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想到自殺---陶素宇

2011-09-16 09:07:31

3000元小試牛刀

 

1990年,我讀大學三年級,當時深圳人炒股票有點兒像電影裡搞地下工作,上班族都背地裡搞,生怕被單位發現。眼看著有些高中的同學盡管沒考上大學,卻隨著深發展從7、8塊錢一股漲到100多元,深金田從15、16元每股漲到200多元,從而在一夜之間成了暴發戶,我的手癢癢的,心裡挺不服氣。無奈,在香港工作的父母堅決要求我大學沒畢業不能炒股票。

 

1991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深圳郵電局工作,那時股票已經普遍為人們所接受,局裡炒股票的人很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有個同事,把親戚朋友的50多萬定期存款全部借了出來,1991年10月份恰逢股市低潮,深發展的私下交易已從100多元跌到10來塊錢。於是,該同事全倉殺入,不到兩個月,股市開始複蘇,到1992年初,深發展已經暴漲一倍,在這個“英雄事迹”的鼓舞下,整個郵電局全民皆炒。

 

自己在學校是學金融專業的,對整個股票市場也算有個整體認識,加上一段時間的研究,對於K線理論也較早掌握,因此,在局裡被推上“老師席”。那時還看不到交易系統,只能是下班後,大家聚到一起,在牆上貼一張大白紙,自己畫K線。由於工資很低,自己的積蓄當時也只有3000多元,全部買進了深發展,正趕上鄧小平“南巡”,股市出現一個小高潮,我的股票市值也由3000元上漲到了4000多。

 

短見怎麼尋呢?

 

1992年底,當時掀起一股房地產熱潮,股市也出現新的熱潮,自己開始不理性起來,自認為是股市高手,小資金掙錢太慢,於是就回老家淡水去借錢。老家有一位堂弟,當時已有5個加油站、5棟樓房和7台車的家產,那時炒股票能掙錢已經傳遍全國,他也知道,沒費力就借到100萬,加上自己的15萬,女友的7萬,哥哥的8萬和父母追加的20萬共計150萬。拿到這些錢,我似乎都開始想象自己已經發了大財了。1993年3月份,我拿這筆錢全部買進深萬科,當時正碰上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買進就被套牢了,大力整頓股市和房地產。結果深萬科大跌20%多,由於經歷了太多的漲漲跌跌,當時並不是很警惕,相信總有一天會漲回來,誰知越套越深。直到1993年7月23日,市值跌去一半,只好在絕望中割肉。

 

割肉後的我出去旅遊了一趟(此前,我已成為職業股民),等回來時,股市剛好三天暴漲,回到深圳,同學都說股市還要大漲,於是我就在14元附近全倉殺進川天歌,不想剛好遇上大B浪反彈的結束,這時我的保證金已經不到40萬,並且還要不時地提取保證金維持生活。1993年底到1994年上半年,“債主”與我反目成仇,都要把自己的錢拿走,我也不敢見家人。當時的那種感覺真的是前無退路,後有追兵。1994年7月28日,也就是“三大救市政策”推出的前一天,我細心考慮了怎樣尋短見,還向在保險公司工作的同學咨詢,想在自殺前買保險,同學告訴我,對自殺,保險公司是不理賠的,同學與我聊了一個通宵,小命才算是給保住了。

 

第二天,“三大救市政策”出台,我依然決定用房產作抵押,取得20萬的貸款,把所有的錢都買入淩橋股份,這下全線翻本,並且成功逃頂。

 

從倒黴蛋到經濟師

 

1995年,期市、債市火爆,於是我又介入其中,後來遭遇“3.27”事件,被迫轉入股市。到1996年,幾經抵押的房子終於拿到了房產證,我又拿房產抵押到30萬全倉買進深科技。那時任何人炒股都掙錢,翻倍的股票很多,這一輪下來,歸還抵押後淨收益60多萬。

 

這一次倒是見好就收了,但接下來倒黴的事還多著呢。先是到西安辦了個股票傳呼台,最後虧得連回來的機票都買不起,回來後在龍崗躲債。也就是在這一時間,開始反思自己的經歷,最後還是覺得自己的專長在股市,於是就潛心作了近兩年的研究,再出來時已經到了1999年初。當時把母親在深圳花30萬買的房子24萬給買掉了,後來做的深天馬、拉薩啤酒、東方明珠和瓊能源都很成功。這一切更加堅定了我把股票作為終生職業的信心,我把經歷告訴了深圳某大券商,當即被看中,終於如願以償,成了專業經濟分析師。

 

10年來,我做過的股票不下五、六百只,要說經驗的話,我想概括為兩句話:對人生,看得遠點、遠點、再遠點;對股市,中線的理念,短線的技術。

絕活話你知

 ■陶素宇/講述子孟/整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