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是外匯投資時運用的兩類主要分析方法,由於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長期的匯率運動方向,因此基本面分析成為中長線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但由於基本面分析涵蓋的範圍龐大而複雜,導致很多投資者對其望而興歎。
本系列的主要内容有:各類經濟指標和經濟數據解讀、經濟政策概述、政府言論和立場綜述、政府幹預等。
最能直接體現經濟面變動的莫過於政府公佈的各類經濟數據和指標了,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的公佈會令市場產生大幅波動,甚至可能會改變市場短期的走勢。我們就首先從解讀經濟數據和指標入手,幫助投資者正確的理解、分析、判斷這些數據。
GDP解讀
GDP,即國内生產總值,英文名稱GrossDomesticProduct,通常縮寫為GDP。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註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内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内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說,日本公司在美國投資的工廠所創造的價值,也將計入美國的GDP。它涉及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
從經濟學來講,國内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内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内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當然,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探究GDP的經濟學意義,我們所要關註的是GDP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GDP增長速度越快,表明該國經濟發展越快,增速越慢,該國經濟發展越慢,若GDP陷入負增長,則該國毫無疑問的陷入經濟衰退。
一般的來講,若GDP維持較快的增速,將對該國貨幣會帶來支撐,反之對該國貨幣起利空作用。這裡的增長速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假設A、B兩國GDP的增速分別為1.5%和0.5%,盡管增速都不夠快,但若這種速度維持一段時間,A國貨幣的走勢將會好於B國貨幣。這裡僅考慮的是GDP因素,實際的外匯走勢還要綜合其他因素來看,但GDP是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之一,對外匯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
西方國家GDP的公佈通常分為每月公佈和每季公佈,其中又以每季公佈的GDP數據最為重要,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好。
領先指數解讀
領先指數(LeadingIndicator),也叫領先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是各種引導經濟循環的經濟變量的加權平均數。
領先指數由衆多要素構成,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以美國的領先指數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制造業平均每週工作量。
2平均週申請失業金人數。
3制造商新增消費品和原材料訂單。
4賣主交割執行情況——其工廠延遲交貨的百分比。
5工廠和設備的合同、訂單。
6新增私人投資的營建許可。
7M2貨幣供應量。
8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及股息收益。
9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10生產成本與賣價間的差額。
倘若這些要素有多數向好,則可提前預期領先指數將會上升。
領先指數通常每月公佈一次,各國公佈時間不盡一致。假如領先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則預示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擴張。通常領先指標有6至9個月的領先時間,在美國,一般認為領先指標可以在經濟衰退前11個月預測經濟下滑,而在經濟擴張前3個月可預測經濟複蘇。二戰後,領先指數已經被成功的用來預測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榮枯拐點。
通常來講,外匯市場會對領先指數的劇烈波動做出強烈反應,領先指數的猛增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領先指數的猛跌將促使該國貨幣走軟。
當前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的領先指數,由美國商務部公佈,時間大體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國等也會公佈領先指數,德國的ZEW經濟景氣指數和IFO經濟景氣指數也包含一定領先指數的意味。
零售銷售解讀
零售銷售(RetailSale),其實是零售銷售數額的統計匯總,包括所有主要從事零售業務的商店以現金或信用形式銷售的商品價值總額。服務業所發生的費用不包括在零售銷售中。
零售數據對於判定一國的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為零售銷售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支出通常占到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像美國、英國等國,這一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
在美國,商務部統計局每個月進行一次全國性零售業抽樣調查,其調查對象為各種型態和規模的零售商(均為商務部登記有案的公司)。因為零售業涉及範圍太廣,因而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以取得較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耐用消費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車零售商、超級市場、藥品和酒類經銷商等。由於服務業的數據很難搜集、計算,所以將其排除在外,但服務業亦屬於消費支出中重要的一環,其消費增減可以從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務)這一數據中得出結果。
在西方國家,汽車銷售構成了零售銷售中最大的份額,一般能夠占到25%,因而在公佈零售銷售的同時,還會公佈一個剔除汽車銷售的零售數據。此外,由於食品和能源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有時也將食品和能源剔除,再發佈一個核心零售銷售。
一國零售銷售的提升,代表該國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利率可能會被調高,對該國貨幣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銷售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該國貨幣偏向利空。在美國,通常在每月11-14日公佈前一個月的零售銷售數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針。
許多經濟學家為了分析的目的而將部分指標排斥在外,主要是將容易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剔除出去。這被稱為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讨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太多,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通過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一國貨幣來說是利多。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價格變動的實情,還要再結合其他數據才能通盤考察通貨膨脹。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