,每天都有票在漲,甚至是大漲,這樣做似乎會舒坦很多。但最終他會發現,持有的票有漲有跌,相互抵銷後收益率並不是太理想。
而有那麼一種人,股票輪換的節奏很好,買入就漲,漲了後止盈換股,換入新股後又漲,幾年下來,收益率高得驚人,這讓人羨慕不已。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有20只備選股,經過你的分析,認為都很有可能在3年内漲1倍,但具體什麼時候漲你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這20只股的啟動時間有先有後。
方案一、全買,每只買5%,拿三年不動,那麼收益率就是100%;
方案二、只買一部分,比如5只,5只裡有一部分買後即漲,漲到目標後馬上賣出換成沒漲或漲幅小的,那麼總收益率會超過100%。萬一手中的5只一直不漲,其它15只已經先漲了,那就持有三年,收益率還是100%。
所以,理論上集中持股比分散持股收益率要高。但這裡有一個大前提,你必須能確定那些備選股都能在三年内漲一倍。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提高投資收益率的條件是:一、加深個股研究,提高確定性;二、擴大備選股池,保證在一個機會過去後能抓下一個機會。但悖論是:一和二是矛盾的,因為你要提高個股的確定性,你就必須專註;你如果擴大備選股池,你就沒法提高個股的確定性。當然,在這個悖論之外,我們有一些完善補救的措施,比如首先自己要勤奮,多投入時間研究;比如可以註意方法和技巧,包括借用電腦軟件,提高研究的效率;比如可以結識高手朋友,共享一些信息,節省時間擴大備選股池。
氣宗與劍宗
在基本面分析陣容中,有兩種比較典型的人,按筆者的歸類是:強於投資體系為氣宗,擅於精選個股為劍宗。
氣宗註重回撤問題,著力於資金管理、倉位控制、組合配置,長期回報穩健。但對他們來說,由於投資體系遠重要於個股,往往為了體系能容錯而持股較多,對個股的研究也會因為精力分散而相對較弱,所以收益率不是很高。
劍宗講求專準狠,他們苛求於個股的研究深度,比如研究了解達不到整個市場前3名就不能買入,這種深度一般已經不可能碰到個股的黑天鵝,所以往往能介入準確並且會重倉押註,這可能導致一段時間内的收益率相當驚人。但也可能因為各種市場因素的影響而讓一段時間内的股價不漲甚至下跌,給人以相當大的心理壓力。若他是一位基金管理者,那麼系統風險來臨導致的賬戶回撤,還可能誘發基金投資人的贖回行動並加劇收益率的波動。
氣宗和劍宗哪種好呢?或者有沒有可能既防範黑天鵝風險,保證帳戶穩健增值,又能盡量提高收益率水平,選擇出最優的方案呢?據說,華山派内部争鬥了幾百年都沒有一個定論。
抽樣統計與投資組合
筆者的思路是用統計學,計算出持有多少只股票做一個組合最好。這個好,是既要能盡量代表整個股市,將組合的風險降到最低,又要能確保選的個股有質地,以提高組合的收益率。
大家知道格雷厄姆是數學專業的,他最先的工作是搞統計。有一個統計公式,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到股票:抽樣單位數(即組合内股票只數)={概率度T^2*判斷準確率*(1-判斷準確率)}/誤差率^2。抽取樣本的概率度T,可以用正態分佈公式倒推出來。比如當概率保證為99.73%時,概率度T=3,但是,要有99.73%的概率保證,那最終計算出的樣本數目會很大。若只取八九成的抽樣概率保證,對自己抽取的股票有8成的勝算,同時允許20%的判斷誤差,也就是勝算允許上下限浮動到60%-100%(這個區間通過認真研究應該做得到)。8成的概率保證,對應的T值為1.28,9成對應1.67。
上述公式結果分別為:1.28^2*0.8*(1-0.8)/0.2^2=6.56; 1.67^2*0.8*0.2/0.2^2=11.16。所以,組合應該是7-11只股票,既能防止黑天鵝,又能盡量提高收益率(比如像巴菲特早年的目標是每年跑贏標普10個百分點以上)。如果認為自己選股能力很強,資金也不多,可以減少到5只左右,但盡量以不低於3只為宜。
人多勢衆的基金公司要保證抽樣概率,T值可能會選3,結果就是36只股票。如果只要95%的保證度,T值為1.96,那麼只要16只就夠了。
如果把統計對象的全體都抽取的話,概率保證就是100%了,也就是說,組合的風險完全消除,只有大市的系統風險。但是,如果把A股2500只票都選的話,是不可能有超額收益的,因為2500只樣本就是大盤。
凱利公式與倉位配置
