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份,我應橋訊財經Bridge及建設銀行之邀,赴四川成都演講,會後有投資朋友問及德國馬克、法國法郎以及瑞典克郎如何投資?
我反問他:你如何拿到與此貨幣相關的資料,或只是看了某一篇分析報告或聽了某朋友的建議就入場了?
果然沒錯,他幾個月前只因聽了一場外匯講座就入場了。之後,發現很難拿到瑞典克郎的相關資料,甚至連線圖都不好取得。入場至今已套牢虧損了數百點。
自歐元(EUR)問世後,德國馬克已被打入冷宮,逐漸被大基金及大部分投資人遺忘,市場報價也不如以前活躍。
我反問他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有那麼多的流通性佳,且容易取得資訊的外幣你不去做,為何要碰那些冷門、流通性不佳,買賣點差又大的貨幣?投資人答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深究起來,這不外一種僥幸心理作祟。自己以為聽到了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内幕消息”,而且以為這種冷門貨幣“或許”沒有大炒家註意,不會受其操控,所以入場。進場之後方覺得不對勁,但又因為買賣價差太大,不甘心在短時間内就有不小的虧損,總想等到行情回頭一點再出場平倉。不料正因為它是冷門貨幣,缺乏炒家跟進,行情不一定會來回波動,往往做錯方向只有眼睜睜地看它大江東去,一去不回頭。斬倉時往往已是不見了一大部分資金。
再者一般小投資人若在冷門的貨幣或商品中打轉,很容易成為突然進場的大戶或大基金的獵物。
市場的漲跌力量之中,有一種重要因素便是供需法,亦即取決於買賣雙方力量的比較。在流通性好、熱門的商品或貨幣市場中,大戶要把價位推高拉低並不容易,可能需天時、地利、資金等配合才可達到。但在冷門商品、貨幣中,大戶可以獅子搏兔的姿態吃掉小戶,有限度地操控市場。故小戶投資人入市時要先想好“逃生梯”在那裡,先做好安全準備,以備萬一。最怕的是,想“止蝕”斬倉,卻“逃生無門”。投資朋友們,進場前千萬小心,別選擇這類商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