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波動與我們的利益,有著異常密切的關系。因此也是人類秉性最直接的表現之處,所以市場的運動也同樣有規律可循,這些規律早已被前人總結歸納,只要認真觀察,客觀分析,我們就可以站在前人肩上,輕松地將隐藏在規律背後的本質加以揭示。
股市波動本身就是上升趨勢和下跌趨勢相互連接,形成完整的循環週期。不論任何時候,不論任何市場,市場上永遠是從底部-初升期-整理-末升階段-頂部-初跌階段-下跌過程中的整理-末跌階段-底部。他們週而複始,循序漸進,直到市場的消亡,否則永不改變。因此只要我們通過它們的特徵了解了它們的形成原因,就可以借此了解市場的本質,這樣就很容易找到正確的投資機會,然後獲取豐厚的利潤。我們作為市場中的弱勢群體,想要在市場中獲利談何容易,唯一能夠盈利的辦法就是在一輪上升行情以前買進即將拉升的股票當中。
四 作思維的誤區
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講,幾乎每個人在運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某種不良交易習慣,但是細細歸納又很有共同之處,以下這些是大多數投資人在證券交易中最常見的錯誤,也是他們失敗的主因,我們必須從中吸取經驗,以此提高我們的交易水平,並以此了解大多數投資人的交易習慣。
一、心態重於一切
在證券市場上,讨論最多的,不是股市分析方法,而是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很多投資者都認為,做好股票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仿佛一旦有一個好心態,成功就會接踵而至不費吹灰之力。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個好的心態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確實是不容易的事。因為人的心理變化多少因自身利益和環境的影響起伏。就像一根木闆平鋪在地上,每一個健康的人都可以異常輕松地從上面走過去,但是如果將它放在兩棟摩天大廈的中間,敢試而且能夠走過去的又有幾人?股票的道理同樣如此,平時引經據典盡管十分輕松,但是真正當股價的波動與我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的時候,又有幾人可以平心靜氣?
盡管如此,獲利真正的基礎是對於證券市場的了解,換言之,就是對股票波動根源的了解,而不是心態。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有可能因為偶爾心態不好,無法打出一百環的好成績。但是一個不懂射擊的人也絕不可能因他的心態極佳就打出好的成績。脫離作知識,空談心態,就像一個人坐在隨時即將倒塌的大樓下證明自己是多麼勇敢一樣,是無知的表現。
一個投資人通過不斷地學習,隨著對證券市場的了解越來越多,心態自然會變得平靜下來,不會隨著股價的波動而起伏,這就是藝高人膽大的意義。
二、驕傲自大
很多投資人在作股票的過程中,稍有盈餘即開始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做股票的天才,逐漸產生驕傲的情緒。這是十分危險的,只要你的投資生涯開始,不論任何時候,你永遠都是在和極限挑戰,你的資金永遠都是一個百分之一百,而不是一萬或一百萬,一千萬。因為不論過去你的業績是如何出色---將十萬元增值到一千萬,還是從一千萬虧損到五百萬。也不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你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這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行業。
投機行業的困難不是在於一兩次的盈利有多麼艱難,而是在於如何保住資本的前提下穩步前進。你從一百萬虧損50%就變成了五十萬,但是你要將五十萬增值到一百萬,卻要盈利100%才行,而不再是先前的50%。當你好容易抓住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獲取了50%的利潤之後,只要虧損30%就又回到了從前的水平。每一次的成功都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是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公平的事實,但是只要你選擇這一行業,你就要無條件的接受這種不平等。所以不論任何時候,你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任何的驕傲自大,都會造成你的疏忽大意,最後轉化成為巨額虧損。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驕傲自大的情緒。
我們絕大多數人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每當你驕傲時,適當的失敗會給你教訓,使你不得不謹慎小心地面對現實,比較容易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分量,但是有的時候,市場的情況十分符合我們的設想,我們就會置身於無往而不利的狀態下,接連的成功給我們帶來的利潤和榮譽感,常常會使我們失去自我的約束,誤以為自己已經得到成功的鑰匙。狂妄和自大,會使我們逐步的擴大自己承擔的風險範圍,以便贏得更大的成功,並最後作出無可挽回的決策。這種例子不僅是在金融行業存在,還存在於任何商業行為中。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能清醒地面對自己,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能力。
天有不測風雲,只有出身的牛犢才不怕虎,飽經風霜的獵人,永遠都明白風險就在身邊,稍有大意就會有滅頂之災,所以他們行事總是慎之又慎。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在不停犯著錯誤,沒有人是永遠正確的,成功者在小事上也許會犯錯。但是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小心謹慎。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這種清醒的認識,所以當他們犯錯誤時他們總是有迅速糾正的能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驕傲卻會像麻醉品一樣使你麻痹大意,當你真正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時,就不敢驕傲自大了。
三、大資金的管理
很多的投資者與基金經理人都有一種相似的觀點,基金或大資金管理者的成功,就是“優於市場的平均水平”。就是說在某一時期,只要市場的平均水平下跌了30%,而某一基金的管理者在同期僅虧損20%;或者在某一時期,當市場的平均水平上漲了30%,而這位基金經理在同一時間獲得了40%以上的盈利,就是成功的基金經理人。從這一點來看,他們要求只是要做到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就是成功。但我認為,這只能理解成為是他們為自己不理想的業績尋找借口,或者是為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留下退路。
比如說在1990年1月,日經指數為39000點,而到了2000年1月,日經指數僅為為19000點。就是說在這十年中,日經指數下跌了51%,如果按照他們的觀點,一個日本本土的基金在這一時期虧損了30%以下,那麼這個基金就是成功的基金了。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可他們卻在這十年間成功地虧損了30%。我不知道應該怎樣理解這樣的成功。成功的意義首先在保證本金安全性的基礎上,長久持續穩定的獲利。不論市場的情況怎樣,資金的管理者必須有責任保證資金的安全性,然後再穩定地得到回報,而不是依靠整個市場給你的回報。不要以任何的借口來隐藏你虧損的真正原因,這是成功的最大障礙,也是失敗的開始。
2/5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