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約翰·墨菲和技術分析的對話》
——訪北亞期貨北京研發中心主任張天明
記者:您如何理解約翰·墨菲再獲“技術分析傑出貢獻”這一事情?
張天明:美國是世界上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國家,金融市場發達造就了尊重金融人才的傳統,在政府重要部門中就有來自華爾街的人才,現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前財長魯賓就是他們中最傑出的代表。
格林斯潘在進入政府部門之前,成立過一家名叫湯森—格林斯潘的咨詢公司,專門為客戶提供市場咨詢。年月,格林斯潘在蘭德期刊《客觀主義者》上發表文章預言美國將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年他的預言靈驗了,美國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可怕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全面困境。這一預言使他聲名大噪。格林斯潘精堪的市場分析使他在美聯儲主席這個位置上如魚得水。《財富》雜志曾說:“誰當總統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儲主席就成!”對這位金融奇才的贊譽近乎達到極至。
另一位人物——魯賓,在加入克林頓總統内閣前,效力於高盛證券投資公司已年,被喻為“華爾街奇才”。華爾街的豐富經驗,使他在美國財長位置上表現出色,獲得人們慷概贊譽。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他採取積極措施,提供給受災國援助,防止危機向全球蔓延,以致於美國人認為,只要魯賓任財長,“情況就不會變差”,格林斯潘也稱他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效率的財政部長之一。
以上兩位來自華爾街的人物獲得如此殊榮,他們豐富的市場分析經驗和駕馭市場才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表明人們對金融人才的敬重。
盡管人們對金融市場各種分析方法孰是孰非的争議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人們在金融市場分析方法方面表現出的探讨和創新精神是得到肯定的。而且盡管我們知道格林斯潘、魯賓對金融分析方法或許有不同選擇,但他們都在金融知識普及過程中受益,在對各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學習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分析方式,在不斷實踐中形成對金融市場的獨特體驗。約翰·墨菲等對金融市場技術分析進行始終不懈的佈道,不論是對金融奇才成長還是對大衆金融知識、投資技巧的普及提高皆起著積極作用。
不少經濟學家和金融投資家對金融市場技術分析方法多有微詞,因為技術分析者對市場的理解與主流經濟學理論存在很大距離,且技術分析理論在邏輯上還存在諸多不嚴密的地方。然而,市場變化的複雜性使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並未顯示出優勢,而要滿足投資者參與交易的需要,在較短時間内掌握指導交易的分析方法,避免交易的盲目性,約翰·墨菲所介紹的技術分析方法就能派上大用場了。目前我國不少投資者,皆自覺學習約翰·墨菲《金融市場技術分析》一書介紹的方法,希望自己的投資不是“博傻”而是經過理智分析的理性行為。
記者:您認為我國金融市場也有必要成立類似於“世界市場技術分析家聯盟會”這樣的組織,給普及推廣金融知識特別是技術分析有傑出貢獻的人頒獎嗎?
張天明:我國的金融市場確實有不少人在做約翰·墨菲那樣的工作,但與美國市場相比,我們的市場發展還很不充分,首先是從事金融技術分析咨詢的人還沒有形成規模,其次是我國金融市場咨詢工作沒有足夠的法律定位。法律地位的不對稱或缺席不利於咨詢隊伍的發展壯大,這也是即使我們有人在從事像約翰·墨菲那樣的工作,但很難得到發展機會和普遍受人註目的原因。出於提高金融市場技術分析地位和擴大經驗交流範圍、加強咨詢隊伍自律管理的需要,我們確實有必要成立類似的區域性“技術分析聯盟”等組織,在這個基礎上評選出有傑出貢獻的人士,這對於促進金融市場繁榮是十分有意義的。問題是我們還需要做一些改善市場環境的工作,需要投資詢咨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和管理的規範化。
記者:約翰·墨菲獲得“技術分析傑出貢獻獎”是否說明技術分析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張天明:盡管約翰·墨菲的《金融市場技術分析》一書成為美國紐約金融學院教材,被譽為當代市場技術分析的“聖經”,但它還是經常受到一些主流經濟學家或有實力的金融投資家從理論到務實的質疑,它的地位一直沒有提高。約翰·墨菲獲得“技術分析傑出貢獻獎”只是表明它在一個不算很大的團體得到肯定,而且還是技術分析者之間的自我肯定,不足以說明技術分析作為金融分析方法已經獲得很高的聲譽。
至於約翰·墨菲技術分析水平的認識問題很難有一個明確回答,就他本人而言,數十年的市場分析經驗使他尋找到運用技術分析的有效辦法。而金融市場分析的有效性往往需要與投資實踐結合起來,借助投資實踐上的巨大成功來證明市場分析的正確或分析方法的有效,正如大投機家索羅斯所做的,而這方面恰恰是約翰·墨菲所欠缺的。國内金融市場投資界有不少人對約翰·墨菲的理論頂禮膜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對技術分析的頂禮膜拜。樹立技術分析權威是必要的,有利於分析法的推廣,但對於技術分析的運用者或金融市場分析法探索者,不切實際的對某種分析法或某個人膜拜則十分有害。而且就理論或技術方法的創新而言,約翰·墨菲的貢獻也十分有限,更多的只是對其他技術分析的歸納概括,只是把其他技術分析理論概括到所謂的哲學高度。因此,約翰·墨菲獲得該獎主要是因為其對技術分析宣傳推廣的貢獻,而不是對其技術分析結果的最高評價。
記者:十幾年前約翰·墨菲寫下了奠定其在技術分析領域地位的書——《金融市場技術分析》,您如何看待這本書?
張天明:從這本書的創作過程看,表面上它僅是約翰·墨菲為了應付紐約金融學院於年邀請其講授“商品期貨技術分析”這門課程而寫的教材;而實際上,十幾年的金融技術分析經驗,使約翰·墨菲感覺到有寫一本高水平的技術分析書的必要,因為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投資市場裡一直沒有技術分析應有的位置。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於年出版,其中倡導的價值分析法不久便成為證券市場的主導分析法,這使技術分析在證券分析中的位置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其影響力難於和價值分析相提並論。
而要寫一部在期貨市場有影響力的關於技術分析的書,對於約翰·墨菲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沒有格雷厄姆那樣的獨創性,提出一個切合分析對象本質的系統理論;其次,僅對各種技術分析法進行歸納、概括,很難改變人們對技術分析的認識。約翰·墨菲對寫作體例的要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該書的特點。他說,本書不要求像現有的期貨研究書籍假定讀者已經掌握了圖表分析的基本概念,一上來就講述一些高深的理論或作者本人的獨創,本書必須面對初學者。普及或通俗化是約翰·墨菲對寫作的基本要求。是普及或通俗化掩蓋了獨創性,還是借助普及化、通俗化來掩飾作者缺乏獨創性呢?從約翰·墨菲運用技術分析於市場判斷的實際情況看,後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們不否認其在普及技術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缺乏創見,則意味著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分析理論存在的嚴重缺陷。同時,缺乏創見的結果,也無助於在更大範圍内改變技術分析在金融市場分析法中的弱勢地位。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