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東函1997年版

2011-10-20 09:06:28

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董事長致股東信

致所有股東:

1997年本公司的淨值增加了80億美元,每股帳面淨值不管是A級股或B級股皆成長了34.1%,總計過去33年以來,也就是自從現有經營階層接手之後,每股淨值由當初的19元成長到現在的25,488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4.1%。

在年報中所謂的每股數字係以A級普通股約當數為基礎,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

外唯一的一種股份,B級普通股擁有A級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權利。

看到我們高達34.1%的超高報酬率,大家可能忍不住要高呼勝利口號,並勇往前進,不過若是考量去年股市的狀況,任何一個投資人都能靠著股票的飆漲而大賺一票,面對多頭的行情,大家一定要避免成為一隻呱呱大叫的驕傲鴨子,以為是自己高超的泳技讓他衝上了天,殊不知面對狂風巨浪,小心的鴨子反而會謹慎地看看大浪過後,其他池塘裡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

那麼我們這隻鴨子在1997年的表現又如何呢?報表顯示雖然去年我們拼命的向前劃,不過到最後我們發現其他被動投資S&P500指數的鴨子的表現一點也不比我們差,所以總結我們在1997年的表現是:呱呱!

當股市正熱時,相較於S&P500指數,我們比較吃虧,因為指數或共同基金不必負擔租稅成本,他們可以直接將稅負轉嫁到投資人的身上,相對地在另一方面Berkshire光是去年就必須認為高達42億美元的聯邦所得稅,這相當於我們年初淨值的18%。

由於Berkshire必須要負擔企業所得稅,所以為了要證明其存在的意義,它就一定要能夠克服這先天的障礙,不過很顯然的Berkshire的主要合夥人查理曼格跟我很難每年都打敗這樣的差桿,當然就長期而言,我們還是預期Berkshire能夠打敗大盤指數,這也是大家可以評斷我們表現的最低標準,我想我們應該不會讓大家像芝加哥小熊隊球迷在面對連續幾個戰績不佳球季時,自我調侃所說的:有什麼好沮喪的?誰都可能有不好過的一世紀。

帳面淨值的增加當然不是經營Berkshire的最終目標,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每股實質價值,雖然在Berkshire通常兩者會以相當接近的頻率波動,就像是1997年便是如此,受惠於GEICO爆炸性的成長,Berkshire的實質價值(遠高於帳面價值)以接近帳面價值成長的幅度增加。

有關"實質價值"等名詞的解釋,請大家參閱股東手冊,手冊中揭示了本公司經營的宗旨,也包含了許多對Berkshire股東相當重要的資訊。

在過去兩年的年報中,我們提供給各位一張查理跟我認為最能夠估計Berkshire實質價值的表,在下面這張更新過數字的表中,主要有兩項跟價值息息相關的指標,第一欄是我們平均每股持有的投資金額(包含現金與約當現金),第二欄則是每股在扣除利息與營業費用之後,來自本業的營業利益(但未扣除所得稅與購買法會計調整數),當然後者已經扣除了所有來自第一欄投資所貢獻的股利收入、利息收入與資本利得,事實上,若是把Berkshire拆成兩部份的話,就等於是一家持有我們投資部位的控股公司,以及另一家經營旗下所有事業負擔全部成本盈虧的營利事業。

對於那些無視於我們38,000名辛勤奉獻員工的存在,而武斷地將Berkshire當做是一家投資公司的鄉野匹夫,應該要請他們看看第二欄的數字,打從1967年我們進行第一次的併購開始,本公司的稅前營業盈餘已從當時的100萬美元成長到現在的8.88億美元,這還是吸收了Berkshire全部的開銷,包含660萬美元的企業營哔M用、6,690萬美元的利息支出與1,540萬美元的股東指定捐贈款後的結餘,雖然這其中有一部份是與投資活動相關的支出。

回顧1997年Berkshire兩個部份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每股投資金額增加了9,543美元,約33.5%;而每股營業盈餘則增加了296.43美元,約70.3%,當然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我們的霹靂貓保險業務(後面還會在詳加說明)的邭獠誨e,同時GEICO保險的表現甚至優於以往,這使得1997年的營業表現超乎當初的預期,甚至超過未來1998年可能的表現。

我相信未來不管是投資或營業盈餘的成長速度一定會向下滑落,對於任何負責資金哂玫娜碩?裕?曬Ρ厝粚е濾ネ耍?湍夢覀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