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也興致勃勃,早作交易計劃,晚寫交易心得,贏則喜,則狂,敗則悲,則囧。曾在大型單邊中日進鬥金,數日不得入睡,也曾在溫水中慢慢熬煮,落得元氣大傷,畏首畏尾。經過高峰,走過低潮,曬過紅日,睹過明月。無論人聚人散,無論高低遠近,我就在那裡,不大不小,無人知道。看透了人性,揭穿了本質,也沒有太多的浮華能左右情緒,慢慢的拓展屬於我的盈利,靜靜的講述期貨界許多親身經歷卻又無多少人知曉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有起點,是八年前,但未必有終點。這些故事發生在過去,真真實實,讓人感慨萬千,但這些故事也會發生在未來,因為人的本性絕難改變,陽光下很難有新鮮事。二八定律過去存在,現在上演,未來還會預約。
大家不必問我是誰,我只是一個可以穩定盈利的投資者,只是用我自己充當大家的眼睛,因為我深處期貨投資界的核心圈,用風口浪尖來形容不算太過分。只要大家有興趣知道一些事情,我盡可能言無不盡。至於我所言是否真實,進過圈子的人心裡自然明了,明者自明,清者自清,這些信息對正在掙紮與圈子左右而不得要領的投資者意義不小。我的百萬級示範賬戶裸單不定期公開,大家多批評。
我這些年賺了市場的錢,但心裡明白,都是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我做不出什麼太大的奉獻,願意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心得指給投資者,以做回報。
你的期望是好的,但是期貨投資非一朝一夕可以吃透。我的建議是先不投入任何一分錢投資。如果真的想做好期貨投資,你需要先耐心的做好進入前的功課。
首先。不投入一分錢。因為新手對於這裡太過陌生,任何一點的不熟悉和疏漏都可能導致虧損,更可能導致你的情緒波動,進而造成更大的虧損。不產生大規模的單次虧損和不產生連續多次的小規模虧損是期貨投資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去感受,去了解。你可以去期貨公司的中戶室,開設一個模擬賬戶,在通過模擬賬戶的操作的同時熟悉期貨交易的各種環境和心態。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這個過程可以讓你慢慢的不再對期貨的許多方面感覺陌生,對以後的進一步交易打下良性伏筆。
再次。確定你的基本操作策略,進行資金量極小的試探性投資,投石問路。從你個人投資的戰略上來講,不熟悉就意味著風險,在風險不明的情況下進行不影響到全局的試探性投資才是明智之舉。
先說到這裡,走到哪一步,再說下一步。實際一些。
在明晰這個概念以後,我能想起很多自己略有了解的成功投資人。他們風格不同,靠技術指標獲利的(心理素質不錯,長期堅持)靠感覺盈利的(心理素質極佳,天賦異斌)靠宏觀經濟戰略思維盈利的(心理素質不錯,耐性極強)靠膽子小盈利的(心理素質很一般,但膽小的特性反而促使他一虧就走,止損極為堅決)。
以上各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也都經過了市場長期的考驗,至少目前為止都較為成功,盈利的法門各異,你需要先做自我分析,自己屬於什麼性格的人,容易做什麼風格的事,針對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也許別人不適用,你才適用。合適的才是最合理的,最好的。說的不妥,多擔待。
