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談德國馬克升值經驗

2011-06-07 23:09:55

若考察貨幣升值,人們通常會把目光轉向日本。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元的大幅升值,往往被認為是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禍因。

其實,貨幣升值本不應承受這些苛責。經濟走弱也不是貨幣升值的必然結果。

德國馬克的升值過程即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註解。

1960年代到1990年代,德國經濟與日本經濟非常相似,二者都經歷了持續的貿易順差。德國的順差規模在1965年後更是逐步擴大。與日本不同的是,德國的對外貿易更多地在歐洲國家占據較大比重,對美順差遠不如日本那樣集中。

在持續的貿易順差的推動下,馬克持續升值。從1960-1990年,馬克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從4.17∶1升值到1.49∶1,期間累計升值了1.79倍。無論是對美元的雙邊名義匯率,還是貿易加權的名義匯率,同期馬克升值的幅度都超過了日元。

1974年,德國放松外匯匯兌方面的管制。在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之間,德國貨幣當局選擇了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自由流動,讓馬克匯率自由浮動。

相同的開始,結果卻大不同。

日本試圖利用貨幣政策保匯率,最終反而觸發了國内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而德國國内產出和物價都比較穩定,經濟長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

那麼,德國經濟在這30年間經歷了怎樣的軌迹?德國如何在貨幣升值的同時保持經濟穩定?德國企業怎樣走出馬克升值帶來的出口困境?德國人在此期間又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變遷?對中國又有怎樣的啟示?

本期,“國際評論版”特別策劃“馬克經驗”專題,以期對人們理解當下的貨幣升值有所助益。

(馬娟)

德國央行始終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或唯一的目標。而其他中央銀行則至少在某些時期遊移於不同目標之間。

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十週年,各大媒體相繼推出衆多該專題的策劃文章。而日本“失去的十年”也是經常被國人提及的前車之鑒。

現在,我們該談談德國了。

從1960-1990年,馬克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從4.17∶1升值到1.49∶1,累計升值了1.79倍。同期内,馬克經過貿易加權的名義匯率升值了1.43倍。與此同時,德國經濟並未出現劇烈的波動。

相對於上次專訪(參見本報2007年5月28日29版《“我不認為光靠貨幣政策能真正有效的抑制股市泡沫”》一文)的週折來說,這次的專訪非常順利。為了此次採訪,餘永定還找來了一本836頁的叫做《德國貨幣50年》的英文專著閱讀。他甚至將書中一些重點的圖表和内容複印下來,遇到細節的時候,會給記者指著圖表詳細講解。

餘永定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依然是旗幟鮮明,沒有模棱兩可的表述。

在經過了與餘永定接近兩個小時的交流之後,德國以“反通貨膨脹為綱”的貨幣政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本報特刊登對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餘永定的專訪,請他來談談德國戰後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對今天的借鑒。

德國央行最重要的目標

《21世紀》: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德國較好的實現了本幣升值與經濟的平穩發展,沒有惡性的通貨膨脹和緊縮,那麼在您看來,應該如何來看待這個例子呢?

餘永定:德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由於惡性的通貨膨脹給納粹上台創造了條件,最後給德國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在德國文化中,形成了一種非常強大的意識,就是不能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因為它會毀掉這個國家。德國人把這種全民共識稱為“穩定文化”。

第二,它有一個獨立的中央銀行,就是聯邦銀行。央行本身又有相當強的獨立意識,而且德國政府和德國的憲法也賦予了它強大的獨立性。在這個銀行的信念裡,穩定物價是最重要目標。“穩定文化”加上一個能保證這種文化得以變為政策的機構,這是德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21世紀》:同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相比呢?

餘永定:現在西方中央銀行在反通貨膨脹和保持獨立性方面大同小異。但從歷史上看,德國聯邦銀行在這兩方面是獨領風騷的。它始終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或唯一的目標。而其他中央銀行則至少在某些時期遊移於不同目標之間。

《21世紀》:其他央行的貨幣政策還有什麼目標?

餘永定:我們這裡是談最終目標。在相當時期内,大多數央行的最終目標是多重的。例如,日本銀行的最終目標包括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貨幣的對内對外穩定(匯率穩定)。而在德國所形成的傳統是,經濟增長和就業等問題由德國政府、特別是德國財政部來負責。對於聯邦銀行來講,它要為物價穩定負責,其他事並不需要它去管。這是德國一個很重要特點。

《21世紀》:上世紀70年代,德國放棄了固定匯率制度,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餘永定: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停止美元對黃金的自由兌換。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德國馬克同美元徹底脫鈎是在1973年3月2日。

在此之前,為了支持美元,聯邦銀行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投放馬克,引起流動性泛濫,通貨膨脹壓力上升。為了使聯邦銀行能夠獲得執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求讓馬克同美元脫鈎的呼聲高漲。當時執掌經濟大權的經濟部長施密特是反對讓馬克浮動的。但德國政府在1973年3月1日讨論是否讓馬克與美元脫鈎這一天,正好施密特生病,沒有參加這個會。支持自由浮動的人趁機說服了大家,政府正式決定馬克對美元自由浮動。所以,德國並不是沒有支持馬克釘住美元的人、並不是不重視匯率的穩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聯邦銀行所面對的一個基本矛盾問題就是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之間的關系。匯率穩定始終被看作是貨幣政策的約束條件。匯率政策的變動服從貫徹貨幣政策(如完成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的需要。

《21世紀》:這是不是說他們基本上不考慮匯率政策對進出口的影響?

餘永定:不是,它肯定是考慮的,企業界人士都希望匯率穩定。我想說的就是,在德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史上,保持貨幣的對内穩定、抑制通貨膨脹始終是最高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可以犧牲匯率的穩定,而不是反之。

這個問題對中國來講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因為,中國現在處於經濟偏熱時期。雖然通貨膨脹目前並不嚴重,但如不加以控制就會惡化。通貨膨脹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危險。所以現在我們也面臨著德國當年(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問題。不能為了匯率穩定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政策應該從屬於貨幣政策。局部利益應該服從整體利益,近期、短期利益應該服從長期利益。就是說中國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個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絕對不能由於政策的錯誤,而讓它喪失掉。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喪失之後就很難再重新建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