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將交易者的歷程描述為一種“學習曲線”。讓我們暫時離開“曲線”這個概念,而專註於將交易看作是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一個過程。正如我們早前讨論過的,交易既不是一個邏輯上1+1=2的公式,也不是機械原理中的“只要擁有適當系統,就能夠贏”。交易者需要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同時擁有機械性的資訊和堅強的心理素質。
機械性資訊比較容易獲得。只要讀一些書,觀察一些交易網站,或者學習一種交易系統方法。每個專業交易者都知道什麼是“杯子和柄結構”(cup-and-handle formation),什麼是佈林線,什麼是費博那奇數列等等。專業玩家也許不會實際採用到所有這些工具(一個人能夠採用的技術指標種類有限),但是他們都大體了解這些工具的用途與其相關性。另外,專業玩家也不否定機械性方法。相反,他們將其當作輔助工具,當然,這必須假定他們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而不是幾個月後就失效的玩意兒。我就曾經親眼見證許多這樣的例子:牛市的策略在2000~2002年期間完全無法適用,而且在往後的幾年裡也不可能有用。
而強化心理素質就不那麼容易學習了。這對於那些認為交易是純機械,非藝術的人更甚。這些交易者不斷試圖證明只要找到一個正確的系統,就能成功。其實他們往往自相矛盾,因為他們總是在談論情緒控制、無自我交易(Egoless Trading),根據系統所見和群衆心理進行交易。然而,如果股票交易是純機械的話,那就沒有必要再談論這些因素了。更甚者,如果股票交易是純粹機械的話,那麼所有使用相同系統的交易者對市場的看法都是統一的。如果有1000個交易者同時使用同一種交易系統,為什麼還是有輸有贏呢?
很清楚,股票交易存在藝術成分。著名物理學家耶科夫·賽爾多維奇(Yakov Zeldovich)說的最好:“科學只有一種答案,而藝術有很多種。”為了說明,請想像一塊石頭,一塊普通的石頭。如果一位工程師或者數學家或者一個木匠看到它,在他們眼裡這只是塊沒有形狀的石頭,不是嗎?但是如果是一位雕塑家,在他眼裡這可能是一項傑作。如果有兩位雕塑家同時看到這塊石頭,在他們眼裡這塊石頭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兩人各自都會對這塊石頭有不同的想法。同樣地,兩個採取同樣市場行為的交易者也不會看到同樣的交易。這說明藝術家如何將本身投射到一塊普通石頭上界定其形狀,正如交易者投射其個性,界定他們準備從事的交易。當然,我們不能像藝術家雕塑石頭一樣來塑造股票市場,但交易者與藝術家都必須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來決定如果處理市場對象。目前讨論的藝術作品主題是市場交易——並通過我們的技巧、感知和想象力塑造其形狀。然後我們將舉例說明交易者如何針對相同的構架來推演出不同的處理方式。而他們可能都是有效的處理方式,就像藝術家對於同一塊石頭的處理方式有著各自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一樣。
當系統導致交易損失時,彈性和改變處理方法之間有著微妙的界限。畢竟,當我們知道一種方法並無功效的時候,就很難再運用相同方法做同樣的事。但這正是一個成功的系統要我們做的。某些情況下,交易者必須忍受一定的虧損,才能讓系統發揮對我們有利的幾率,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每筆交易的結局。與此同時,當看到市況發生變化,要求出現顯著調整的時候,你交易者應該當機立斷地做出相應調整。不然的話就只能坐以待斃地承受虧損的結果。這也是一個揭示交易有其藝術性的方面。
