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行情分析思辯之一技術分析可信嗎?
--------------------------------------------------------------------------------
市場行情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個方面的重要構成。歷史上有商品交換的產生就有基本分析的存在,因為買賣雙方(特別是中間商)為了贏取更多的利潤,須掌握相關的信息(盡管當時沒有發展到市場經濟階段)與商品數據。由於時代的久遠我們已無法考證誰是發明、應用"基本分析"的第一人,當然,如果不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考證它實際上毫無意義。盡管基本分析也有不能得出準確結論的時候(這是它的客觀性,否則如果大家都正確,那麼誰賠錢?),但料想,正常的交易者,不會懷疑做現貨買賣時須進行某種形式的"基本分析"的必要性吧!否則,它一定是一個終遭市場淘汰的"自以為是者"。
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盡管是市場的高級形式,有別於現貨市場,但它是由現貨市場發展而來的,它的基礎仍是現貨市場。因此,做期貨交易進行基本分析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不應該懷疑其必要性。而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利用基本分析來幫助我們的入市交易(本文暫不作詳談)。
市場上,對"技術分析是否可信、有效"的争論一直非常激烈。歸納懷疑論者的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分析是建立在"經驗總結"的基礎之上,缺乏"某種理論、方法的論證",缺乏理性分析與科學依據。
2.技術分析僞信號經常出現,因此準確率、可靠性較低。
3.價格變化本身的不確定性決定與隨機性決定是技術分析是"畫餅充饑"。
4.歷史不會真的重演。
5.艾略特的波浪理論等是"閉門推出床前月"。等等。
限於篇幅,這些具體的對技術分析的"置疑",我們會在未來做進一步的讨論分析。但從總體上看,筆者認為這些"置疑"的本身是值得置疑的:
首先,它們缺乏正確的世界觀、認識論與方法論,即缺乏對市場現象的哲學思辯。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上任何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内部諸要素之間都存在著普遍的"聯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聯系具有客觀普遍性、多樣性、條件性等的特點)。而"事物發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我們常常所談的"規律",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可尋的,(如果你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否認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期貨市場的價格運動同樣是有規律可尋的。由於規律具有客觀性、本質性、必然性與重複性的特點,所以,技術分析科學前提,已在哲學上首先得到解決。
關於規律的認識,我們的確需要依靠哲學來加深我們的理解。有些規律我們沒有認識到並不等於它不存在。比如,人類曾經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圍繞太陽轉"是在哥白尼之後才確立的。比如,有些規律是暫時或未來相當一個階段無法得到理論推理特別是實證的,但不等於它不存在。如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軌道"就是一個規律,但它每年圍繞太陽轉的軌道都是一樣的嗎?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為如果以銀河系中心來定位的話,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軌道"永遠都不會在"同一軌道上",但能說它"沒有規律"嗎?!
因此,關於技術分析的"不可知論"和"形而上學"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其次,缺乏對技術分析的本質的正確認識。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實際上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基本分析是為交易者提供影響現貨供求的基本面數據,而技術分析則是對交易者交易行為的數量化或圖表化的顯現。交易者(特別是一些主力機構)之所以產生那樣的交易行為,與其基本分析的結論與預期是密切相關的(特別是在關鍵價區時)。因此,技術分析在本質上並不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一座"空中樓閣"。如果你承認基本分析是客觀而有效的,就不應懷疑技術分析的有效性。
其三,關於具體技術工具的運用,缺乏辯證思維與創造性。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強調,在商品期貨市場,盡管我們交易的合約是"虛擬的",但合約標的物倉單卻是物質的,我們交易所用的貨幣實際上也是"物質的"(勞動的結晶--其他衍生品市場交易所使用的貨幣也是一樣),因此,市場價格運動實際上是具有物質運動的一般特性的,所以,力的合成與分解、幾何及抛物線運動、慣性運動以及數理統計、概率分析、槓桿原理、黃金分割等物理、數學和其他方面的原理都會得到體現與運用。特別是圖表中能夠反映交易者心理力學的現象的存在,更為技術分析提供了科學的前提,盡管我們現在還沒有進行實證研究,但正如"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是有規律可尋的,不能因為我們的無能,而懷疑它的存在!
總之,行情分析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單一工具指標有其局限性,而共振與背離分析是必要的,這正是期貨市場的複雜性所要求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就一些具體問題做進一步的讨論。
關於期市行情分析的思辯之二:期市如棋局局新
有關期市行情分析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基於向大家學習、交流的目的,筆者才將一些淺見與心得拿來與大家共同探讨。因此,非常感謝大家的回應、批評與置疑。不過,許多問題的讨論還剛剛開始,耐心也許對我們進一步深入的研讨更有幫助。
筆者此系列讨論文章之一,雖以"技術分析可信嗎?"之題目出現,但文中内容可謂明確無誤,技術分析不僅可信,而且還有著充分的哲學依據,這也間接證明了技術分析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凡事首先解決理念問題非常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的市場理念與思維邏輯,對行情分析結果的影響處於決定性的支配地位。即使是程序化交易,也離不開我們智慧能力的註入,因為交易系統也是人"編"的。因此,有關哲學領域的方法論、認識論,對於我們對市場現象的認識,並不是無關緊要的,相反,卻是我們不能不借籍的思維工具。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沽名釣譽。
筆者是"技術分析有效論"的堅定支持者,許多朋友也許會用大量的事實來置疑筆者:"技術分析有效"為什麼占多數的分析結論不能準確應驗?這裡就存在一個關於這個課題的"認識論"的問題。可以說,"個案的分析結論"(盡管往往占多數)不準,並不能夠在邏輯上證明"技術分析無效"----因為真理並不是投票所決定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市場經濟中常常出現的"二·八現象",就是一個有力的旁證。
有一句話非常流行,那就是"世事如棋局局新",期市也是一樣。不能因為技術分析結論常常不準確,而置疑"技術分析有效"。技術分析方法就像"棋譜"一樣,說它是科學推演也好,還是經驗總結也好,他的實用性是不能懷疑的。但靠背棋譜而機械地下棋行嗎?因為對手不會照棋譜走,況且,天下沒有萬能棋譜,因此,在基本理論素養修練的基礎上,必須有創造性的勞動,才能夠正確應對。而且,不同的棋有不同的下法。對手不同,理念不同,智慧水平不同。這些都導致在具體的對局中又牽涉"方法論"的問題。因此,真正從事行情分析、投資顧問的工作,舍棄複雜而"簡單"應對,怎麼能夠"分析準確"呢?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