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斑竹曾經給了一個題目,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勝任。但看到大家經常問到這方面的問題,只好先以個人的理解來談談。
個人認為,我們這裡其實交叉盤理論與實踐上最具有權威的先生是直擊匯市先生,有問題請教的話,請直擊匯市先生來回答應該是最適合的。
談談非美貨幣之間的力學關系
當2002年以來,美元開始了其漫漫的下降徵程,非美貨幣也都在開始產生對美元大幅度但不同程度的上升。反之,每當非美貨幣對美元在受到美元反彈的波及的時候,也會開始不斷地調整,歐、日、澳、鎊等都會有多少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各種貨幣下降的程度差不同,在不斷地下降中不光是調整與美元的關系,也在同時不斷地調整非美貨幣之間的關系。在去年九月美元貶值的風潮中,各種非美貨幣對美元雖然都有所上升,但各幣種之間的溫度差非常大,致使原有貨幣之間的平衡關系產生了極度的扭曲。如日元等亞洲貨幣雖然對美元有所升值,但對歐洲貨幣卻成為了貶值的態勢;瑞郎、歐元、澳元、英鎊等分別到達了數年或十多年來的高點;上升的點數各幣種之間也相差非常大。
在美元反彈的情況下,非美貨幣一般來說都在下降,這種情況下我們被套的幣種能否解套?是否就不存在盈利的機會了呢?這時就需要對非美貨幣之間的力學關系有所了解,也就是交叉盤的問題。
在這裡,我想引用直擊匯市先生的一段話來說明交叉盤核心問題:七對主流貨幣,由此交叉成27對非主流貨幣,就組成極為複雜、有機的、相互制約、相互矛盾的龐大而複雜的實盤系統的鍊條。主流貨幣中任何一對幣種的異動或劇烈波動,非主流的貨幣相對平衡的狀態瞬間就會被擊的粉碎!直盤諸幣種間的劇烈波動往往徹底破壞了交叉盤幣種間相對平衡的格局,不平衡的距離越大,獲利的空間就越大。
在貨幣激烈碰撞和對抗的過程中,勢必造成幣種間不平衡的狀態發生,勢必造成畸形價位的出現。然而,價位無論如何扭曲和畸形,最終都要回到相應的“平衡點”上來的。即可謂週而複始,循環往複。這就是非美貨幣之間的力學關系。
看到被套的匯友們在被套以後,在沒有研究好非美貨幣之間的力學關系,沒有判定貨幣“強”與“弱”之間的轉換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叉來叉去,反而造成套中再套的結果。
我個人的理解交叉盤就是將手中的強勢貨幣轉換為弱勢貨幣,並期待弱勢貨幣能夠轉強的一種盈利模式行為。
交叉盤的優勢
與做直盤相比,做交叉盤交易的優點有三:
1、兩種非美元幣同時波動可能要比一種幣別變化大。(但也要註意銀行的點差也大)
2、在直盤交易中被套之後,利用交叉盤交易來回多做幾次,使所持有原始幣種的絕對數量不斷增多,解套的機會就會不斷增加,甚至可以主動解套。
3、交叉盤交易的空間比較大,時機比較多,任何幣種之間都可以自由交易,只要看得準,把握得好,盈利的機會很多。
一般來說,非美貨幣兌美元的走勢既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如果賣出的強勢貨幣轉弱,而買進的弱勢貨幣變強,則交叉盤交易將獲得較大的收益;如果走勢與你預測恰恰相反,賣出的強勢貨幣轉而更強,而買進的弱勢貨幣變得更弱,則交叉盤交易將承受雙倍虧損,損失了強勢貨幣上的利潤,增加了弱勢貨幣上的虧損。
這裡要註意的就是不要去追逐強勢貨幣,因為世界上沒有一種貨幣能夠強者恒強,特別是在在強勢美元或者美元波動較大情況下更是這樣。
我們以歐元與澳元為例說明一下:
歐對澳從去年末的1.7附近開始到二月中旬打破了1.6,形成了歐元下降,澳元上升的態勢。這是去年歐對澳去年11月以來的最低值。
特別是今年1月以來,歐元對美元的高值告一段落以後,開始了非美貨幣下降的局面,其中歐元比澳元下降的速度與幅度都大,造成了這種歐元對澳元下降的局面。
看看圖就可以看到,去年這種澳元對歐元上升的局面出現過不少次,比如去年7月初與11月初。也就是說,如果歐元對澳元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後,對此進行修正的局面就一定會出現。
去年7月初的場合,對美元先行下落的歐元告一段落以後,澳元就開始急速下落了。去年11月是歐元先行上升,對歐元低、澳元高的情況進行了修正。
去年7月初與11月初的2種局面進行比較的話,就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點,這就是美元的方向性。7月初是美元反彈的局面,11月這是美元進一步下降的進程之中。
也就是美元反彈時,歐元先行下降,告一段落以後,澳元再開始急速下降;反之,美元下降的進程中,歐元先行上升,澳元才隨後跟上。
這次則是去年11月以來歐元對澳元下降,歐元對澳元下降的修正不斷地擴大,其後是澳元再下降呢?還是歐元還會上升呢?
不管怎麼樣,最近美元被買回的局面繼續持續呢?還是美元被賣出的狀況再重新開始呢?值得我們密切地註意。如果是前者的話,澳元將會急速下降;如果是後者的話,歐元將會以反彈的形式來主導美元賣出的潮流再次開始。
以上就可以說明,歐元對澳元在一定的範圍内不斷地推移,不管是美元下降還是美元上升,歐元對澳元具有一定的時間差,基本上就可以推斷出其基本的連鎖關系來。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