我和我的同伴都運用看盤技巧原理來決定大部分進場和出場的計劃。我們都非常了解市場真實性和註意的交易中控制情緒影響。我們在交易中互補。但是,我們仍然會看準同一只股票卻對這只股票的走勢產生完全相反的看法。這意味著機械架構本身只是原始材料而已,還有其他更深層更重要的内容。
強化心智和交易系統
交易者必須調整心智使得他們的技術戰略和心理素質彼此配合而產生更大效應來配合執行進場和出場的信號。
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個圓圈,那麼初學階段就是圓圈上的一個點。圓圈代表某種有形的東西,因為交易者不論是專家還是初學者,都會根據其交易階段而在圓圈上移動。初學交易者的某些特性甚至比專業交易者的發展得更好。而相反的,一些專業交易者的特性看上去和初學者的相似。這更深一層地說明了機械型的交易忽略了許多其他重要因素。只要不註意控制,自我、情緒、憤怒,和報複心理可能出現在任何層次的交易者中。
初學交易者的目標應當是盡可能多地接觸到市場真實性,但又不能太接近以至於他們認為掌握全部了。當他們覺得一切盡在掌握的時候,某些交易者特有的性質就會再浮現,導致一段失利的時間。交易者的目標是發展一種不受情緒影響,不過分忠於自我和對股票市場真實性認知準確的能力。從圓圈的第一部分移動到最後部分,並且保持在那裡,這是極端艱難的發展程序,不過也正說明成功交易者比率頗低的原因。如我之前註意到的,成功的永遠是少部分人。
以體育運動為例,我們每個人都能參加小的棒球聯盟。高中球隊就必須經過篩選,只較好的選手才會被選中。大學校隊挑選的就是象牙塔上端的運動員了,而最終的職業選手則是強手中的強手。所以,少部分人能成功。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類似例子說明只有少數人能成功。這些人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並不像大部分人一樣思考。
這也是在看盤原理和交易中,你所看到的而不是你所想到的才令你成為少部分的人。總共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學交易者(newer trader)、發展交易者(developing trader)、奮鬥交易者(striving trader)和真實交易者(reality trader)——代表由多數人演變為少數成功者的歷程。這些代表了我的個人經歷,也是我看到其他交易者的發展歷程。
作為一個初學交易者,我根據我所想的交易。我的觀念規定了我的世界。我並不真正了解盤面原理(吸納/出貨)怎樣影響市場行為。我也沒有尋找到任何系統能夠解釋雜亂無章的價格波動的結構。我經常提到:“當日平倉者引發了該股大跌。”“當覺得一只股票價格太高的時候,就可以沽空。”“造市者屬於陰謀集團,他們總和我對著幹。”“如果你想賺錢,那就完全與我作對。”(我最偏愛最後這句話,因為間接驗證了少數人與多數人的對立)。
當初的交易結果有喜有悲,大致上就如同前文描述的情況一樣。偶爾會發生一連串的虧損或者盈利,但我沒能持久穩定地獲益。市場永遠都是一個掙紮求生存的場所。嫉妒、憤怒、心灰意冷和對失敗的恐懼是我在作為這種交易者的生涯中所經歷的。更有趣的是這些情緒在我不經意中已經扭曲了我對市場的看法。我沒有意識到為了能夠達到交易者圓圈的最後一個階段,心態調整是必需的。
深入了解自我
當我從一個初學交易者進步到中級交易者的時候,我開始認識到通過系統和原理,可以整理出雜亂無章的市場背後的結構。我開始有所放松。沮喪和憤怒的情緒慢慢被我腦海裡的希望和“交易秘籍”所取代。我開始觀察市場真實性。我原本對市場運動原理的想法就像崩塌的圍牆一樣迅速瓦解。我開始置疑一些我常聽到的論調。比如說,造市者並不是什麼陰謀集團。在市場中交易並不像一場戰争。我開始了解市場如何預先反映(market discounting)。我也了解亞裡士多德(Aristotle)為什麼無法在市場實踐中成功(一切都屬於模糊的紀律,而不具備邏輯的確定性)。
