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交流,談到了自己最想解決的方面。他告訴我,你如果想完成最後的突破,你應該開放自己,在你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同時,你需要的東西也就來了。
對於這一點,應該是我想得到的。因此,在這裡就向大家展示。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對一些朋友有所啟發。
交易方法:市場中的交易方法其實只有兩類:追漲殺跌、高抛低吸。這兩點應該是大多數朋友都認為自己會的。但就在前幾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我問他:追漲殺跌、什麼是漲?什麼是跌呢?高抛低吸: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呢?朋友聽了初初一愣,待到發現我一本正經的樣子,想正式回答我。卻有了一段時間的沉默……
漲和跌就是趨勢的另一種表示,漲對應的就是上攻趨勢;跌對應的就是下跌趨勢。
高和低就是頂和低的另一種表示,高對應的就是頂、低對應的就是底……
朋友回答完,用探尋的眼神望定了我。
那什麼是上攻趨勢呢?
那就是頂不斷創新高、底不斷創新高。
如果後面的底低於前面的頂,這是上攻趨勢嗎?
應該是的,
那這是什麼呢?我隨手在空中比劃了一個三角形形態。
這是三角形。
這個形態對應的未來是什麼呢?
…………
對於很多想構造自己交易系統的朋友,如果不能在技術上確定解決這些問題。你的系統就存在問題。
追漲殺跌與高抛低吸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會的東西。但如果可以真正做好,那就是真正的高手。
有位著名的和尚曾經說過:得道前,挑水砍柴;得道後,挑水砍柴。
大家做的都是相同的東西,不過就是道理不一樣罷了。
如果你在20元買了一個股票,他現在漲到了21元,你繼續買入。他繼續漲,漲到了22元,你繼續買入。,但如果他開始回到21元,你整體退出了。這樣的操作是什麼呢?這就是追漲殺跌。
同樣,你如果在20元買入了一個股票,他現在跌到了19元,你繼續買入,他繼續爹,跌到了18元,你繼續買入。最後在他開始回到以前的19、20、21元時,你賣出。這就是高抛低吸。
在這中間你看到了任何一種分析方法的影子嗎?沒有,
你會這樣的操作嗎?大多數的回答是會的。
這就是交易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間的關鍵區別!
我用上面的例子說明什麼是追漲殺跌和高抛底吸。一定會有人反證這種方法的不對。但為什麼在實際操作中會有人反複使用上面的方法呢?
追漲殺跌用得好,那就是強勢操作;高抛低吸用得好,那就是平衡操作。
但如果追漲殺跌用得不好,那就是反複止損。高抛低吸用得不好,那就是探平成本以後的一刀砍!
但如果我在設計追漲殺跌模式的同時,我採用如下的操作方法。我在20元買進的部分,如果股價到了21元,我會加倉。但加倉以後,成本在20.50。但股價回到了20.80元,我就出局。如果他繼續上攻,我會在22元處繼續加倉。但股價回複到22.50元,我就出局;同樣可以以此類推。這樣的追漲殺跌模式是不是可行呢?
同樣,我在20元買進的部分,如果他到了19元。我就補進。但股價回複到20元,我就推出19元買進的部分。但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我會在18元繼續買進。但同樣會在19、20元推出前面買進的部分。這樣,對於每一部分籌碼,我的獲利都是相等的。也就是我在較低的位置買進了、在較高的位置賣出了。這樣的高抛低吸模式不是可行呢?
我在上面的例子裡是在使用20、21、19之類的數字。但如果你將這些數字轉化成你認定中的支撐、壓力、頂、底呢?
這裡之所以使用的這些固定的數字,主要是想在更廣泛的角度來證明這些操作方法。
其實,在追漲殺跌的操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在什麼時間可以把倉位加滿?而在高抛低息的操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可以補幾次倉?如果不能確定這些問題,但交易方法的意義不大?
大多數人的交易習慣一般都是以某一種交易方法為主幹的。習慣於追漲殺跌模式的投資人,對補倉的操作方法可以說是“深惡痛絕”;而習慣於高抛低吸的投資人對不斷追漲加倉的方法也是難以接受的。
但如果在深入一步,又大多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在應用兩種交易方法。不過兩種方法的主次地位不同。
說到這裡,我個人的交易體系中的強勢其實就是反映的是追漲殺跌模式。而平衡也就是高抛低吸的模式。交易系統的關鍵在於如何整合這兩類交易方法。
研究資金管理也有一段時間了。在資金管理的理論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熵和鞅的觀念。同一個通俗的方法,如果你再一次下註1元,贏了就收回來,下次再下1元;如果輸了,下次就下2元;在輸依舊加倍。一旦贏回來了,就再次從1元開始……,這就是等價鞅的觀念,這與我們說的高抛低吸在本質上很類似的;
而另外一種操作模式就是首先計算在一定的盈利概率、風險/收益水平條件下的最佳最佳資金投入比率。這樣,在你的操作出現浮贏以後,你允許投入的資金比率明顯增加。也就是不斷的追漲殺跌模式。
如果在這兩點上可以把握。就很容易對操作的交易模式進行整合!
很多人將技術分析與交易模式形成天然的挂鈎,但如果使用別的方法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