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期貨市場操縱的案例分析及經驗借鑒

2011-07-28 09:32:38

由此可見,多種因素導致了GreatWestern操縱市場企圖的暴露。如:具有操縱12月雞蛋期貨價格的明顯企圖,12月期貨合約價格的異常高升,在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大額持有量等。所有這些因素都可以被稱之為“逼倉”的主要特徵。

(2)1952年G.H.Miller&Co.公司操縱雞蛋期貨事件。

1958年美國上訴法院起訴G.H.Miller公司,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操縱1952年12月的雞蛋期貨合約。由於這一起訴訟的原因及判定結果與GreatWestern公司的案件非常相似,法院沒有很明確地讨論如何界定和度量人為操縱價格的因素,只是僅僅簡單地讨論了如何界定可供交割量。

在判定結果中,法院強調了如下因素:G.H.Miller公司在交易結束的前三天内持有大量的多頭倉位並占有大量的現貨(大約77%以上的空盤量及22%以上的可供交割現貨量)。在交易結束的前三天每天的12月合約價格都漲停,空方不得不轉而到新鮮雞蛋市場及外地市場上尋找貨源以完成他們的交割義務。

總的來說,這次操縱雞蛋期貨價格的事件與GreatWestern公司的操縱案非常相似。區別在於,從被告的交易記錄和價格證據中只能看出G.H.Miller公司操縱市場的企圖,而沒有發現非常明確的證據。這就說明了,在按照《商品交易法》進行的案例訴訟中,法院有權判斷是否存在操縱的企圖,並對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進行懲罰。這就可以使操縱行為在產生嚴重的危害性之前得到制止。

(3)1963年Cargill公司操縱玉米市場事件。

1971年美國上訴法院起訴Cargill公司操縱1963年5月的玉米期貨合約。Cargill公司被控,其通過控制交易結束前近2/3的多方合約及大部分的實物交割物來操縱玉米期貨市場。

1963年3月,Cargill公司作為套期保值者在市場上賣出超過800萬蒲式耳的空頭合約。在4月15日,Cargill公司把持有的空頭合約進行平倉,建立了一個多方的投機倉位,並於5月15日達到200萬蒲式耳的持倉限額。在5月20日,Cargill公司在高價位平倉。但是,在最後一個交易日——5月21日開始交易時它仍然持有24%的空盤量(189萬蒲式耳)。從21日交易開始到上午11:00,期貨價格下跌了。在這段時間内,Cargill公司通過購買另外10萬蒲式耳的期貨來增加它的持倉量。交易在12:00結束,大約在11:45時,Cargill公司提交了一系列的限價賣出委托指令,最終使期貨價格由11:02的2.15美元/蒲式耳漲至2.29美元/蒲式耳。在交易接近結束時,Cargill公司持有近62%的空盤量,在交易最終結束時,還有36.5萬蒲式耳的未平倉合約在手上。最後,由CBOT出面以2.28美元/蒲式耳的價格賣了大量倉單給空方,空方才將合約進行了交割。

通過調查,法院認定Cargill公司能夠得到關於可供交割實物量的内部信息,並利用該信息對空方進行逼倉。原因在於,就在Cargill公司買入大量的多頭合約之前,1963年4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芝加哥儲存有大約280.4萬蒲式耳的可供交割玉米。此時,Cargill公司擁有242.1萬蒲式耳的玉米,或者說有85%左右的玉米由它控制。這樣,法院認定,Cargill公司利用自己事先得到的信息建立了一個主導性的多頭倉位,明知道會對空方造成逼倉並進行了這項活動。

3?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成立後處理的市場操縱事件

1974年,美國國會頒佈了《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法》,創立了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此法給予CFTC相當大的權力監管期貨交易和交易所的業務活動,阻止期貨市場上操縱現象的發生。委員會如果有足夠的理由認為某個人操縱或企圖操縱期貨市場價格,就可以對該人提起訴訟,並陳述這方面的指控。

(1)1979年美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期貨事件。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由於白銀是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倆圖謀從操縱白銀的期貨價格中獲利。具體過程見圖1。

圖1 亨特兄弟與1973——1980年的白銀市場

白銀價格從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開始啟動和攀升。此時,亨特兄弟已經持有3500萬盎司的白銀合約。不到兩個月,價格漲到6.70美元。但當時墨西哥政府囤積了5000萬盎司的白銀,購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決定立即以每盎司6.70美元的價格獲利。墨西哥人沖垮了市場,銀價跌回4美元左右。

此後的四年間,亨特兄弟積極地買入白銀,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過不同公司,夥同沙特阿拉伯皇室以及大陸、陽光等大的白銀經紀商,擁有和控制著數億盎司的白銀。當他們開始行動時,白銀價格正停留在6美元/盎司附近。之後,他們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以每盎司6——7美元的價格大量收購白銀。年底,他們已控制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存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銀,擁有1.2億盎司的現貨和0.5億盎司的期貨。在他們的控制下,白銀價格不斷上升,到1980年1月17日,銀價已漲至每盎司48.7美元。1月21日,銀價已漲至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比一年前上漲了8倍多。這種瘋狂的投機活動,造成白銀的市場供求狀況與生產和消費實際脫節,市場價格嚴重地偏離其價值。

就在亨特兄弟瘋狂採購白銀的過程中,每張合約保證金只需要1000美元。一張合約代表著5000盎司白銀。在2美元/盎司時,1000美元合10%;而價格漲到49美元/盎司時就顯出少得可憐了。所以,交易所決定提高交易保證金。交易所理事會鑒於形勢嚴峻,開始緩慢推行交易規則的改變,但最終把保證金提高到6000美元。後來,索性出台了“只許平倉”的規則。新合約不能成交,交易池中的交易只能是平去已持有的舊頭寸。

最後,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在CFTC的督促下,對1979——1980年的白銀期貨市場採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提高保證金、實施持倉限制和只許平倉交易等。其結果是降低空盤量和強迫逼倉者不是退出市場就是持倉進入現貨市場,當然,由於占用了大量保證金,持倉成本會很高。當白銀市場的高潮在1980年1月17日來臨之時,意圖操縱期貨價格的亨特兄弟無法追加保證金,在1980年3月27日接盤失敗。

價格下跌時,索還貸款的要求降臨在亨特兄弟面前。他們借貸來買進白銀,再用白銀抵押來貸更多款項。現在他們的抵押品的價值日益縮水,銀行要求更多的抵押品。3月25日,紐約投資商Bache向亨特兄弟追索1.35億美元,但是他們無力償還。於是Bache公司指示賣出亨特兄弟抵押的白銀以滿足自己的要求。白銀傾瀉到市場上,價格崩潰了。

亨特兄弟持有數千張合約的多頭頭寸。單單為了清償債務,他們就要抛出850萬盎司白銀,外加原油、汽油等財產,總價值接近4億美元。亨特兄弟去華盛頓求晤政府官員,試圖争取財政部貸款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此時,亨特兄弟手裡還有6300萬盎司白銀,如果一下子抛出,市場就會徹底崩潰。另外,美國的一些主要銀行,如果得不到財政部的幫助來償還貸款,也要面臨破產的危險。在權衡利弊之後,聯邦政府最終破天荒地撥出1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來拯救亨特家族及整個市場。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