當時,我也開始和自己玩一些小小的心理遊戲。每當一筆交易結束,我會對自己很失望或滿意。我發現自己很難把交易結果與自我價值分開。所以開始運用前文提到的心理技巧。每天當我走到電腦旁邊準備進行交易時,我把自己設想成為實際交易者的導師。我會看著想象中的“那個人”從事交易,評估“他”的交易結果,提供各種建議使“他”成為較優秀的交易者。如果“他”的交易狀況很好,我還會贊美“他”。我試圖讓自己和交易者分離。因此,他所進行的每筆交易,都是他的交易,與我完全無關。我只是在那裡觀察他的所作所為。最後,我變成了一個立場中立的旁觀者。這是很重要的交易態度。從此以後,情緒和自我就不再是我交易的一部分。
但是,我的交易績效並沒有好得讓我生活得有多享受。我仍然對失敗充滿恐懼,因為我不確定我可以支撐我的家庭或者滿足申請加國移民的所有條件。當時對我來說很大的一個負擔是,我任何時候都有可能不得不離開這個國家。當大多數人都能夠輕松地告別交易工作尋找一個新工作,任何新工作,我卻不能擁有這樣的幸運。所以,當有的交易者最終選擇放棄交易生涯,自怨自哀地抱怨出外尋找新工作的時候,我當然同情他們,但是同時也想:“你也試試放棄工作,也離開你的國家。”
經歷各個階段
當我最終到達“奮鬥交易者”的階段時,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功。我沒有其他退路。我一般都會準備一些退路,但這一次,我人生中第一次沒有退路可尋。我的交易必須成功。我開始在理解市場真實性上下功夫。我不再附庸大衆的觀念。我開始試圖理解並且用少數人的思路來思考問題。我現在了解如何利用群衆心理來幫助自己成功交易,換言之,明白如何掠奪多數人的金錢,如何站在“聰明”資金一邊。
比如說,造市者並不是一個陰謀團體。他們的存在為股市提供了高的流動性,並且他們自相殘殺多過傷害我們。我們是他們最後攻擊的目標。這只是我觀念調整的一個例子。我不再是和造市者打仗。我很高興有他們在市場中存在,在我需要的時候賣給我股票,或是接受我的股票。我開始建構一個穩定的交易組合,淨值慢慢呈現穩步上升趨勢。我有效並且綜合地運用看盤技巧和其他市場原理(例如基本面和技術面)。書籍、朋友的意見、研究報告等等,都成為了我的工具。我運用他們來不斷靠近市場的真實面。
最後階段
當我最後終於跨入“真實交易者”階段,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終極交易狀態:我使我的帳戶從$10,000在20個月裡面升值到了$200,000。而我的交易已經完成了一致性:沒有大輸大贏的劇烈起伏。不情緒化,沒有自我的境界,讓我能夠透徹體察市場事件的真實狀況,創造交易獲利所需要的優勢。
我認為在圓圈中前兩個階段是最困難的。我也看到別的交易者在相同困境中掙紮。市場永遠在鬥争,股票走勢從來不明朗,意見分歧,交易不能順利執行等等。如果有問題,那是發生在我們所處的階段,我曾經問自己:所有那些獲利的交易者,為什麼他們在這裡或那裡進場/出場。我對他們的行為無法理解。我記得我甚至對著電視裡的財經新聞主播生氣,因為他們只是播報新聞而已,卻能為此贏得可觀的收入。但我卻只能夠靠著交易為生。但是我自己選擇了交易作為謀生手段,這個例子也同時說明初學者會如何遠離市場真實面。
現在我已經到了最終階段,一位真實交易者,我認為最為困難的其實是第三階段——奮鬥交易者。要成為初學者很簡單,他們任憑自我和大衆心理來左右他們的交易。他們覺得遠離市場真實面沒什麼大不了的。
作為一個初學者,我總被灌輸一些資訊,但都是基於他人的利益考慮,而不是我自己。我被告知某只股票走勢強勁,即將上漲50點。我被告知持有,股價還會漲回來。“不要認賠,不賣就不賠。”請參考圖5.1的新世界餐廳集團(New World Restaurant Group)股價走勢(納斯達克報價代碼:NWCI)。