但從技術形態而言,05年源於新高的突破,08年源於標準收斂三角形的向下破位,這是任何一位有點基本功的投資者都看得懂的事情。事實證明也確實成功無疑。但我要給您強調的還是不成功的情況,印象中05–08年成功的形態行情出現過2次,不成功的形態行情出現過4次,成功率只有3成出頭。這點是基於事實得出的結論,而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難以批駁。成功率低其實也可嘗試,因為2次成功的形態行情的獲利率綜合超過700%(複合獲利率),4次不成功的形態行情虧損率綜合為67%(也為複合)。這就意味著沒有絕對的有效,也沒有絕對的無效,但存在嚴格止損紀律下保持利潤持續增長的絕對有效。這是哲學上完全可以解釋的事情,並且事實也成功驗證過。
存在不絕對的絕對有效,存在相對的絕對有效。這是我的看法。
您需要逆向思維。成功人士不是因為成功而精彩,而是因為精彩而成功。需要逆向思維。
我的另一個感受是:無論己方或對方,無論資金大與小,無論手法多麼兇悍和遲滞,都必須順應潮流,順者昌逆者亡是歷史無數次驗證過的事實。就連索羅斯阻擊英鎊也是經過細致分析得出英鎊基本面絕對本身必然會有貶值趨勢產生才敢於出手激化矛盾,挑破資產泡沫,作用無非順應與主推,而絕非扭轉。市場之於任何投資人幾乎是比較公平的(中國難做到絕對公平你我皆知)。如你所言,當年浙江對壘上海,如上海及時順應趨勢認虧出局一定不會出現爆倉慘劇。虧損只是有限的。誰都無法單方面挑動對壘,矛盾還需矛盾雙方。一場沒有對手的戰争,無論如何不會出現戰果。
還是那句老話,經典彈唱:順者昌逆者亡。如你站在歷史潮流的順應面,那就繼續堅定站下去,並適時推波助瀾,讓主動關系別開生面,如你站在潮流的對立面,那就迅速認錯離開,馬上站到順應面。市場最終的方向有自身的道理,投資者在不斷試錯,試出錯誤迅速離開就不會出大錯,試出錯誤還一意孤行,就是炮灰。我時常通過自己的技術手段靜靜觀察市場中一意孤行的人,總結出的數據呈現這樣的特點:資金量越小的投資者越能抵抗虧損,資金量越大的投資者越能拿住盈利。假設10個交易日,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只有最多3個交易日的盈利,而且盈利極少。資金量大的投資者有近7個交易日的盈利,且盈利與虧損的數字比為12:1. 這裡指的資金量大小投資者均為交集,非並集。每天平均吃掉的散戶資金為1%——4%左右不等,我每天目睹這樣的圍獵戰,感悟頗深。
但是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你在做交易前是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的,並且針對每個品種的歷史事實而做的。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
另外你做的交易都是有策略的,每出現一種情況都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非常合理,這一點也很能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你思維的全面性,系統性和策略性。這一點來判斷,你在未來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
我的建議來自我的經驗,也許你應該把操作的品種減少一些,盡力挑選你最熟悉最做得來的品種去操作,三個左右的品種為宜。所謂術業有專攻,你不可能是每個領域的好手,但絕對可能是少數幾個領域的專家。三個品種的策略分配足矣讓你分擔風險,分享利潤。你的策略還有改進的空間,而且空間不小。我的建議是:固定你的時間區劃,固定你的波動率,固定你的資金配比,固定你的贏損比值。就像方程式,你必須先確定未知值,要知道你要去哪裡,再想我怎麼去那裡。相對固定的一些取值範圍可以再初期的技術突破中大幅減少你的突破難度,增加你躍進的可能性。人不在多,管用就行。大戶機構做錯一樣虧,個人作對一樣賺。期貨的背後是資金,資金的背後是人,人的主宰是習慣。期貨拼到刺刀見紅時,比的是誰人性的弱點最少,誰人性的弱點最小。抱著玩一玩的心態是不會贏的。還是要認真對待,客觀的分析,逐步提高自己左側的理性戰勝右側的感性。說句難聽但管用的話:比誰最不是人,比誰最不像人,比誰更有機器的冰冷和數據般的絕對客觀。生生的搶別人兜裡的錢,是需要本事的。如果只是想“10萬8萬玩玩”,那定是絕對理智的老手魚肉的對象。
