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外匯供求關系的因素:
(1)國際收支的影響。
國際收支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内(通常是一年内)與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所引起的收支總額。這是一國與其它各國之間經濟交往的記錄。國際收支集中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該表按複式記帳原理編制。
國際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兩個項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
經常項目又稱商品和勞務項目,指經常發生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易。其中包括有形的商品的進出口(即國際貿易);無形的貿易,如運輸、保險、旅遊的收支;以及國際間的轉移支付,如賠款、援助、匯款、贈予等等。
資本項目指一切對外資產和負債的交易活動,包括各國間股票、債券、證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國政府、居民或企業在國外的存款。
在國際收支中,由本國政府或居民所支付的任何一項交易都作為赤字項,例如進口、在國外保險公司保險、到國外旅遊、贈予、購買外國的各種股票和債券、在國外銀行存款,等等。反之,本國政府或居民從國外得到的收入都作為盈餘項,例如出口、外國人在本國保險公司保險、外國人來旅遊、獲得贈予、出賣各種股票和債券給外國人、外國人在本國銀行存款,等等。
如果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有盈餘,則國際收支有盈餘;如果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為赤字,則國際收支為赤字;如果經常項目的盈餘大於資本項目的赤字,則國際收支有盈餘;如果經常項目的盈餘小於資本項目的赤字,則國際收支有赤字;如果經常項目的赤字大於資本項目的盈餘,則國際收支為赤字;如果經常項目的赤字小於資本項目的赤字,則國際收支有盈餘。如果經常項目的盈餘(或赤字)與資本項目的赤字(或盈餘)相等,則國際收支平衡。當國際收支有盈餘時,會有黃金或外匯流入;當國際收支有赤字時,會有黃金或外匯流出。
由此可見,國際收支狀況取決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的赤字可以由資本項目的盈餘來抵銷,反之,也同樣。如抵銷後還有盈餘或赤字,則會有黃金與外匯儲備在國際間的流動。外匯的供給和需求體現著國際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貸方項目構成外匯供給,借方構成外匯需求。一國國際收支赤字就意味著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不應求,本幣供過於求,結果是外匯匯率上升;反之,一國國際收支盈餘則意味著外匯供過於求,本幣供不應求,結果是外匯匯率下降。在國際收支中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對匯率的影響最大。
(2)通貨膨脹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的普遍的上升。這個定義說明:(1)通貨膨脹不是價格水平短期或一次性的上升,而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2)通貨膨脹不是指個別商品價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價格總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值上升;(3)形成通貨膨脹的價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取決於經濟主體對價格上升的敏感程度。E·夏皮羅把通貨膨脹定義為一般價格水平的一貫的和可以覺察到的增長。
就通貨膨脹的性質而言,都是由於過度的貨幣供給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然而由於通貨膨脹的起因不同、程度不同或表現形式不同,而引起了對通貨膨脹類型的關註。因分析的起點及理論依據的不同,使得對通貨膨脹的類型也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依據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主要分為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和混合型通貨膨脹。依據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而發生,可分為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和外匯收支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世界各國經濟生活中所面臨的一個難題。通貨膨脹對一國經濟發展的諸多不利影響是很顯然的。首先,貨幣供應量增加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它必須與商品和勞務的增加以及人們對貨幣需求的增加保持適當的比例,只要貨幣供求大致均衡它就不會導致物價上漲。當貨幣供應量過度增加,導致通貨膨脹,則不會有利於經濟發展,而對國民經濟只有破壞性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通貨膨脹導致社會經濟生活紊亂,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不同商品的價格上漲程度不同,刺激著資本由價格上漲幅度小而利潤率較低的部門向價格上漲幅度大而利潤率較高的部門盲目轉移,從而使某些部門畸形發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通貨膨脹使投資結構扭曲,物價上漲導致大量資本由生產部門轉向流通部門,生產性投資相對減少,從而引起生產衰退,加劇了供給不足、物價上漲的危機,把社會經濟生活推向極度的紊亂狀態之中;二是通貨膨脹破壞了正常的貿易秩序。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由於物價上漲在地區間的不平衡,為投機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造成商品盲目流轉,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部門之間的不正常經濟聯系。同時,貿易往來秩序遭到破壞。通貨膨脹的結果會相對提高國内的物價水平,這就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對外競争能力,進而破壞正常的貿易秩序;三是通貨膨脹影響財政收支平衡,造成貨幣流通嚴重紊亂,阻礙信用功能的發揮。在長期的通貨膨脹影響下,國家財政會因生產萎縮和流通阻滞而縮減租稅收入來源,並且會阻礙國家舉債,從而減少財政收入。另一方面,財政預算支出則因物價上漲而須相應增加支出,出支擴大,財政收支不平衡就會發生。通貨膨脹使貨幣不斷貶值,人們對貨幣會失去信心,流通中紙幣成災,貨幣流通嚴重混亂,以至危及貨幣制度。在通貨膨脹的不斷發展中,銀行信用萎縮,企業貨幣需求卻越來越大,造成資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銳,銀行不能發揮信用中介職能。同時,通貨膨脹破壞了利率的槓桿作用,金融市場的功能也難以發揮。四是通貨膨脹表現為物價上漲,使社會各成員工資收入增長不一致,因而其名義貨幣收入比例發生變化,同時,隨著物價上漲,實際貨幣收入下降,而每個社會成員承受的價格上漲損失也是不平衡的。這樣,通貨膨脹通過價格上漲,實際上在社會成員之間強行進行再分配,而這種再分配往往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為通貨膨脹所產生的分配效益對債權人、出租者、以工資和薪金為主的固定收入者、離休退休和社會保險金領取者的影響最大,而債務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則是通貨膨脹的受益者,如此,加劇社會矛盾,不利於生產發展和社會的安定。
國内外通貨膨脹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