我的一個朋友買進這只股票,因為他被告知,這只股票將會是下一個星巴克(Starbucks)。他於是相信了。他後來開玩笑的告訴我,他還將繼續擁有這只股票,來紀念自己的愚蠢。
我從來不理解為什麼一些交易者在交易發生虧損時仍能泰然處之,只因為他們相信手中持有的是好公司的股票。就好像輸了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至少他們在一個“俱樂部”裡。交易者的使命是正確解讀股市動態,從而使經濟上的回報肯定自我,而不是在經濟損失中欣然自得。可是,我發現很多還在學習階段奮戰的初學交易者經常如是。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心態而且像初學者一樣地交易,你很可能也隨意地購買抛售股票。如果你虧損了,那是市場的錯;如果你盈利了,你的自信會給你一種虛假的安全感。更糟的是,這些隨機的成功會強化你的投資習慣,而這些習慣對長期持久的成功一點作用也沒有。向下平攤,尋找借口,讓當日平倉策略演變為長期投資策略,這些都是幫虧損倉位尋找理由的借口:“這只股票只是轉入我的退休帳戶。”我希望我的退休帳戶持有贏家,而不是一大堆輸家。我從來都不贊成將當日平倉和長期持有策略混合起來使用。
一致性並不常出現在這些階段,因為交易者還沒有看到事實。既沒有責任,也沒有壓力。他們全憑個人想法進行交易,並且將註意力放在錢上。我直到進入“奮鬥交易者”階段,才明白價格和成交量才是至關重要的。交易者應當解讀價格行為,而不是猜測或者預測市場價值。鈔票是正確解讀交易換取的報酬。我們承擔的風險,是解讀出錯。可是仍然必須負起交易的全部責任。73
完整的圓圈
交易者的初學階段時,仍然需要建立在錯誤的預期和錯誤的思考程序上,那麼晚些時候,當他們看到市場真實性,他們就能夠區分錯誤與正確的區別。這就像永遠挑戰最高的對象來使自己不斷提高一樣。每當你進步的時候,你就能識別出之前錯誤的地方,並且因此減少重複的錯誤。當我一年又一年地進步時,我會嘲笑自己過去一年的不當之處。如果我在評估自己的交易時沒能發現自己在上一年中出現的問題,那麼我就會暫停一段時間的交易。因為這意味著我的自我有扮演了太過重要的角色。
很不幸的是,我看到很多我熟識的交易者十年如一日地運用同樣的交易方法。他們的帳戶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仍然不改變。他們拒絕接受市場的真實現象,來維護自我意識的完整。不過市場最終還是會找到某種方法懲罰他們,讓頑固的驢子沒有草吃。
發展交易者能夠積極地突破這種固定模式。他們開始註意到一些工具,比如圖表或者“交易系統”,因為曾經看到這些幫助其他交易者贏利。這使他們也產生了小小的希望——希望這些工具對他們同樣有用。他們也觀察到交易架構,進出場計劃、交易記錄等等。這些都能給他們帶來一些自信,但卻無法真正打破大多數交易者面對的那面巨牆。他們依然有情緒、自我、焦慮和對股票市場真實性的錯誤認知等等問題。這些交易者仍可能認為機械型的交易是萬能的。他們沒能領悟心理因素往往才是一個交易者獲得成功的最大原因。他們對風險評估和現金管理也沒有足夠的認識。
在這段期間内,交易者總是面臨決定放棄或者提升到另一階段。如果他們得以度過初學階段,這則是市場進行篩選的另一個主要階段。雖然交易者發現一些秩序井然的結構,但仍然無法被熟練地運用。
前文提到的我那位買進NWCI的朋友,非常有趣,他毫無意識地完成了從“發展交易者”到“奮鬥交易者”的轉變。我建議他閱讀交易方面的經典著作:《股票操作手回憶錄》,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對股票市場的看法。
他告訴我,他在從加裡佛尼亞回來的飛機上閱讀了這本書。這次閱讀使他明白了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我感覺在每個成功交易者的案例中,總有某件或者某些特別的事件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使交易者的心理,從一般大衆的思考模式轉變為少數人思考模式或是打破傳統的思考模式。我的朋友直到閱讀了那本書,才開始轉入交易者圓圈的下一階段。