2 止損的總體原則:時間越短越好,幅度越小越好。止損的態度越堅決越好。事實證明,一單正確的單子,浮動盈利的時間遠大於浮動虧損的時間。錯誤的單子往往在虧損上不斷做文章,正確的單子總是在盈利上做文章。其中還有一個細節:特別主動的單子,100分的單子往往盈利不斷拉大,普通的主動的單子往往間隔許久才慢慢拉開一點盈利空間。你需要根據客觀事實劃定級別,再依據級別控制倉位。一句話,越主動越出擊,越被動越收手。
3 我個人的經驗可以給你明確無疑的回答:日内可以成功。盈利的條件是系統性的,是經驗心理素質客觀分析能力資金管理等綜合因素的結果。事情和事物總是多面的,試圖用單方面的控制手段控制全局是不現實的。你需要系統性綜合把控。
舉一例朋友做參考:抗美援朝時期毛澤東曾經有過揚長避短的經典事件。當時美軍的長在於強大的重裝武器和超強的集團軍會展能力,但短在於單兵和小集團部隊的有限作戰能力和並不徹底堅定的作戰意志。所以美軍的基本策略是:正面交戰,火炮先行,一個團在前進以前就先打出超過3000發的密集火炮做開道,等我方大部傷亡嚴重再用步兵作戰。目的是:充分發揮自身強大重裝優勢,盡力避免人員單純作戰方式的發揮。
毛澤東因地制宜:美軍重裝在前,人員在後,我方依據敵方特點制定——火炮也在前,人員也在後的方針,取消原來人員攜帶裝備集體作戰的方式。當美軍開始發揮火炮優勢的時候,我方除個別看守前沿裝備的人員外,全部撤出美軍火力範圍,全面避免對方殺傷,讓對方無法“揚長”,當對方人員開始作戰,我方迅速充分,讓對方不能“避短”。這樣,我方的整體劣勢轉化為多個局部的優勢,就可把整體劣勢轉化為整體優勢。充分的揚長避短早就了我方在衆多不利的情況下打出了威風——五戰五捷!
所謂理性思維,就是從不以個人感情,從不以個人感受,從不以個人主觀臆斷為出發點。反而,從來以客觀事實,從來以客觀表現,從來以客觀分析為基礎因素作為行動的基礎因素。當做到絕對客觀的時候,你的理性思維才能真的占據上風,結果才會理想。放棄感情,死抓現實,才是王道。我們共勉。
交易方法是哲學上的“怎麼樣”。總體認識論分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步。首先在第一步“是什麼”上就必須做到完全客觀,所有的認識過程不得參雜任何主觀臆斷的成分,一句話,認識過程我們沒有發言權,一切以事實為準。
至於第二步“為什麼”,每個人的方法論和理解過程不同,會因人而異。越貼近人性,越貼近現實。
第三步“怎麼辦”。這一點我傾向於機械式的客觀進出。信息的來源是絕對客觀的事實,認識的過程也以事實為準,那麼最後一步的操作也必須像瑞士手表一樣力求精準無誤。任何人自身感情的波動和參與都是對於利潤的腐蝕和虧損的寬容,這一點絕不姑息。歷史數據要極端重視,雖然它不意味著一切,但卻意味著相當的一些,測試也要進行純手工測試,辛苦一些,但卻最貼近客觀事實。
書籍方面我不推薦,現在出書的人單純賺版稅的嫌疑太大。如果是期貨真人,又何必靠寫書來賺取版稅。當然,大家之人除外,需要一部理論的叙述來奠定自己的理論高點。讓我感觸最深也最有受益的反而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外國期貨大師,名字模糊了。在他陷入逆境,數次破產以後為自己規定了一個基本資金管理辦法:無論運用什麼方法和策略,每天虧損掉500美元就強制自己離開市場,回家休息。這一點我在起初的1-2年感觸頗深。正是這一故事的教育讓我在最不順利的年份沒有出現過重大虧損。活下去,才有可能活得更好。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句話。共勉。
1 期貨擁有週K月K級的單邊行情,但比較少,從行情的角度,有抓到的可能。
2 技術上常常換月,你也需要跟著移倉,付出一些手續費,不算太多。
