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滞存及其意義

2012-06-20 15:43:17

目前,就我國總需求不足及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不佳問題,學者們各抒己見,争議頗多。許多人認為我國經濟中出現了流動性約束。流動性者,貨幣與資金也。流動性約束,是指經濟活動主體(企業與居民)因其貨幣與資金量不足,且難以從外部(如銀行)得到,從而難以實現其預想的消費和投資量,造成經濟中總需求不足的現象。因此,擴大内需的辦法,就是增加貨幣供應量,消除貨幣供給的“梗阻”。對此,筆者不敢苟同。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經濟中存在的,不是流動性約束,而是流動性滞存。流動性滞存不僅是總需求不足的原因,而且是總需求在短期内難以迅速擴大,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

流動性滞存這一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從社會總供求關系上來看,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内最終產品和勞務的供給總量,即社會總供給(AS),可用出售該總供給量的銷售總收入(Y)來表示。這一貨幣總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後,形成個人收入、企業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個人收入和企業收入又分別變為消費(C)和儲蓄(S)兩部分。若政府收入用T來表示,則初次分配的結果變為C+S+T。通過儲蓄轉化為投資(I),政府收入變為政府支出(G),C+S+T經過再分配變為C+I+G。C+I+G就是社會總需求(AD),用社會總支出(E)來代表。在這整個過程中,由於T和G是由政府控制的政策變量,屬於外生的經濟調節變量。所以,社會總供求原生的相對數量關系,即C+S和C+I的相對數量關系,就由經濟體系的一對内生變量——投資和儲蓄的相對數量關系決定。這一分析可用如下圖式表示:

Y(AS)——個人收入+企業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

儲蓄是可支配收入(即Y-T)與消費之差。儲蓄有多種形式,如在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和股票以及因非消費目的而持有現金(窖藏)等。

如果儲蓄不能及時地轉化為投資,就會出現流動性滞存問題。流動性滞存是指在上述從Y到E的圖式中,貨幣滞存於家庭、企業和銀行等經濟單位,使觀察期内貨幣供給量中當期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比重下降。貨幣供給量可分為兩部分。在觀察期内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居民和企業留在手中用於日常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部分,各類儲蓄形式中當期可轉化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部分,政府收支部分等,稱為購買貨幣量或交易貨幣量,以Mp表示。而在觀察期内滞存於家庭、企業、銀行等經濟單位,當期不能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公衆窖藏的部分、投入股票二級市場的部分、銀行“存差”(即由存款量大於貸款量形成的差額)等,則稱為滞存貨幣量,以Mr表示。若滞存貨幣量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變大,則貨幣總量的流通速度就會減慢。根據公式MV=PQ,在貨幣流通速度V變小時,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就應快於經濟增長率和物價上漲率之和,以滿足商品流通對貨幣量的需要。在極端情況下,當Mr無窮大時,經濟就進入了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流動性滞存的極端情況。

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出通貨緊縮的定義。通貨緊縮就是貨幣供應量中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Mp不足,致使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的現象。形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或是貨幣供應量不足,或是流動性滞存使貨幣供應量中的Mp部分不足,或是二者兼有。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本質上是内生的,因此,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是流動性滞存。即是說,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通貨緊縮只有和流動性滞存聯系起來,才能得到較好的說明。

在我國,流動性滞存主要是由如下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是使經濟生活中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使人們的收入預期下降,支出預期上升,經濟安全感減弱;第二,居民間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者把其收入中的較大比例用於儲蓄。一方面,它們使普通居民的消費傾向減弱,儲蓄傾向增強,使國民總消費率(C/Y)下降,國民總儲蓄率(S/Y)上升,造成宏觀意義上的消費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外界不確定性結合在一起,使企業投資風險加大,資本邊際效率降低,企業投資動機減弱,造成宏觀意義上的投資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加上投資需求不足,就是社會總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儲蓄率上升使居民和企業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變為窖藏現金和在銀行的存款。從銀行貸款上看,消費者和企業缺乏信心導致民間資金需求不旺;而現有企業大面積效益不佳和與之相關的貸款的較大風險,又使銀行產生“惜貸”,“慎貸”行為,這都使銀行貸款量相對下降,使銀行出現巨額“存差”,並使中央銀行通過貸款向商業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阻滞。這樣,在貨幣大量滞存於家庭,企業和銀行等經濟單位的同時,中央銀行通過貸款渠道又難以有效地增加基礎貨幣供應,結果使經濟生活中實際上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即Mp不足,Mp不足加重了總需求不足,最後形成了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的通貨緊縮現象。通貨緊縮現象發生後,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使通貨緊縮更加嚴重,這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螺旋”。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商品流通公式W——G——W(或商品——貨幣——商品),按這一公式,商品流通分為賣和買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完全可以分開的。在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内,如果有相當數量的人賣而不買、或賣而少買,大量貨幣在賣與買兩個階段之間,即在人們手裡停留的時間過長,在其他因素不變時,就會出現商品總需求不足的現象。由於商品從賣到買,經歷了一個複雜的貨幣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貨幣可停留在家庭、企業、銀行等參與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經濟主體手中,這就是流動性滞存現象。筆者在2000年3月提出流動性滞存概念時,用的就是這種說明方法(見《金融理論與教學》雜志2000年第3期)。至於流動性滞存的原因,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週期性時,是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兩個表現來說明的。凱恩斯是用其有名的“三個基本心理規律”、不確定性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來解釋的。至於目前我國的流動性滞存,筆者認為,可用本文上一自然段的方式來解釋。

關於”流動性約束還是流動性滞存”的争論,焦點在於:是貨幣與資金量不足,還是貨幣與資金在家庭、企業和銀行等經濟單位滞存起來?

說居民的消費需求不足是由於其貨幣收入量不足,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現在的居民收入總體水平比過去要高,過去沒有出現消費需求不足的現象,而現在卻出現了這一現象,這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答案只能是:第一,市場化改革增強了居民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使居民的自我保障、自我保險意識增強,他們把收入中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第二,居民間收入差距拉大,對於高檔服飾、高檔耐用消費品(如住房、汽車、電腦、空調、健身器材)、醫藥保健、娛樂、旅遊等,普通收入者“買”不起也不敢“買”,對大多數農村居民和城市貧民來說,即使是普通耐用消費品也不敢奢望。在收入水平的另一端,高收入者對市場的感覺是“無啥可買”,他們把收入的絕大部分儲蓄起來。所以,從消費者整體上看,流動性即貨幣收入與過去相比,不是“不足”而是被“滞存”起來。說消費需求不足是因為流動性約束,不如說是因為流動性滞存,因為後者包含了不確定性增強和收入差距拉大兩個更為根本性的因素。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