他是我用來尋找交易靈感的服務機構的交易者。他是一位年輕男士,二十幾歲光景,思緒敏捷,但自尊心很強,所以總是與我保持距離。不過,他所顯現的能力與他在市場中使用的錯誤方法之間的矛盾現象,吸引了我的註意。他顯然是一個非常聰明和有快速學習能力的人。我看著他因為各種原因交易,有時輸有時贏。當他輸錢的時候,他會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交易計劃使之有新突破。他也能夠分辨適合和不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雖然他學習交易的基本要點非常迅速,他的同事以及工作環境卻將他推向了錯誤的方向。
他運用非常正式的方法,試圖將單純邏輯應用到市場波動中。比如“利好消息,利空消息,價格過低則是買入時刻,價格太高則是沽空時刻。”觀察他超越這些方法是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我看他試圖運用一種稱為“動能”(momentum)的交易系統。我實在不了解如何針對頭部和底部反轉形態進行交易,竟然可以被稱為動能交易。最後,當他自己琢磨出動能應該是指順著趨勢發展方向進行交易而言,這個重大突破使他更接近市場真實面,也讓他看到另一個充滿機會的嶄新世界。
我清楚地看到他的思緒與交易開始緩慢地發生變化,脫離原本試圖掌握的策略方向。他工作的服務機構不允許交易者採取其他方法從事交易,更別提剛好相反的矛盾方法。他應該了解自己已經踏進了死胡同。他不想讓自己的進步就此打住,我看見他在機構的課堂或課後與其他交易者激烈地讨論。他的這課堂讨論正逐步向市場現實發展。他談到當天用來作為交易方法的基本心態問題。而這使我產生了興趣。不過,我沒有立刻糾正他,因為他工作的機構要求嚴格地執行機構的規定。
這時他決定所服務的傳統經紀公司不適合從事當日平倉交易。於是轉移到直接下單的經紀公司,把部分資金轉移到我當時下單的機構,準備測試他們的可靠性和效率。
教授他人的滿足感
我們之間的私交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延伸了。最初時,他向我請教一些軟件功能的問題。當他熟悉軟件操作之後,他把註意力轉移到了執行功能上。我在下單流程方面被公認為專家,所以他開始向我詢問一些功能上的建議,比如說下單的規則IS-LD和SOES 5分鐘條例等。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我們的談話主要是如何幫助他提升下單速度。另外,這方面的功能常常變動。而且由於服務機構的主管本人不從事當日平倉,所以他往往不能及時調整下單環境。結果,我成為執行技巧方面的最佳求助對象。
我們之間的談話就象蜻蜓點水一樣,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論,因為表面的交換意見並不能將話題深入。他提出的問題,都可以很簡單地回答。對於我特殊的交易方式,他也沒有特別的興趣探究。然後在命運的安排下,他即將面臨一次重大考驗,就如同大部分交易者一樣,會將他推向需要走的方向。他仍然使用著頭部、底部的錯誤動能策略,但這一次,他的交易生涯差點因此結束。
他買進一只股票,當時的熱門股之一。股價由低點支撐回升而暫時展現他所預期的走勢方向。這時,他看到已有的獲利開始縮小,並且最後轉盈為虧。接著股價開始大跌。這次錯誤並不是因為他的交易方法出錯,而在於交易心態。可是如果該股票展現真正的動能,而不只是低點反彈,那麼在股價跌破低點支撐位時,應該是建立空頭倉位的標準架構,而且空頭倉位也應該獲利。所以,根據他事後對我說的,他採用的這種逆勢交易方法是造成這次浩劫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次浩劫也促成了我們之間深入的對話。他當時的問題是,如果重新拾回自信而不是金錢。這是一個巧妙的時機,他對知識的饑渴和我渴望分享我從過去經驗所學到的知識,不謀而合。
