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列島”:在2001年度開始實施的新5年科技基本計劃中,日本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環境保護技術、新材料技術列為今後發展的戰略重點,並謀求在此基礎上加速發展高技術產業群。在政府的規劃和資助下,科學城、高科技園區等在日本列島方興未艾,日本已在全國各地建成200餘處科學園區、27處“技術密集城”和26處“智力城”,目前又在規劃建設19處“高技術產業集約區”。
“日本制造”:制造技術是日本的傳統強項,80年代日本企業之所以在與歐美企業的競争中取得優勢,主要靠的還是它的制造業。日本提出要成為“世界的母工廠”,在此目標下正從三個方面加緊開發新的制造方法和新的制造機械:一是與信息通信系統相融合的高度生產系統、與循環利用相適應的生產系統、新的化學工藝等制造系統;二是加工中心、高級機器人等新結構技術,激光檢測、加工技術,納米級別的微細加工技術;三是金屬和有機材料、新陶瓷、複合材料等制造技術等。
“猛烈社員”:任何事情都是人幹出來的,日本是世界上國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企業員工的工作態度稱得上是世界最認真的,有人說用漢語中“勤奮”一詞來形容他們的工作態度都顯得過於平淡,倒是日語中的“猛烈社員”能夠比較恰當地表現他們對工作的態度。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病染陳疴,久治不愈,病因並不在日本經濟的物質層面上,因為就是在過去的十年,日本經濟仍然保持了一向以來強大的國際競争力,去年8月,日本的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4000億美元,日本的一批大公司,仍然把美、歐的對手打的擡不起頭來。去年美國的三大汽車廠都嚴重虧損,或只有微利,但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公司卻都賺得滿缽滿碗。
在日本經濟運行基本層面上,也存在導致日元匯率不變,甚至升值的因素。首先是通貨緊縮,通貨膨脹率和本幣的匯率是緊密相關的,它們之間成反比,日本經濟呈通貨緊縮特點,國内物價的走低應該導致日元的升值才對;其次,雖然它的經常項目盈餘在減少,但它畢竟還有大量的盈餘,沒有出現赤字;再次,它有充盈的外匯儲備,即4千多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按理說,這麼雄厚的外匯儲備量不應該導致貨幣貶值。
談談日本及日元(之四)日本的問題在哪兒?
日本經濟崛起於20世紀50-60年代,這和當時日本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密切相關。日本政府在40年代大力扶植本國的大企業,主要措施和手段包括:
人為壓低居民消費,增加企業積累;
建立主銀行制度,將銀行和大型生產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大企業可以方便地從銀行得到資金支持;
促進大企業之間結成卡特爾,並採用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維護大企業的發展;
削減股東權力,方便政府對企業的控制;
企業融資主要採用銀行貸款的方式;
建立類似於“計劃經濟”的經濟調控體系,主要表現在政府財政支出“軟約束”和行政幹預經濟等方面;
實行雇佣終身制;
建立公司工會,鼓勵甚至強制工人加班。
這一系列政策建立了一個由上及下,等級森嚴,軍隊式的經濟結構,非常有利於戰争時期和戰後的經濟重建,但也給日本經濟帶來一系列後遺症。
第一,將資本和勞動力束縛在老企業當中並強迫銀行對垂死的企業提供援助,現在,日本銀行的呆帳總額達到10,000億美元。
第二、建立包含出口部門和面向本土市場的部門的二元經濟體制,造成面向本土市場的部門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過高(比如房地產),最終導致總體生產成本的提高,使很多企業紛紛將生產部分甚至總部遷到海外,損害了出口部門。
第三,對某些企業給予優先貸款造成生產能力過剩、經濟泡沫和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第四、經濟運行的行政色彩過濃導致了濫用權力和腐敗。
第五、過度儲蓄妨礙了經濟增長:過度儲蓄導致本土需求的不足,使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出口和政府採購,而後者現在已經接近了容忍的極限。
日本的政治體制導致日本很難從困境中走出。日本的政黨同各個經濟利益集團包括銀行、建築業、零售業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首相的實際權力很小,真正的政治權力常常掌握在不同派系中那些所謂的政界元老手中。在職的政府官員所能真正控制的政府財政收入很少,比如說,日本建築行業中擁有一大批掌握實權的政界人物。選民無法左右政府政策的取向,反對派很難推出有競争力的候選人。這種政治體制造成的後果是:政策取向得不到改變,官僚濫用權力,嚴重的道德風險;要進行經濟改革必須全盤推翻現有的政治體制。
日本經濟衰退的成因
第一個原因是企業經營狀況在惡化。從1999開始的日本經濟回升過程中有一個特點,即“企業先行,家計滞後”,也就是說和企業相關的一些經濟指標如企業的盈利水平、設備投資等都非常好,成為帶動景氣回升的支柱。但和家庭相關的一些指標比如家庭收入、家庭消費支出都很差,而成為景氣回升的一個累贅。到2001年,與家計相關的指標依舊很差,而企業經營狀況開始下滑,企業銷售規模在縮小,盈利水平在下降,投資規模在縮小。經濟回升失去了企業這根支柱,這是導致衰退的主要因素。
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環境的影響。美國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尤其是在日本國内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出口尤其關鍵。美國經濟衰退後,日本對美出口急劇減少,這是直接的影響;其次,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是東亞,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市場主要也是美國,美國經濟衰退導致東亞對美出口的收縮,這就間接導致東亞對日本進口的減少。第一大、第二大出口市場相繼萎縮,使日本的出口急劇減少,在日本2001財政年度的上半年(4--9月),日本出口銳減6.1%。進出口減少了43.1%左右。
第三個原因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是指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下降,並持續一段時間。按這個標準,日本實際上從1996年就開始出現通貨緊縮苗頭,到2001年表現得更加明顯,無論是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是面向企業的服務價格指數都在全面下降。而且每月都在下降,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就構成了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日本的企業往往是負債經營,假如企業的銷售水平非常好,銷售額很大,債務所占比率就小,債務負擔就輕。反過來,銷售額越小,債務額不變,實際的債務負擔就增大。而價格上升會帶來銷售額加大。可見物價水平的下降,對企業來說實際上是債務的增加。實際債務和實際利率緊密相關,實際利率為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而現在通貨膨脹率是負,的所以實際利率提高了。企業的債務負擔也隨之增加了。因此通貨緊縮是導致企業經營惡化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
3/6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