3 你必須耐得住寂寞,絕大多數時候你是一個人空著倉默默等待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有心理準備。
要實現這一步的跨越,我個人的經驗是:
1 規定打擊目標。重點突破一個品種,實現個體突破,為今後的全面突破和局面的徹底扭轉做環境的營造。
2 規定打擊範圍。在一個品種的各種走勢上確定一種典型走勢予以突破,力量集中容易攻下一點,進而引起連鎖突破。
3 規定打擊方式。運用何種打擊方式最適用與此品種此區間的打擊,這需要用事實說話並不斷試錯,牽扯到方法論的問題。方法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將影響結果的正反面。
4 規定打擊時間點和時間段。打擊的時間點要選擇適當,在典型的走勢進行時予以打擊效果會更好。打擊的時間段要有代表性,多長的時間體現出的打擊效果才具代表性需要數據說話。
5 確定最終打擊效果。
簡而言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的思維和系統的方式做支持,運用系統的方法才趨於合理的辦法。至於結果還是要經過實戰的檢驗。
這裡無論是哪裡來的感悟都要區別開來對待,我的長期總結是:凡是源於客觀事實為基礎的觀察和總結,參考意義和操作意義都非常大,最終轉化的實盤成績也較高。凡是不以實際客觀事實為依據,反以“我認為”“我覺得”來批判的結果,運用到實戰,結果往往差強人意。不是因為不聰明,而是因為不客觀。
任何事情很難以某一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往往是跟蹤事實表現的再繼續。要想真的獲得有效客觀的市場信息,必須盡一切努力貼近現實,摒棄主觀臆斷。我以前常愛說:我認為,我想之類的話,後來發現這樣不對,我算誰,我說了不算。後來就改為:市場表現為。。。市場的規律為。。。之類的話。並真正開始體察市場最客觀的脈搏,跳出了“以自我主管判斷為中心”的狹隘視角,改為“以最基本事實為規律總結因素”的更為正確的視角。
強調的這一點是我實際虧損出的心得。希望能引起每一位朋友的重視,別再走我走過的彎路。以事實為依據的判斷最客觀,最公正,最貼近事實,也最為實用。無論你願意不願意都是這樣,因為你願不願意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微不足道。
豆粕並不是我擅長的品種,最多只能通過試錯測試今天是單邊的概率大還是震蕩的概率大,其他的我不敢亂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看得懂就說,看不懂就不能亂說。
現在能看懂的是:豆粕對壘資金並沒有退出,並不像某些網站所言。資金對壘的程度相比前期毫不遜色。另外根據以前的客觀事實總結:產品在創出歷史新高後繼續上漲和回調下跌的概率幾乎是等同的,但繼續上漲的幅度與回調下跌的幅度比為——4:1以上。換言之,如果繼續順勢而為,你盈虧的概率幾乎是各半的。但虧得單位值為1,盈利值至少在4以上。盈虧比是很劃算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貼近事實,並制定好策略迎接事實最後的落地。策略往往比預測來的更重要。
我個人的提議是:從失敗者的失敗賬單中學會如何避免失敗,絕不走他們的老路。永遠記住:錯了一定要走,而且是馬上。
我沒有按照消息做過行情,也從不打探消息和甄別消息的真僞。說實話,我沒有這個渠道,也同時懷疑消息的有效性和真僞。我建議朋友慎重對待消息,那些東西未必能給我們帶來利潤,不確定太大了,風險也太大了。
從早盤頭單入場以後:我的兩手多單只有可憐的十秒鐘左右是盈利的,其餘時間一直被套。達到了“多數時間被套,整體局面極度被動,命運完全不由自己掌握”的效果,作為頭單入場試錯的“散戶”——我。現在被套,極其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