他知道他必須開始另外尋找策略,以便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於是,他詢問我是如何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並且如何能夠保持穩定的收益從而以交易維持生活的。當時我每天做12~25筆交易,並且從沒有單個星期或單個月份發生虧損。我希望解釋的渴望,就如同他希望學習的渴望一樣。
我們開始讨論如何順勢發展進行交易,談論有效下單流程,最後也談到一些更有趣的話題,例如交易直覺。我發現他對市場技巧的興趣,驅使他想要學習的野心。正如我之前提到過的,我建議他閱讀幾本書籍,包括那本《股票操作手回憶錄》和科培爾(Koppel)的《直覺交易者》(The Intuitive Trader)。他閱讀了這些書之後,驚歎於它們幫助他找到了真實的世界。這時,我們便開始讨論我看盤的技巧。他很快就發現我的方法是與市場真實性緊密相連的,這幫助他突破了他原來交易中的瓶頸。他熱忱地學習著我的方法,他的努力工作很快就有了回報。他的個人交易在短短數月中大幅進步。他比以前自信多了,他可以解讀現實了。
另一位交易者的成功故事
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之一發生在2000年的5月。當時的行情由2000年3月的高點向下調整,跌勢相當驚人。有天早晨起床後,我收到一位朋友給我的電子郵件。他在郵件中首先表示很感謝我花很多時間幫助他。他的進步多由於我們之間的多次對話。他說,當他與太太讨論這輩子對他幫助最大的人時,他表示受我的恩惠很大,他想為我給他的時間和教導補償我。
後來他寄來了一張支票給我,金額是他4月份交易獲利的10%。請註意,2000年4月是一個讓很多人傾家蕩產的月份。可是,因為我們在網上花很多時間讨論,他迎來了從事交易以來收益最豐厚的月份之一。
在這位朋友開始奮鬥交易者階段時,傑西·李佛摩透過《股票操作手回憶錄》而成為他的精神導師。請註意,李佛摩在書中雖然提到一些觀念,但並沒有實際談論交易系統。相反的,他告訴我們什麼是市場真實面。如何像真正交易者一樣思考。這就是李佛摩對他的幫助,協助他撇清一些來自錯誤感知和自我的觀念。這位朋友開始大量閱讀資料。他持續與一些值得他信賴的專家們讨論,盡可能做些嘗試。他收集任何可能找到的資訊。正因為這種積極態度,所以他很快就度過奮鬥交易者階段。這位朋友並不了解這方面的進展,直到我告訴他為止。某些人就是有這方面的悟性,你可以很輕松地點通他們:這位朋友便是其中之一。我可以感受到他對於自己進步的欣喜,我相信他也可以體會我看著他成長的欣慰。
再論交易圓圈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交易圓圈的不同階段。初學者和發展交易者覺得不費力氣地交易非常簡單,輸贏結果都是隨機。奮鬥交易者閱讀一切他們可以閱讀的,詢問一切他們可以詢問的,發展一切他們可以發展的交易系統等等。他們都花很長的時間在發展正確和制勝的交易態度。我並不是說要在無窮的股票圖表和交易記錄中研究,也不是說花大量時間在交易回顧、追蹤整理或其他等等。
我是說他們花很多時間試圖尋找市場真實面,希望成為真實交易者。我是在說努力擺脫自我限制、情緒影響、建立在直覺基礎上的虛幻想法或不符合看盤原理的錯誤知識。你所研究的書籍、走勢圖和其他等等,都需要由内在更深層去體會,這樣才能了解市場為何會展現某種行為。股票交易需要學習自我控制。
這個階段所需要的進步很大,至於進展速度則由交易者自己決定。當我們從初學者階段進步到真實交易者階段時,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第三階段時最最困難的,因為這個階段需要最多的努力。
