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利率與匯市息息相關,根據INTERESTRATEPARITY(IRP),國家調升利率,其貨幣便會升值,反之亦然。理由是這樣的,假如美國儲蓄利率上升而日本利率不變(而利率上升並不影響股市或任何投資項目回報),投資人士得知存款於美國比存於日本所得的利息回報較高,資金將會從日本轉而註入美國,美元的需求增加而日圓的需求下跌,故此,美元升值而日圓相對走軟。
加息通常令匯價升值但IRP的限制是這樣的,它假設了投資人土只著眼於銀行存款及利率升降不會影響其他投資項目回報。舉一例說明,假設美國聯儲局突然宣佈加息,按揭利率勢必跟隨上升,投資於房地產人士的投資成本上升,投資需求下降,美元需求及匯價均會下降。推論下去,企業融資利率上升,公司成本增加、回報下降,投資於美股之資金及匯價亦會下跌。
我們不難發現,除了IRP外,還可以有STOCKPARITY或任何ASSETPARITY,只要任何情況導致回報較高、吸引外資流入的都可成為升值的可能;但之前所理解,加息能增加存款資金流入,卻又減低股市回報,吓怕外資,於現實中,加息會導致貨幣升值還是貶值呢?其實以上情況是會同一時間發生並於市場中消化,但普遍而言,加息通常與升值同時出現。
央行有條件加息時,多是經濟有持續增長時,投資者預期經濟樂觀並流入資金,導致貨幣升值;相反,減息刺激經濟卻讓投資者知道經濟情況惡劣,若預期減息未能扭轉經濟,將吓怕投資者並引致貶值。
這顯示了現實中預期如何影響匯市,例如投資者預期美國會加息,美元將會升值並持續消化預期加息消息,當美國如預期般加息,匯市由於早已消化,將再無影響,這就是所謂的「BUYONTHERUMORANDSELLONTHEFACTS」,但若結果與現實不符,匯市將出現較大波動。
數據佳匯價未必會升另外,外匯投資者多會利用國家公佈的數據作準則買賣。一般投資者若看見數據理想,便認為經濟將會理想,匯價便該上升,但其實這是存在著誤解的,由於數據都是過往的統計,如7月份零售額大幅上升時,那麼7月份對美元的需求已增加,匯價在7月份該已上升,所以在8月份公佈7月份的數據時,匯價不應於8月再上升;但公佈過往的數據如何影響後市,其實由於大幅的上升,影響了投資者對將來的預期,令投資者相信這是趨勢而並非一時之效應,故此,對將來之憧憬令其貨幣得以升值。理解這點後,相信有助各位如何從基本面分析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