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對稱週期:
1、1996年12月25日855點——1998年3月23日1178點(287交日)——1999年5月17日1047點(287交易日)。
2、1998年3月23日81178點——1999年12月27日1341點(436交日)——2001年10月22日1514點(434交易日)。
3、1999年5月17日1047點——1999年12月27日1341點(155交日)——2000年8月22日2114點(156交易日)——2001年4月20日2179點(156交易日,深成指此時見頂)。
C、對稱與螺旋週期交叉:
1、2001年6月14日2245點——2002年1月29日1339點(156交易日)。
2、2000年8月22日2114點——2001年1月8日2131點(94交易日)——2001年6月7日(次頂)2242點(94點交易日)——2001年10月22日1514點(93交易日,由23日變盤為94個交易日)。
3、2000年11月24日2125點——2001年2179點(94交易日,深成指此睦見頂)。
以上C項所走週期(94個交易日)奇妙絕倫!也就是2001年見2245點大頂之前,有三個重要頂點分別經94個交易日後各對應一個頂點。前三個頂分別為2114點、2125點、2131點。2114頂點至2131頂點(94個交易日);2125頂點至2179頂點(94個交易日,深成指此時見頂);2131頂點至2242次頂(94個交易日,6月7日);最後一晚,再由6月7日次高點2242點經94個交易日又落在大盤見底所彈1514點的次日(10月23日)。
7、空間幅度,亦有令人稱奇之處
記者:通過舉例,可以看出時間週期確實十分奇妙,那麼空間幅度又如何去領會呢?
漢邦:對於空間點位,如前面開頭提到的,A行情由95點升至1558點(升幅為1558點-95點=1463點,二分位為1463/2=731點)。
B行情第一大段(1996年)由512點升到1258頂點(慢牛行情)其高度為1258點-512點=746點,切記746點。
B第二大波段(1997年)由855點升至1510頂點(快牛行情),其升幅為1510點-855點=655點,莫忘655點。
B行情見大頂1510點告終,其後下跌至最低點1025點(1997年),強記1025點!1998年的行情為調整市,也可稱為B行情和C行情的過渡,空間銜接起點為1025點,而非1047點。
C行情突破B行情頂1510點,升至1756點,是由1999年“5·”1047點展開突破的,突破高度(升幅)為1756點-1025點=731(A行情升幅1463點的二分位)。最後升幅達標對稱點為2001年6月14日2245頂點。
C行情根據其波段性質及特點,可劃分為快牛行情和慢牛行情兩大波段。第一大波段快牛行情為1047點至1771點,其中由兩波段組成,第一波段由1047點——1756點,第二波段由1341點——1771點。C行情第二大波段慢牛行情(1583點——2245點)分三段組成,第一波段為1583點——2114點,第二波段為1874點——2113點,第三波段為1893點——2245點。
分析推斷得:C第一大波段行情1047點——1771點,應理解為C以B結束後的最低點1025點為底線,時間週期於1999年“5·19”1047點展開突破行事。因此之故,其第一大波段(快牛)升幅應計算得:1771點-1025點=746點,於B行情第一大波段升幅1258點-512點=746點相對稱。
C行情第二大波段(慢牛)1583點——2245點,升幅應以快牛行情見頂1771點,次日出現低點1583點為底線而展開。因此C行情第二大波段(慢牛)升幅為2245點——1583點=662點。
B行情第二大波段升幅為1510點——815點=655點
至此,C行情時至空達,與B行情時空對稱產生共振效應而告結。
記者:總結B行情和C行情的空間上升幅,應該是C行情快牛=B行情慢牛,C行情慢牛=B行情快牛。
漢邦:是的,同時你看:
1、C行情用33個交易日突破後見高點1756點(成功突破史前所有頂點),便告回落,未到B第一大波段對稱高度746點,即1025點+746點=1771點,便告第一段結束。隨後跌至1471點,由1471點反彈至1695點,再由1695點直下,跌至1341點。
C行情(1999年)1047點、1756點、1471點、1695點、1341點均受制於各自時間週期及空間點位而成,此處不詳細剖析。
C行情由“5·19”1047點井噴式升於1756點(升幅為1756點——1025點=731點),炒作主線為科技網絡股、電信股,但因受制於時空條件而未走完。隨後再由1999年1341點再起一波,急升爆漲,至對稱升幅點位1771頂點(1025點+746點=1771點)方結束,其炒作風、方式為1999年“5·19”再現,急風暴雨式飙升同“5·19”行情如出一轍,炒作主線仍為科技網絡股,比“5·19”行情有過之而無不及,僅用了27個交易日,也乃“5·19”行情科技網絡最後的瘋狂。
1771點(2000年2月17日)於B行情第一大波段升幅746點即1258點成空間升幅對稱.C行情快牛第一波段升幅為1771點-1341點=430點。
故判斷結論:以B行情結束低點1025點為底線,C行情空間上1771點才實為“5·19”行情科技網絡股的大頂,與B行情第一大波段(1258點512點=746點),漲幅對稱相等(1771點-1025=746點)。
2.C行情於B行情第一空間升幅對稱點位1771點實現後,便展開大震蕩式調整,次日便跌至最低點1583點,經21個交易日最後由低點1596點(3月16日)再續C行情。以1596點為起點的慢牛盤升行情就此展開,起點為1341點。其妙作風格、方式、主線與前期“5·19”迥然有別,恍如隔世,一瘋牛一慢牛。其走勢一波三折,進三退一,可謂慢牛行情漫漫長!最後行至2001年6月14日,大空間大週期制衡不約而至,到2001年6月14日2245點升幅達標對稱。空間點位對稱於B行情第二大波655點。1997年,1510點-855點=655點,以慢牛行情最低點1583點+655點=2238點,而2001年6月14日2245頂點(升幅為2245點-1583點=662點),662點-655點=7點。C行情慢牛漲幅662點比B行情快牛(1997年)漲幅655點多出7個點,在下跌調整時將補回。
2245點為C行情極至之空間點位,大頂也!物極必反。先狂跌731點(2245點-1514點=731點),回抽C行情快牛第一波漲幅(1756點-1025點=731點)。然後由1514點(2001年10月22日)反彈至1776點見頂(2001年1月29日),1776點跌至1339點應是回抽C行情快牛第二波幅(1776點-1339點=437點),而1771點-1314點=430點,437點-430點=7點(補回2245點多漲的7點,多漲多跌)。
記者:能否略舉空間對稱點位,以利讀者領會?
漢邦:可以,空間對稱點位,也即空間升幅制約。如:
一、1250點左右
1、1770高點(2000年2月17日)-512低點(1996年1月19日)=1258點。
2、2114高點(2000年8月22日)-855低點(1996年12月25日)=1259點。
二、1084點
1、1569低點(2000年3月16日)-512低點(1996年1月19日)=108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