如上文所提,初學交易者並不費力氣地進行交易,毫無顧忌地購買和抛售股票。真實交易者也並不費力氣地交易,毫無顧忌地購買和抛售股票。但是區別便是真實交易者了解交易並不是簡單地“買和賣”。他們知道除了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之外還必須有看盤原理;他們知道這些原理怎樣帶領我們成為少數人或看到大多數人的群衆心理。他們也明白怎樣遠離情緒化地交易,根據所見到的而不是所想的進行交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對市場的不同理解,而這種不同理解在供求失衡的時候導致了市場波動。他們知道為什麼交易的需求取決於對我們心理能力的把握。他們明白市場存在隨機性質,即使是最好的架構也可能失敗,最差的架構也可能獲利。他們了解交易系統是建立在概率上的、蘊涵著虧損的可能性——沒有任何系統可以100%的有效。
真實交易者還明白風險評估和現金管理使得他們繼續從事下一筆交易。當他們的幾率交易系統出現虧損時,他們將虧損控制在最小程度。他們知道不可以向下攤平,不可為虧損尋找合理化借口,不可以追漲等等。基本上,他們知道什麼不該做,而且也不會去做。讓我再一次使用一個藝術比喻。某位著名雕塑家曾經解釋他創造作品的方法。他說,他只是把不要的部分拿掉,剩下部分自然就是美麗的雕像。同樣的,交易者只要把妨礙的部分拿掉,排除交易系統不需要的部分,剩下的自然就是最純粹的交易系統,每筆成功交易也將是交易者的傑作。
從更深層次來講,一個真實交易者清楚他的法則,並且知道何時去打破這些法則。他知道他不必要向任何人匯報,也不用對任何人證明任何事情。交易是交易者自己的。交易是他的激情、他的人生,和他每天早晨起床的原因。開盤鈴聲是為他而響的。股票市場的存在,是為了提供資金給他養家糊口、觀賞足球賽、打高爾夫球、旅遊度假和提供自由。他和全世界最頂尖的交易者較量,而且能夠獲勝。沒人可以幹擾他,沒人可以告訴他應該如何進行交易。不論在交易市場還是現實生活裡,他只是根據當時情況,自行決定應該做什麼。沒有人可以破壞他的行走節奏。他是他的堡壘裡的國王,而這座堡壘是建構在現實之上的。這就是我存在的環境。
還有一點關於交易圓圈需要強調的:這個圓圈永遠都不是封閉的。在許多交易者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能在某一點認為自己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而且可以將圓圈封閉了。如果我們這樣做,就等於回到了初學者階段。因為我們的自我又蓋過了現實的聲音。我們的思考程序又退化到初學階段,又會碰到連續虧損或“愚蠢交易”。這在我交易過程中也常發生。比如說,在窄幅盤整的實況下,我卻試圖交易趨勢明確的架構。我為此付出了千元的代價。我在這個事件中是在和現實作對,允許自己隨心所欲挑選趨勢架構,而不是根據市場真實面進行區間交易。這證明了機械交易並不是獲勝的法寶。如果想成功,隨時都必須能清楚地判斷當時所處的市況究竟如何。可是如果想做到這點,前提是你的心態必須絕對平和,而且願意接受市場真實面。
交易的時間越久,經歷的狀況也越多。如果我們關閉了圓圈,我們便回到了自我、誤解和初學交易者的錯誤。關閉這個圓圈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這麼做,自我、情緒和根據所想的交易又會發生。
市場是我們的老師。它每天都在教授新的課程。它教會我,我並沒有了解一切。它教會我如果我想成功,如果希望帳戶淨值穩定增長,就必須繼續保持真實交易者的狀態。它告訴我,我永遠都是學生,如果我試圖把交易圓圈封口的話,我可能瞬間就得和我的鈔票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