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交易系統概念思考

2011-09-21 09:26:14

使用多重系統時如何進行頭寸管理

在上一貼中我們解釋了在多重市場中使用多重系統,有助於獲得持續一致的盈利和更為平滑的資金曲線。在本帖中,我們將給出在實踐中使用這種策略時會碰到的一些有關控制頭寸規模的問題。

我們要建立多少頭寸?當多頭信號和空頭信號同時出現時我們該如何建立頭寸方向?等等這些問題是我們在同一市場中使用多重策略/系統時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能協調好系統間的關系,當一種系統被觸發時與之相反的系統就會自動關閉。我們不難通過建立一些規則來排除大部分相互矛盾的交易信號。

生賣空信號前我們要求價格必須在某一移動平均線之下。盡管這樣的規則能避免產生一些相互矛盾的信號,但不能完全避免。比如當價格低於某一移動平均線時系統發出賣空信號,然而此時我們還持有在價格高於該移動平均線時建立的多頭倉位,也就是說在我們持有多頭倉位的時候又接到一個賣空的入場信號,這種相互矛盾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盡管理論上我們可以同時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因而能同時持有多頭和空頭頭寸,但一般的解決方法是簡簡單單的持有兩者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兩個多頭頭寸和一個空頭頭寸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是一個多頭頭寸;一個多頭頭寸和一個空頭頭寸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為零。許多使用多重系統的商品交易顧問(CTA)通常只建立淨頭寸,其中有些人能同時輕松的使用50種以上的系統。(譯者的疑問:同時使用50種系統,太誇張了吧)

當我們要限定交易暴露的風險時,也即規定同時持有的合約數目的最大量,我們會面對另一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假定我們同時使用6個債券交易系統,而且我們同時持有的合約數量不得超過3個。一開始債券交易系統被設計成不會讓我們在同一個方向建立3個以上的倉位,然後我們持有3個多頭頭寸,再然後出現第四個信號讓我們再次入場做多。我們可能選擇忽略第四個信號,僅按原先的入場基準堅持倉位。然而,作為這些債券系統的設計者,我相信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我則建議根據最新的信號進行交易。如果我們已經建立了3筆多頭倉位,然後又得到一個入場做多的信號,我會將之前建立的第一筆多頭倉位的交易基準轉換到最新信號上,這樣該倉位就像是根據最新的入場信號建立起來的。比如,我們根據系統A、B和C建立起3筆多頭倉位,然後系統D給出一個買入信號,雖然此時我們沒有再次進行新的交易,但效果上相當於做了一次虛擬的交易,因為我們現在是根據系統B,C和D來持有多頭倉位的。

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每個系統的設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設計這些設置的目的是在我們入場交易前市場背景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些市場背景不僅告訴我們趨勢方向(上升、下降還是橫盤整理),在很多情況下還能告訴我們當前趨勢的力度以及我們應該選擇的交易時間框架。把原先系統“A”的頭寸轉換為系統“D”的頭寸,我們就能使用系統D的離市策略,這會使我們受益,因為系統D有可能更適合當前的市場狀況。我喜歡把這種轉換過程叫做“系統更新”。在這個系統“更新”過程中,我們既不需要下訂單,也不需要經紀人,需要的僅僅是取消原來系統A設置的止損單,代之以系統D設置的止損單。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可以將我們的交易限定在長線交易策略和短線交易策略範圍内,這樣即使我們同時檢測6個交易系統,我們同時持有的倉位也不會超過2筆。如果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長線倉位,那麼我們僅當得到短線交易信號的時候才入場建立第二筆倉位。我們要麼忽略以後得到的所有長線交易信號,要麼採用前面所示的“更新”技術。

如上讨論,同時使用6個交易系統並不意味著在交易過程中的某時某刻我們會同時持有6筆倉位。事實上,我們的債券市場多重交易策略的一個内含準則是:我們一般不同時持有一筆或兩筆以上的倉位,除非我們正處在一個強勁的牛市,此時交易即簡單而且通常風險也很低,在這種理想的市場環境中我們會在資金和系統允許的範圍内持有盡可能多的頭寸。按照我們設計的系統,在這種理想的條件下,我們最多同時持有4筆頭寸。超過該頭寸規模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也很難管理。

總之,多重系統本身應該能自動照顧自己的頭寸規模。但是,如果我們想限制我們的頭寸暴露或者使用其他頭寸調整方法,我們還能通過許多合理的有創造性的策略來限制我們的頭寸規模,我們僅列舉了其中部分可能的方法。(完)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