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營貨幣這種特殊商品是一種高度的藝術,那麼它一定屬於大師的工作範疇,而其所背負的,是國家的命運。
盡管通過升值或是加息等單一手段很難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盡管採取貨幣政策、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外匯儲備管理創新等綜合手段已被視為所謂多層次、全方位的"組合拳",但新近公佈的CPI指數顯示了通脹的壓力仍然很大,也使加息仍然為市場所期待。
然而面對全球普遍出現的通脹上升趨勢,面對美聯儲的再次降息,中國的貨幣政策面臨兩難:若跟隨降息,則通脹壓力將繼續加大,流動性問題更難解決;若為應對通脹而加息,則可能面臨本幣升值、出口受制等難題。
而決策者也已意識到,影響貨幣政策的任何變量都無法固化,需要在高度不確定性中尋找平衡。
於是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中國政府高官明確告訴了美國人,中國反對把減少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寄托在人民幣快速升值上,並明確要求美國做一些事情讓美元堅挺。
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正在向針對人民幣的攻勢採取反擊行動。
事實上,全面開放的中國經濟,其迅猛發展的勢頭,的確已經到了一個非常的時刻。在這樣一個非常的時刻,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如何充分運用好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工具,維護好國家的經濟主權,增加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正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
如果我們能夠深刻理解人民幣的時間價值--利率和空間價值--匯率的未來變化趨勢,必然看到,美聯儲的連續降息,對中國經濟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中美之間的利差將隨之進一步收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的"沖動"亦將隨之升溫,從而加劇了中國的流動性泛濫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不平衡。
因此,除了主張採取包括提高内需,特別是消費内需和農民消費,還包括擴大服務業增長等一攬子的多項政策組合對中國經濟不平衡方面進行系統性糾正,中國還堅定要求美國促使本國消費者提高儲蓄率,減少消費,以促進其經濟的平衡。
毫無疑問,中國的貨幣政策作為其經濟體系運行的重要工具,理應服務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既不能對西方強勢資本做簡單的妥協,也不能被國内特殊利益集團所脅迫;既不能受中外經濟學家的誤導,也不能存在過度的行政主導。
市場連續兩個月的加息預期落空,反映出加息的確受到一些因素制約。而央行比較審慎的態度,也反映出目前有多方面的加息效應還不能明確。
繼續加息會否帶來經濟增長的"硬著陸"?美國突發的次貸危機,即緣於美聯儲式連續小幅頻繁加息。類似的風險,中國必須回避,否則損失將難於估量。而中國銀行業剛剛開始的艱難改革所取得的一點成果,也決不能因一場壞賬風暴而付之東流。
明年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順差等預期的不確定性究竟有多大?加息對其影響之嚴重,使央行決不願貿然行事。
中美利差縮小甚至逆轉造成熱錢湧入的風險有多大?這始終都是個不能不直面對待的問題。從美聯儲今年9月18日的4年來首次降息到現在,中國央行就再沒加過息。
而加息預期對股市房市的影響仍在顯現。
種種因素使央行又一次選擇了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工具。
但值得註意的是,貨幣政策"功夫在詩外"。
所以格林斯潘說:"在半個多世紀來目睹無數價格泡沫的形成和破滅之後,我很不情願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投機熱潮自行消退之前,無法通過貨幣政策或是其他政策措施來安全地消除泡沫。"
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人已經不得不承認,加息的藝術他們沒玩好?
那麼,中國人能玩得好嗎?
我們還會因為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擴張而低估了投資的風險嗎?所幸決策者已經看到了潛在的危機,也看到了資產價格泡沫和商品價格補貼,是人為扭曲要素價格的結果,是對勞動者和資源、環境殘酷壓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