以上組合數量的分析,是假設組合内各個股平均持倉,接下來我們可以再思考一下凱利公式在單只股票倉位配置上的應用問題。
凱利公式:(賠率*贏的概率-輸的概率)/賠率=倉位;我們把公式變化一下:倉位=贏的概率-輸的概率/賠率。賠率=預期的上漲幅度/可能的下跌幅度如果我們預計上漲的幅度(業績增長或估值上修)不小於下跌的幅度(下跌幅度的最大值是100%),則賠率大於1。那麼只要有一半以上贏的概率,我們就可以投資買入。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
例一:香港長期存在大量的末日輪(到期時間很短的權證,比如一個月),由於溢價比率很高,其到期行權的概率很低,即絕大多數時候會變成廢紙。末日輪的交易底價一般是0.01港幣,一旦正股大幅波動導致它可能行權,那它往往可以很輕松的翻倍甚至翻幾倍。由於末日輪下跌的幅度最多也就是100%,所以賠率值會遠大過1,回報看起來很誘人。但是,因為能發輪的都是市值以百億計的大盤股,大盤股在一個月内大幅上漲(比如三五成以上)的概率非常小,估計100只有權證的大盤股,單月能漲三五成的票肯定不超過10只,即贏的概率一般難超過10%,而輸的概率會超過90%,所以若要下註建倉,至少得有9倍以上的預期漲幅,那樣公式才會變成正數。很多初入港股的朋友受不了一個月甚至一天漲幾倍的誘惑,會去投機買入這種末日輪,結果肯定是輸多贏少的。
例二:芒格說投資應該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所謂的好公司即是長期能保持穩健增長的白馬股,雖然買入時估值不便宜,但持有時間長了後,業績的增長會使得估值下降,所以長期來看(比如3年或10年)好公司的上漲空間會遠大過下跌空間,即賠率會大於1,那麼基本上只要有50%以上的概率(甚至小一點)就可以買入,而把握越大倉位就可以越重。
如果預計上漲幅度小於下跌幅度,則賠率小於1,那麼公式的後半部分輸的概率/賠率可能等於或超過前半部分贏的概率,凱利公式的結果趨於0或變成負數,即不宜投資下註。
也舉兩個例子:
例一:博彩業裡比較常見的賭大小,或者如玩百家樂,輸贏概率都是50%,由於賭場要抽水,假設每註抽10%,贏的時候除退還本金外另外給90%的獎勵,輸了就沒收本金,那麼賠率就是0.9,公式的結果是負數。所以我們不能去賭博,時間長了一定輸光。
例二:巴菲特現在常諷刺撿煙蒂的行為,認為不該看估值較低就去買差公司。所謂的差公司,意思就是未來很多年它的業績都難以增長,由於行業不景氣或管理不善,它會慢慢萎縮甚至轉為持續虧損破產倒閉。所以長期來看,它上漲的幅度會明顯小於下跌的幅度,賠率會小於1,比如0.5或更小。那麼,哪怕你非常確定它目前的估值很低,比如80%以上的確定性,公式的值也是可能變成負數的,或者正值很小,即不宜重倉買入或不能買入。上文的公式,我們在取值時都會提到持股的期限。如果僅以3個月或3天為期,由於股價短期受市場影響的因素非常多而與基本面可能沒有關系,做為基本面投資分析者,贏的概率幾乎和丢硬幣差不多,即只有50%,而上漲幅度和下跌幅度也無法預計,賠率可能大於1或小於1,多數在1左右,所以公式的值約等於0,即不能炒短線。
那個股的倉位以多少為限較好?由於公式的前半部分即贏的概率不可能達到100%,哪怕是所謂的無風險套利也是可能出意外情況的,而公式的後半部分最小值也會大於0,所以肯定不宜滿倉一只股票。
對於那種意志非常堅定的朋友,可以抱著股票3年以上不動,如果他對股票很確定,比如80%的把握,那他可以將個股倉位提到50%-80%;如果只有7成把握,那麼個股倉位最好不要超過50%。想想過去三年堅定地持有銀行股、保險股和白酒股的人,收益如何就理解了。
筆者相信絕大部分人的持股時間在一年以内,或者說年換手率超過1次,由於股價在中短期内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勝算能有6成就不錯了,而持股一年預期漲幅超5成,下跌不超過3成應該說是比較理想的結果,那麼個股的持倉最好不要高於40%,而倒過來就是組合内的持股量最好不要少於3只。
所以,若想重倉集中持股以提高收益率,一要加深個股研究以提高確定性;二要盡量找下跌空間有限但上漲空間較大的標的;三要中長期持股;四要不斷學習擴大能力圈以增加備選股票。該做加法還是減法,需要專註還是擁抱誘惑,想學劍宗還是氣宗,筆者認為它其實是一個如何取舍平衡的問題,既要結合每個投資者自身的性格能力做出定位,也可以做一些具體的量化分析。
所以,投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